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治分析

作者:陆燕芬 陈丽琴 张育才陆勤。

【关键词】 急性偏瘫综合征。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将1992~2002年间收治本院神经科病房31例临床表现为急性偏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MRI和MR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儿中,年龄4个月~11岁,病程6h~20天,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或急性偏瘫,16例有前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7例病前有头颅外伤史,2例过去有类似发作史,4例偏瘫伴有惊厥,2例同时伴发热、昏迷。头颈CT检查23例,异常19例(83%),4例CT阴性MRI3例异常;头颅MRI检查11例,9例异常(82%),2例MRA检查提示有烟雾病而MRI正常。显示一侧基底节梗塞灶12例(占38.71%);双侧基底节梗塞灶3例(9.68%);豆状核软化灶2例(6.45%);一侧大脑颞、顶叶低密度梗塞病灶3例(9.68%);一侧大脑顶、枕叶低密度梗塞病灶2例(6.45%);一侧大脑梗塞病灶2例;内囊梗塞2例;硬膜下出血2例;烟雾病表现2例;1例阴性。早期采用抗凝、扩血管、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CT、MRI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MRI优于CT。对于CT或MRI阴性者应进一步行MRA检查以获阳性结果。

关键词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CT MRI 磁共振血管造影。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为探讨AHS的影像学特点,现将1992~2002年间收治于我院神经科病房的31例AHS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男20例,女11例;年龄4个月~11岁,其中3岁22例(占71%),平均3.6岁。病程最短6h,最长20天。16例病前1~3周有前驱上呼吸道或消化系统感染史,7例病前有头颅外伤史,2例过去有类似发作史,4例偏瘫伴有惊厥,2例同时伴发热、昏迷,1例伴失语。表现为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5例,双侧交替偏瘫2例,肌力0~4级,以2~3级为多。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或偏瘫31例,其中单侧受累29例,双侧交替性受累2例。癫痫发作4例,均在偏瘫后出现,其中1例为简单部分运动性发作,3例为复杂部分运动性发作,2例伴发热、昏迷,1例伴失语。辅助检查17/23例(74%)EEG有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基本电活动变慢,双侧电活动不对称,或一侧痫样放电;19/23例(82%)CT显示一侧基底节低密度影8例,双侧基底节低密度影2例,左内囊后肢低密度影2例,豆状核软化灶1例,一侧大脑颞顶叶低密度影3例,一侧大脑顶枕叶低密度影2例,硬膜下出血1例;9/11例(82%)MRI显示一侧基底节梗塞灶4例,双侧基底节梗塞灶1例,一侧大脑梗塞灶2例,豆状核软化灶1例,硬膜下出血1例;2例MRA显示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有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但这2例MRI均为阴性。脑脊液检查16例中,除1例细胞数增高130×10 6 /L外,余脑脊液细胞数和生化均正常;病毒抗体IgM检测:9例血清、脑脊液检测EB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IgM均阴性,血清柯萨奇病毒IgM阳性3例,IgG阳性2例,脑脊液柯萨奇病毒IgM阳性2例。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试验4例中3例阴性,1例阳性,为澳洲群1∶200。

1.2 方法 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征及EEG、CSF、头部CT、MRI、MRA等辅助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予以综合治疗如激素、抗凝(复方丹参)、扩血管(低分子右旋糖酐、氟桂利嗪)、抗癫痫(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治疗。扩血管治疗12例、抗凝治疗23例、激素治疗15例、抗癫痫治疗2例、1例硬膜下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

1.3 治疗结果 1例住院1天要求自动出院。30例住院6~66天,平均14.6天。30例中10例肌力恢复至5级,11例恢复至4级,5例恢复至3级,4例肌力未有明显好转。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