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看纳兰

近年来,海内外华人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一股“纳兰热”。

许多城市社区和网络空间,成立了“兰吧”、“兰迷会”、“纳米团”、“纳兰研究中心”等机构。

更有些追酷求雅的年轻人,把纳兰性德尊崇为“小资情调的鼻祖”,流传着“看王家卫电影,读张爱玲小说,吟纳兰性德词”的说法。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50457.htm  纳兰性德何许人也?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满族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曾为康熙帝一等侍卫。

父亲明珠官居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在位几十年,位高权重。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代著名词人,许多反映爱情、友情、边塞的诗词凄恻婉转,苍凉壮阔,颇为人称道。

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集》《饮水词》,后人多称纳兰词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给其极高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晚清词人况周颐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曹雪芹祖父曹寅曾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谁知?”他的词在清初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显然,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的造诣和影响上。

但他今天能受到海内外华人和年轻知识分子的追捧,又不仅仅限于诗词本身。

众所周知,建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史和课本一直讲阶级出身,陆游、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是为主角,李煜、柳永、李清照、纳兰性德等婉约派词人沦为配角。

纳兰词多抒发个人情感,充满了小资情调,加之其出身贵族,所以一直被打入冷宫。

在取消了阶级成分和崇尚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今天,重新认识“纳兰词”,已经成为知识界的共识。

纳兰虽然只活了短短31岁,却光芒四射,堪称“精粹”。

他自幼博学多识,对汉文化钻研很深,涉猎历史、地理、天文、历算、音乐、佛学等等。

历四年编撰完成的《渌水亭杂识》,学术界评价很高。

且擅骑射、围棋等,曾被誉为“国手”。

加之容貌英俊,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文武双全、风流倜傥的青年才俊,被当代知识分子视为人生奋斗和全面发展的楷模,也就不奇怪了。

更重要的是,纳兰虽然出身于满州贵族,又深得皇帝隆遇,却生性淡泊,不侍强傲物,结交的朋友大多是布衣文人,尤其是一些江南文士,如朱彝尊、陈淮菘、顾贞观、姜宸英等。

他曾不畏生死,费尽周折援助蒙冤流放23年的汉族知识分子吴兆骞,时人对他的情义十分感佩。

纳兰性德忠于爱情,为早亡的妻子卢氏写下了大量情深意切的悼亡诗。

这些率性至真的个性和作品,最能引起现代青年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

纳兰性德与海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他居住生活在海淀,死后埋葬在海淀上庄皂甲屯。

海淀有多处曾经居住的宅院和遗迹:皂甲屯明珠花园、玉泉山下的渌水亭别墅、双榆树村的桑榆墅、海淀镇的自怡园、水磨村的宅园、紫竹院的双林禅院等。

毫无疑问,纳兰性德和十年著述《红楼梦》于香山的曹雪芹一样,是历史文化资源非常深厚的京西海淀的两张文化名片。

从2010年起,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诗词学会、《中关村》杂志社和香山诗社联合举办了纳兰性德学术研讨征文活动和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版了《说不尽的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的传说》等书籍,并拍摄了《纳兰性德在海淀》电视片。

海淀文联香山诗社诗人、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常发宽先生,工于诗词研究,对纳兰性德尤为关注,约请山东画家王延林先生作图,共同撰写了《纳兰性德词意图传》,为时下大热的纳兰性德再添一薪,无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于当代年轻人思想心灵的熏陶,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作家、诗人)。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