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利益攸关方:基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分析

内容摘要 加入WTO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充分说明,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依存性”远大于“竞争性”和“对抗性”。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经贸关系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推进了中美其他领域合作的发展,成为中美整体关系的坚实基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要中美经贸关系互补性和依存性的特征依然维系,只要中美经贸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格局不发生改变,中美关系和谐发展的主流将不会改变,中美经贸关系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在摩擦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融合”,并且通过化解矛盾和解决纠纷,将中美经贸关系不断推向新的高度,从而使中美利益攸关方和建设性合作者的新型关系拥有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中美经贸关系 利益攸关方    自1979年中美建交及《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美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三大贸易国,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在不断的贸易摩擦中,中美贸易的“竞合”关系进一步得到提升。从商贸联委会到经济战略对话,无一不是中美经贸关系走向务实、理性的良好表现。加入WTO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充分说明,中美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和“依存性”远大于“竞争性”和“对抗性”。2007年9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美国总统布什会见时表示:“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007年12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出,要“深刻理解中美两国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的重要内涵,理解中美经贸关系中美总体关系的基础与纽带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新形势下中美关系重新给予的科学准确定位,更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客观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中美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融合的必然结果。    一、 中美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报告(2007)》,1996—2006年,虽然美国贸易在21世纪初曾短暂出现下滑,但自2001年后,中美两国贸易都共同迅速增长。2006年,美国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达到29577.1亿美元、19194.3亿美元、10382. 8亿美元,分别是2001年的1.55倍、1.63倍、1.42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达到17603.9亿美元、7914.6亿美元、9689.4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45倍、2.25倍、2.64倍。中美两国贸易的强劲增长共同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如表1所示,2001—2006年,中美两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和8.9%。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量、出口量、进口量的比重分别从4%、4.3%和3.8%增加到7.2%、8%和6.4%。美国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份额虽有所下降,但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地位并没有发生动摇。同时,中国贸易地位从全球第六大出口国上升为第二大出口国,从第九大进口国上升为第四大进口国,成为21世纪全球贸易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二、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美货物贸易虽然总体上一直保持不断增长发展趋势,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发展速度迅速提升,呈现非常明显的膨胀增长态势。1993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276.6亿美元,出口169.7亿美元,进口106.9亿美元。2003年,中美货物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263亿美元。2006年,中美货物贸易开创历史新高,达2626.8亿美元,出口2034.7亿美元,进口592.1亿美元,分别为1993年的9.5、11.9、5.5倍。若以2001年为时间分界点,加入WTO前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则尤为显著。  如表2所示,从增长量来看,加入WTO后,中美货物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从2001年804.8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2626.8亿美元出口额从2001年542.8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2034.7亿美元,进口额从2001年262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592.1亿美元,分别增长3.26倍、3.75倍和2.26倍,远远高于加入WTO前的1.82倍、2.1倍和1.39倍。从同比增长率来看,加入WTO后,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3.7%、25.9%和18%,比加入WTO前的15.8%、18.5%和8.5%都要高。从占中国贸易比重来看,虽然由于受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影响,美国加入WTO前后中国对外贸易中比重略微下降(从15.6%降到15.1%),但从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位次来看,与加入WTO前频繁变动不同的是,加入WTO后,美国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来源地以及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的地位已经日趋稳固。    三、 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发展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自1993年至2005年,美中服务贸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加大,美中服务贸易发展明显要比加入WTO前迅速。如图1所示,虽然2003年由于偶然因素(非典危机)影响,美中服务贸易出现微降,但经过短暂调整后,以2003年为起点,美中服务贸易新一轮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2005年,美中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55.8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出口90.8亿美元美国中国进口65亿美元,分别较加入WTO当年(2001年)增长67.9%、60. 9%和78.6%。此外,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逐渐迈入美国前十大服务贸易伙伴行列。2005年,在美国前十大服务贸易伙伴中,中国美国所有对外服务出口国中占2.5%,位列第九;在美国所有服务进口来源国中占2.3 %,位列第十。    四、 中美贸易商品结构的发展    根据美国普查局的数据,2006年,美国中国出口的商品中,如图2所示,机械和运输工具是第一大产品,出口额为253. 9亿美元,占美国中国出口总额的46%;其次为工业原材料,出口额为137.5亿美元,占24.9%;位于第三位的化工产品,出口额为62.4亿美元,占11.3%。总体上来说,美国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他诸如食品、饮料等出口比重很小。同期,美国中国进口的商品则显示除了非常明显的“一边倒”的趋势。通过原料来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和运输工具和其他制成品三项产品占据了美国中国进口所有产品的95%,其他几大类总和仅为5%%,美国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体现极高的集中性特征。总体上来看,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中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内涵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美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继续占据商品结构的主导地位,但美国中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地位不断削弱,取而代之,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工业制成品在中国美国出口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中美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依附性已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了产业内贸易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