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振辕 齐生伟 殷克卿。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63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并将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腹腔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患者较传统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鸣音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腹腔镜开腹手术阑尾周围脓肿一般采用开腹手术,不列为腹腔镜手术适应证[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也成为可能[2]。我院于2002年11月~2006年4月经腹腔镜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3例,疗效满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施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称为腹腔镜组,患者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另一组实施传统开腹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称为传统手术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5~52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有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均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二氧化碳气腹压2 kPa,脐点为观察孔,左髂脐连线中点为操作孔,置10 mm套管针,麦氏点外上4~6 cm为辅助操作孔,置5 mm套管针。先常规探查腹腔,再处理回盲部病变,阑尾周围脓肿一般由回肠、盲肠、大网膜、前腹壁组成,先用钝头分离钳或吸引棒钝性分离前腹壁与脓肿,如果有脓液流出,即由此处扩大,吸出脓液,边吸引,边分离。如果无脓液流出,从大网膜与肠管或从肠管分离到脓腔,可以借用水柱的力量,用吸引棒边冲洗,边吸引,边钝性分离,以防止因肠管炎症水肿,组织变脆,造成肠管穿孔。将粘连钝性分离,直至吸净所有脓液分离出已经化脓穿孔、坏疽的阑尾阑尾残骸,用钛夹夹闭阑尾系膜后切断,或用超声刀直接切断阑尾系膜,结扎阑尾根部2次,或用钛夹夹闭阑尾根部,于远侧0.3 cm剪断,电凝残端,不包埋残端,将阑尾装入标本袋中从操作孔取出。用甲硝唑液冲洗脓腔及腹腔。最后由操作孔置引流管1根,尖端置入盆腔,侧孔位于回盲部脓腔,再从辅助操作孔将引流管一端拉出腹腔。如果阑尾已经腐烂,阑尾残端处理困难,则无需处理,直接冲洗,放置引流

传统手术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行阑尾切除、周围脓肿引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