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 要】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农业生态资源丰富,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但是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旱涝、低温、霜冻、大风和冰雹等灾害屡有发生,农业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惨重损失。

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对于促进龙江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农业 自然灾害 预警机制 现状 问题研究   一、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1.1 农业自然灾害特点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但对农业生产造成重要影响的主要有洪涝、干旱、风雹、霜冻、生物灾害等等,另外大风、雷电、水土流失等灾害农业生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主要大范围农业灾害一是旱灾由于黑龙江的降水季节性差异很大,所以黑龙江省的干旱季节性很强。

近几年旱灾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

二是洪涝灾害,黑龙江全省易涝面积6000多万亩接近耕地一半,每到灾年上千万亩受灾,洪涝年份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容易造成大面积减产。

1.2 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经济产生的影响   农业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2009年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7394万亩,成灾面积3130万亩,农业自然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5.1亿元,其中旱灾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99.6亿元。

黑龙江省处于东北北部,地理条件造成易发生低温冷害,2010年4月12日和13日,黑龙江省遭遇的罕见大到暴雪天气,仅两日即使省农业遭到重创,暴雪致全省9.2万栋育苗大棚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近6亿元。

二、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总值的大幅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随着增大,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1、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虽然近些年黑龙江省农业气象预测预报技术不断进步,但是旱涝等灾害预警需要通过多年的观察以及资料积累,这需要农业气象等多个部门紧的密合作。

而当前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的开发与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难以有效地满足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

2、农村气象预警发布渠道不完善

农村地区受限于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农民接受的信息的主要渠道依然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气象预警信息不能及时实现完全覆盖到村(屯),导致信息接收的不全面,在农忙季节,广大农户很难及时有效的接受到气象预警信息,使得气象预警信息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4、灾害预警应急机制不健全。

农业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存在许多问题,预警信息建设与应急管理体系发展还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指挥、防御、应急和救援一体化建设还不健全,灾情传递速度不够及时,社会公众依法自觉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较差。

农民文化水平限制了灾害预报的发展。

三、完善黑龙江省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对策建议   (二)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黑龙江省成立了省到县的三级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满足灾害预警到乡”的要求,可以尝试性地在一些多灾的、有条件的乡镇建立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黑龙江省灾害信息管理到乡,及时评估,为灾害预警和指挥机构开展紧急救助活动提供依据。

(三)完善预警机制法律和预案体系建设   完备的法制体系为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灾害预警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

同时,具有法律效应的预警机制可以使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以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并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四)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运行环节   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预警监测预警信息收集、预警决策、预警发布等完整的路径进行构建和完善

一是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监测机制,构建覆盖全面的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准确及时的提供灾害信息灾害监测网点要实现全面覆盖,减少监测盲区,尤其要提高灾害频发的地区的监测强度和级别;二是完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收集机制

(六)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责任机制   自然灾害预警的责任机制预警机制有效运作的现实要求,只有明确预警责任,完善预警问责制度,才能促使基层政府真正将预警工作落实到位。

出台相关灾害预警法律,构建预警责任体系。

(七)健全农业自然灾害预警协作机制   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整合灾害预警资源,发挥各预警角色的协同效应,正确引导、发挥和利用非政府主体的作用,提高政府对灾害的反应速度,减小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基层政府在灾害预警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当构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预警协作机制

健全预警协作机制,发挥预警资源的大协作效应,才能最有效地开展灾害预警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陈良彪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陈锡文:《准确把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资源导刊》2008年1期。

[3] 孟俊杰:《北京郊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第10期。

[4] 朱平:《浙江安昌农民靠土地入股》,《农经》2010年02期。

[5] 方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长效机制的个案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为例》,《经济纵横》2010年03期。

[6] 黄少安、刘明宇: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承包制的困境与出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经济学解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2期.   [7] 李明秋、王宝山:《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