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蕙的坚守]韩小蕙

2000年5月5日,我收到韩小蕙寄来的一封信,内容为――   治权兄:   好!大作、大札俱收。

我不懂书法,但是记得几年前看到一本《各界》,上面有您的书法,当时那楷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几乎人人都是书法家,但是能写楷字者,不多,写得好的更少。

我有一幅工艺美院教授的隶书,当时一看就傻了。

懂得了什么叫书法,那行文当中的书卷之气,是我从未见过的。

不好意思麻烦您,但实在是心中喜爱。

请您帮我写幅竖轴楷字,内容为宋人张孝祥的《过洞庭》那首词。

谢谢!   韩小蕙这封信让我有点感动。

她是著名的散文家,向我求字是对我的抬举,我不但要写而且一定要写好。

其时我正在临写《张玄墓志》,我于是用这支笔参以“张玄墓志”的意趣,为她抄写了张孝祥的《过洞庭》。

之后我与韩小蕙便成了朋友,经常有书信往来,间或也给她寄一些我的稿子

韩小蕙当了近30年的编辑,仍然保持着传统编辑的美德,对于我的稿子总是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明确地说“不用”。

有一次我去北京开会,顺道去看她,她说:“希望你能谅解我的不讲情面。

现在很多报纸都有一个圈子,我这没有;我要使我的版面始终能保持一定的水准。

”我说:“我做过编辑,能理解。

不过在这个时代‘坚守’不易。

”她说:“是的,尽力而为吧!”   韩小蕙坚守个性、“勇于说不”还表现在她对于社会应酬的态度上。

有一年《各界》的编辑陈旭去找她,她不见,她说:“约稿打个电话就行了,何必要跑那么远的路,把刊物办好,稿子自然就来了。

”还有一次,我的朋友在北京饭店设宴,想请她去,目的是想在她的版上发点作品,她也没有去。

事后她说:“这种事情最让人为难,吃了人家的饭,不给人家发稿子,人心过不去;发了,又会影响报纸的质量,所以只好不去。

”   关于这种心情,她在散文《悠悠心会》中曾经表露,她说:以利合者,利尽交疏。

不用说,功利目的的交往,其结果往往令人齿寒。

用时下最流行的“公关学”理论来说,你交际的越广泛,则你个人的价值实现得就越好――因为你建立的“社会关系”越多,就证明你掌握的“社会财富”越多。

说得刻薄些,“朋友”成了“财富”之源。

在挚友之间,在一颗纯美的心与另一颗纯美的心,为着一片纯美的精神境界而碰撞之时,就不能抱有任何的“公关”的阴影。

心之琴瑟,友谊大乐,不可掺杂任何的浊气

浊气生,则音走声伤。

韩小蕙的这种“迂腐”性格,多少让我有些担心,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人情味”的国家,“特立独行”被视为怪异,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小蕙又在追求什么呢?我在“百度搜索”打出她的名字,了解了一下她最近的情况,网上的资料是这样的:韩晓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15部作品集,编著40多部书。

获过多种文学奖,其中有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首届当代女性文学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

还荣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奖、美国国会议员奖、旧金山市市长及市政厅奖等。

这就是韩小蕙,“迂腐”之后的“坚守”,让她硕果累累,成就不凡,令人刮目。

七年前,韩小蕙寄信来,要我写的词中有“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的句子,这使我想起了她的名字。

她的名字里的“蕙”字是一种香草,她寄信来犹如寄来一缕馨香,让人悠然心往……      编辑 张金余。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