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3年,经受住了“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两大冲击,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基本恢复到“非典”前的快速增长水平。

我们运用月度宏观经济计量分析模型预测,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会继续提高,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6%。

这表明新一届政府有很强的应对危机和宏观调控能力,也说明我国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考虑到明年世界经济可能会有所好转,国内总需求也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我们判断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好于今年;而当前物价的上涨,也不太可能导致全局性的通货膨胀。

一、明年经济形势很可能好于今年   我们判断明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好于今年经济增长率大概在8.5%左右。

其基本依据是: 1、经济的内在增长趋势不断增强   1—10份我国经济呈现V型反转和保持快速增长的基本事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这是、政策性支持为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经济内在增长趋势在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以“吃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正在加快向“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转换,特别是去年以来,居民对汽车、住房、通讯等新兴耐用产品的消费力在明显提升。

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住宅业、业、汽车制造业、业等行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其次,民间的自主性增强。

今年以来,企业自筹、外资、国内贷款增长明显快于预算内资金,前三季度,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长2.1%,回落46.7个百分点;而自筹资金同比增长49.0%,加快21.2个百分点;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则由1998年的85%左右上升到目前89.9%。

这说明政府主导因素在不断减弱,投资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改善。

第三,居民消费预期和企业家投资预期快速回升。

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6,分别比二季度和去年同期提高14.3点和7.3点,接近今年一季度创下的近年最好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由6月份的88.6点回升到9月份的93.1点。

这些数据表明,消费者和企业家对未来经济走向预期良好。

第四,增长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753亿元,同比增长了17.2%;1—10累计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27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

1至10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472.8亿元,同比增长46%。

大多数行业利润继续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

2、经济发展的外部会有所好转   今年下半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都有经济复苏迹象,明年世界经济发展仍然具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不可能比今年更差。

美国经济在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

最新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达到7.2%,创近20年来的最高季度增长记录。

特别是,前两年迟滞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恢复了增长势头,第三季度增幅达到11.1%,明显高于第二季度的7.3%。

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从10月份的81.7点上升至11月份的91.7点,达到了一年来的最高水平。

大部分机构判断,美国经济已经开始实质性复苏。

连续多年低迷不振的日本经济最近也显示出了好转的迹象,今年7-9月期GDP按照年利率换算增长了2.2%,连续七个季度出现实际增长率的正增长,复苏的基础进一步增强。

在美国和亚洲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欧元区经济今年下半年也开始有起色,预计明年增长率可望达到1.8%。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更加光明,今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可达5%,明年将提高到5.6% 基于这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对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的预测均高于今年

因此从总体上看,明年世界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好转,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会比较宽松。

3、宏观调控措施已初见成效   从9—10月份的情况来看,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前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偏快、信贷投放过多等过热苗头也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投资增长快、消费增长慢的状况有所改善。

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6%,比上月减慢3.9个百分点,与年初以来30%以上的高增长相比明显有所放慢。

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猛的现象也有所缓解。

相对而言,消费在三季度初步摆脱“非典”影响后进入正常增长阶段,10月份当月增长10.2%,是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月份,也是今年增长速度首次达到两位数的月份

投资减速和消费提速的趋势开始显现。

信贷投放过多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

针对前三季度特别是上半年货币投放过多、信贷增加过猛等情况,下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控措施,包括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加大公开操作力度、加强“窗口”等,应该说,其积极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

在三季度贷款多增态势开始减缓的基础上,10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仅增加616亿元,比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增加贷款2700多亿元的水平相比明显减少,同时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贷款比去年同月少增的月份

这些成效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状况,有利于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明年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4、国内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的创新,保证了和经济的稳定,为明年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国内环境。

全会明确提出,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活力。

全会还要求,2004年国家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这将有助于农民减轻负担、扩大消费。

同时,明年国家有望出台一系列促进收入增长、改善消费环境的政策措施,如个人所得税改革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消费的持续增长

综合国际国内因素,总体上看有助于明年经济继续走高,如果没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和“硬着陆”式的调控政策出台,我们预计明年我国经济形势会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走好。

从三大需求看,受消费结构升级和物价上涨的推动,消费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10%以上,高于今年水平;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但会略低于今年增长水平,达到25%左右;由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出口基数较大等原因,预计明年出口增长率将回落到15%左右。

综合定性分析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预测结果,明年我国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5%以上。

二、当前物价上涨不会导致全局性的通货膨胀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整体呈上升趋势。

1—10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0.8%,10月份当月上升1.8%。

1—10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了2.3%,10月份当月上涨1.2%。

伴随CPI上涨的是GDP、投资和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情形与1992—1994年的通货膨胀时期“似曾相识”,国内外对于我国是否会发生新一轮通胀争论激烈。

我们认为,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当前局部性的物价上涨不会导致全局性的通货膨胀。

1、国民经济发展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