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成语典故—— 白水真人:成语典故

白水真人

【拼音】b ishuǐzhēnr n。

【解释】古钱币的别称,王莽代汉称帝后,因为钱字有"金刀",而"刘"字正是由"卯、金、刀"组成(皆指繁体字),王莽便改称钱为"货泉"。"泉"字由"白、水"两字组成,故称"白水真人"。

【出自】《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本纪下〉论曰: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

典故故事】王莽代汉后,忌恶刘氏,因钱面文字有金刀,所以改货币货泉。有人说货泉字文象"白水真人"。后有望云气预言吉凶的苏伯阿,任王莽的使者到达南阳,远远地望见舂陵城郭,惊叹说:"云气多好啊,郁郁葱葱!"到光武刚起兵回舂陵,远望住宅南面,火光融融冲天,很有一会儿才不见了。从前,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也说过刘秀一定会当天子。大概是王者承受天命,真的有祥瑞的兆头吧?不然的话,何以能顺时乘龙主宰天下呢!

王莽建立“新”朝后,改革币制,铸行新的的钱币。西汉从武帝刘彻元狩五年一直铸有五铢钱。王莽代汉以后,对姓刘的很反感,因为刘的繁体字为卯、金、刀三字组成,因犯其忌讳,凡碰到这种字都要禁止,五铢的“铢”字从金字旁,故就废掉了五铢。古音“泉”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的流通,故正式以“泉”代“钱”。

王莽制钱品种繁多,先后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共发行了20多品货币。这些钱币换算十分困难,每一品与其他各品之间比值、比价都极不合理。天凤元年公元14年,更行货布、货泉货泉径2.3厘米,重5铢,货布重25铢,但一个货布却值25个货泉,结果又引起盗铸,许多人因犯法而沦为官奴婢。王莽政治的黑暗,币制的混乱,私钱的充斥,加速了人民的破产。当时“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立”。米价高至每石一万钱,甚至黄金一斤只能易豆五升。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公元23年,王莽政权终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货泉王莽货币中,是发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刘秀恢复王位后,非但不反对王莽兴铸的“货泉”,反而继续使用王莽货泉达16年之久。道理何在呢?刘秀虽然是开国明君,英明神武,却十分相信谶纬迷信。有人谓:真人既出,可复汉灭莽。他即位后认真品味了“货泉”二字,泉拆读为白水,货的繁体字近似真人,合起来就是“白水真人”。而刘秀恰好出生于南阳郡舂陵白水乡,起兵又灭王莽南阳白水刘秀就以此为“受命”之依据,认定是一种大好特好的征兆。便认定此事与自己相关,迟迟不肯废去。也有学者认为,货泉之所以被刘秀沿用,是刘秀看重了“货泉”的美感。“货”乃是一非常突出明显的“美女”造型,犹如清晨河边美女沐浴;奇妙的身姿,双腿、腰和头部,与曲折举起的手臂,十分形象生动。

【示例】宋 陶谷《清异录 五百斤铁蒸胡》:"汴州封禅寺有铁香炉,大容三石,都人目之曰"香井"。炉边锁一木柜,窍其顶,游者香毕,以白水真人投柜窍。"。

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九:“吕倚谢王岐公馈钱酒,用白水真人、青州从事。岐公称之。”。

摘自:《大名成语典故》。

在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