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产生原因

摘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失独老人走出心理困境,需从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现状入手,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

在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西安市失独老人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后,经分析发现,影响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涉及政策法规缺位、经济和身体状况压力、社会援助力量有限和社会认知不足等方面。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失独老人 心理健康 原因分析   失独家庭指当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导致伤残、死亡,夫妇又因为年龄、能力或意愿等因素没有继续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

截至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户,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户左右。

陕西省目前有失独家庭近8600户,失独人员约1.7万余人。

对这个数量庞大的失独群体来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自然是一个凸显的社会问题。

关注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对于失独者安度晚年具有迫切性与重要性。

一、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和个案访谈法结合的方式对西安市失独者情况进行调查,获得284份有效问卷与14份访谈资料。

调查访问结束后依然与调查对象保持联系,追踪信息动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本次调查失独者基本情况、失独者经济情况、失独健康状况与精神状态几个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西安市失独老人基本情况   从性别构成看,样本女性较多,接近65%,男性较少。

从年龄构成看,样本集中分布在56—65岁和50—55岁两个年龄阶段。

从文化程度看,初高中、专科文化者比例较为集中,大学本科以上和小学及以下文化者比例很低。

从婚姻状况看,离异丧偶比例接近三成,不正常的婚姻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失独者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

从月收入看,样本的收入水平集中分布在3000元及以下,根据2016年西安市薪资水平报告,西安市平均薪资为4203元,样本收入水平远低于平均工资水平。

从身体状况看,较大比例的失独老人患有慢性病。

调查样本中,长期失独者比例较大。

(二)西安市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   笔者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失独群体的精神健康状态进行测试。

通过①您是一个精神紧张的人;②您的情绪非常不好,什么事都不能使您高兴起来;③您的心里很平静;④您的情绪低落;⑤您是一个快乐的人等五个问题对失独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判断。

每个问题包括六个选项,所有时间、大部分时间、比较多时间、一部分时间、小部分时间、没有这种感觉,分别赋分6到1分。

再按下式算得最终得分MH。

MH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经分析发现,失独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因个体不同而有明显区别,极小值仅为16分,极大值达到100分。

总体而言,样本心理健康状况均值为52.38,低于正常心理状况平均值,亟须心理援助。

笔者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失独老人心理状况的因素,用Pearson相关系数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经分析发现,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失独时间、居住环境、经济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中,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心理状况家庭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143。

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016,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

这说明心理状况家庭收入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心理状况越好,见表2。

表2显示,心理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相关系数为0.212,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小于0.01,通过显著性检验。

这说明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相关性很强。

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心理状况越好。

二、失独老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经调查发现,失独老人总体精神健康水平较低,普遍存在不可忽视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精神抑郁或恐惧心理,对生活失去乐趣。

本文以心理结构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失独老人的知(认知)、情(情绪)、意(具体行动),系统反映失独老人心理现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失独老人精神保障法规政策缺位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子女应给父母更多的精神关怀,要“常回家看看”,但仍缺乏对失独老人的特别扶助条文,对失独老人的“精神性”权益也无明文规定。

2013年12月16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群众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关怀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但该政策缺乏具体标准及操作层面的细节规定,实际操作性大打折扣。

各地情况差异较大,难以对政策进行落实与评估。

由于缺乏监督,各地方政府即使出台了一些心理援助政策,落实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在访谈中了解到,许多社区和政府对失独者的慰问与照料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如有社工与失独者约定探望日期之后不见踪影;在失独者住院时,社区承诺派人照顾却一直无人出现。

(二)经济负担与疾病加剧了心理负担   2013年10月21日,《关于印发(西安市2012年9月30日前子女死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次性补助金发放办法)的通知》规定:对于2012年9月30日前子女死亡的独生子女家庭,农村特殊家庭给予两万元补助,城市给予三万元补助,并一次性发放。

[2]但经调查失独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是每月1800到2200元的养老金及100元的扶助金,远低于西安市平均工资水平。

再加上失独老人大多身体状况不佳,医疗支出成为普遍负担。

在2015年末,陕西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失独家庭夫妇养老安置和殡葬救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将陕西省60周岁以上且未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夫妇全部纳入养老安置范围。

由户籍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安置在当地公立养老机构生活,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

个人自愿入住非公立养老机构,其费用按照公立养老机构费用标准,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不足部分由个人承担。

对自愿居家养老,且生活有困难、失能半失能的,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等服务。

但是,在政策的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西安市未央区试点的60岁以上失独人员免费入住养老院人中,有3户4位老人自愿入住。

但入住没多久,老人们就又回到各自家中。

他们希望住的房子更大一些,自己的生活起居更舒服一些,但政府所提供的每月每人千元的补贴,无法满足老人们的要求。

同时,由于情感受伤,很多失独老人并不愿意入住现有的养老机构,而是希望有专门的失独养老机构。

[3]   (三)社会各援助主体力量有限   失独群体的心理状态多表现为抑郁、空虚、愤怒、恐慌、敏感。

他们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也极少谈论子女过去的事。

他们仅从“抱团取暖”中获取安全感,同质人群之间的相互安慰可以激发他们自救的意识。

维权、发展失独者qq群等方式也能转移注意力。

但是失独者之间的发现与联系是随机的,多是通过熟人介绍或是在公园里经过交谈后发现的。

西安市现在有三个规模较大的失独群,群里成员也多是通过上述方式吸纳的,只有少数人是通过失独网站了解到相关信息后加入的。

这种吸纳成员的方式具有极大的随机性,且群内交流不多。

还有很多失独者不愿意走出家门,也很少参加失独群体举办的活动,失独群的心理慰藉作用有限。

社会志愿组织在满足失独老人心理慰藉需求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高校志愿者团队、义工以及其他志愿者组织,通过上门慰问、表演节目、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等方式,给失独者送去了温暖。

但是志愿组织的发展是受到限制的。

首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的数量有限,而失独老人是一个非常脆弱敏感的群体,不当安慰也会造成二次伤害,需要特别注意沟通的方式。

其次,大部分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志愿活动,难以形成有规律的心理援助。

同时,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够充足稳定,对志愿活动形成很大制约。

再次,由于志愿者组织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志愿者的组成良莠不齐,有少数人冒充志愿者,利用志愿者的身份做出诈骗钱财等事情,给失独人群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四)社会缺乏深入了解,亟须理性认知   随着对失独老人这个群体了解的加深,社会各界都主动为其提供帮助。

养老院为失独老人减少费用;杂志社为失独老人开设专栏并且免费提供杂志;一些企业和个人为其提供资金和活动基地的支持,如西安市的长安石油、昆仑银行等。

但仍然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失独者的心理压力,无形中对其造成了伤害。

如有些人认为现代社会存在许多丁克家庭失独者失去孩子也不应过度悲伤。

甚至一些领导让失独者们办理提前退休,以免他们悲伤的情绪会影响到工作绩效。

三、结束语   近年来,失独老人成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

尽管政府在政策上有所扶持和帮助,缓解了一定的生活压力,但是对失独老人心理关注和援助有限。

分析失独老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政府和社会责任,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失独老人心理援助机制,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陈鑫婕.“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基于成都市调查数据[D].西南民族大学,2014.   [2] 刘军.西安市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研究[D].西北大学,2014.   [3] 车喜韵,王国星,李龙飞,宋伊平.给失独老人一个有保障的晚年[EB/OL].[2016—03—04].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