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丁车 绅士“风”度

“当飙车到100迈时,我才能体会到自由的滋味。

”――《速度与激情》 毕业论文网   赛车人不甘湮没在水泥森林,成为生活的囚徒,他们渴望与风逐速,尽情感受耳畔的嘶鸣。

速度与激情,在坐上卡丁车的一瞬间点燃,张扬的青春,不如发夹弯来得刺激。

在热血沸腾的赛道肆意人生,在疾驰的卡丁车上找回属于你的“风”度,这是卡丁车的魅力,也是炫影空间的魔力。

“人到一定年龄便容易生发情怀。

”重庆炫影空间卡丁车俱乐部董事长郑阳倚在沙发上,缓缓说道。

其实郑阳刚过而立,他戴一顶黑色鸭舌帽,同色T恤点缀着亮片,留着些许“摇滚范儿”的胡茬儿,典型的赛车人装扮,说话却带着陈道明式的温文尔雅。

郑阳似乎是一个矛盾体。

从事国际零售行业多年的他,是沉稳笃定的老板,处理事情从容不迫。

工作之余的他,痴迷极限运动,到拜伦湾冲浪,破水前行与海浪搏击,站在美国皇家峡谷大桥蹦极台纵身一跃,张开双臂拥抱疾风,抑或在德国空旷的公路上,把车速飙到260公里/小时,感受速度与激情。

速度的向往充满着郑阳的生活,少年时期的摩托,青年时期的跑车,到现在的卡丁车

他说,卡丁车驾驶者的感受速度是普通车的近1.5倍,比街头赛车更刺激。

这几年,郑阳是各大卡丁车俱乐部的常客,2012年还曾夺得一个卡丁车俱乐部年度第一的桂冠。

赛车界闯出了名头,当朋友闻声而来希望合伙成立卡丁车俱乐部时,郑阳心动了。

国内卡丁车文化薄弱,场地破烂不堪,甚至在一些人眼里,卡丁车和游乐园里10块钱就能玩一次的碰碰车没啥两样。

刚开始听到这些可笑的误解,郑阳会耐心向对方解释,听得多了,他也就无奈地一笑而过。

而这就是一个改变的机会,郑阳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身体力行,让更多人了解卡丁车,做卡丁车文化的推动者?   2016年8月,炫影空间带着使命应运而生。

专业的设备,炫酷的灯光,极致的配套,开业不到一年,炫影空间就被业界评为中国最好的卡丁车场地

BM=BIZMODE   Z=郑阳   BM:炫影空间开业至今,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   Z:在炫影,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例如炫影最快纪录保持者,他是一位机长,除了开飞机,大多时间就在开卡丁车

还有一位朋友,卡丁车是他与妻子的红娘,他们在炫影相识、相知、相恋。

每每听到这些故事,我都不禁感叹卡丁车的魔力。

BM:你如何看待如今国内的卡丁车文化?   Z:在不了解的人看来,卡丁车似乎是一个廉价的游乐项目,其实恰恰相反,卡丁车发烧友多是高净值人群,现在的卡丁车爱好者,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良好的环境与体验。

因此炫影采用全进口法国顶级电动卡丁车,配合意大利专业比赛专用赛道,保障了车手在澎湃动力下的极速体验。

BM:未来炫影有哪些计划呢?   Z:都说孩子是明天的希望,卡丁车文化也需从儿童开始培养。

因此炫影计划引入国际化的入门起点和发展视野,为喜爱卡丁车的孩子们设立一对一教学模式。

或许,第二、第三个舒马赫就会在这些孩子中诞生。

割草机的华丽变身   卡丁车,音译自单词Karting,意为微型运动汽车。

卡丁车起源于美国,一说是当时农民将割草机改装,创造出了卡丁车的雏形。

卡丁车是一项健康而又刺激的运动,可以锻炼驾驶者的灵敏度,对大脑、眼睛、手脚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能力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赛车不得不说的故事   卡丁车赛是世界方程式赛车的最初级形式,始于1940年,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普及。

卡丁车赛是一种场地比赛,使用的赛车是轻钢管结构车身、无车体外壳的四轮单座位微型赛车

卡丁车也被称为F1的摇篮,著名赛车手迈克尔?舒马赫、阿兰?普罗斯特和艾尔顿?塞纳等的赛车生涯都是从卡丁车赛开始的。

卡丁车旗语   没有旗语和裁判,便无法进行赛车,旗帜、跑道工作人员和裁判不是障碍物,他们是车手争取优势的一种途径。

红旗 现场工作人员挥动此旗表示全场比赛暂停。

黄旗 现场有事故车辆,所有在场车手需减速慢行不得超车。

蓝旗 现场工作人员对某车手挥动此旗,表示该车手后方有即将套圈的车手,需回头做出让车动作。

绿旗 比赛正常进行。

黑白格子旗 该车手冲线完成,比赛结束。

在哪里玩很重要   记忆里,卡丁车是游乐场里随意叠放的废弃轮胎和凹凸不平的水泥赛道,玩的人在破烂的场地跌跌撞撞,陪同者提着大包小包站在栏杆外焦急等待。

炫影空?g颠覆传统记忆,超过6000平方米的场地,5.5米的空间挑高,台湾地区设计师团队结合gucci阿玛尼的灯光设计,未来科技感的储物空间,专业比赛赛道,顶级进口电动卡丁车,带来惊涛骇浪般的速度与激情。

等待间隙也不再无聊,超过200个座位的日料及北欧菜系餐酒吧,3D立体射击体验馆,小巧时尚的私人KTV……坐在水晶吊灯下斟一杯美酒,细细品一盘刺身,欣赏深蓝色灯光下疾驰的卡丁车,或者干脆到互动区与朋友“持枪”比拼,一展歌喉,展示自己的“风”度。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