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毒固金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肺结核51例

摘 要: 观察了自拟托毒固金配合抗痨治疗51例顽固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6月后,有效4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1%。

提示将抗痨药与中药有机地结合,分别显示出中、西医药治疗之长,不仅减轻了抗痨药的毒副作用,同时提高了抑菌、杀菌之效力,促进了病灶吸收和损害组织的修复。

笔者从1973年至1998年自拟托毒固金汤加减配合抗痨治疗顽固性肺结核,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资料共51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3~59岁,16岁以下3例;病史最长者17年,最短者1.5年。

在51例肺结核中,空洞肺结核16例(其中厚壁空洞10例),咯血者14例。

所有患者均为对抗痨药不敏感,病情反复或不能承受抗痨药毒副作用者。

发病前,多数患者易感疲倦,精神萎糜,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反复迁延不愈的“伤风”、“感冒”,出现轻度咳嗽,一般持续3~4周以上,无痰或少量的粘液痰,甚至咯血或痰中带血,长期低热以午后为甚,或见声音嘶哑,严重时常有头痛,肌肉酸痛,畏寒发热,出汗等类流感样病状,病情严重者体温高达39℃~40℃,可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或出现盗汗,甚至衣被湿尽,并有衰竭感。

女性患者在月经前体温升高而月经后亦往往不能恢复正常。

所收病例均符合文献[1]的诊断标准,经痰结核菌检查,X线片或体层摄影确诊为肺结核

2 方法   原有西药抗痨治疗方案不变,配合中药托毒固金汤(黄芪50~100g,大枣20~30g,生地、粉丹皮、当归、川芎、枣皮各20g,白术15g,茯苓、淮山药、麦冬各30g)为基础,再根据临床表现,适当化裁。

先用温水浸泡30min,文火久煎,沸后40min取汁,再加水适量,煎取30min取汁,第三次煎法与第二次相同,三次煎药共取汁600mL为佳,等量分3次温服,1日1帖,配合营养食品,以资药效。

1月为1疗程,按西医诊断标准进行复查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文献[1],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有效:定痰菌转阴连续半年以上,病灶吸收消散,临床症状消失。

②无效:胸片、痰菌、症状均无改善,或仅某些症状稍有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托毒固金配合抗痨治疗51例顽固性肺结核患者2~6月,结果有效4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1%。

4 典型病案   张某某,男,35岁,教师,1983—09—24初诊。

发病前,形体瘦削,易怒,长期反复感冒并伴有轻微咳嗽,痰少不易咯出,右臂甲区偏右锐痛,午后头昏重痛等约4~5月。

起初自认为系工作劳累,未引起重视。

1983—09—24出现咯血,几乎昏倒。

急诊收入本市某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

初步诊断为:1间质性肺炎;2肺癌待排除。

先以抗炎、抗癌治疗无效,反而使病情加重,体温高达40℃,持续15天。

以后改为链霉素诊断性治疗体温逐渐下降,维持在37℃~38.5℃之间,故再次摄片,报告显示:“右上肺野显示斑片状影,密度不均,边缘欠清,其间可见蜂窝状透光区,第二肋间外带可见一圆形透光区,约1cm×1.2cm,壁厚,内腔锐利,可见引流支气管。

意见:Ⅲ型肺结核——以干酪样渗出病灶为主”(原四川医学院片号114627)。

主治医生认为,患者没有完全康复的可能,即使康复,其空洞也不可能闭合,将形成无菌性空腔。

处方用雷米封0.3g,乙胺丁醇0.75g,维生素0.2g,每日顿服。

链霉素每日1次,每次0.75g,肌注,每周6次。

治疗体温虽得到控制,但时有反复,并出现全身发麻,以颜面为甚,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咯血频频,最多时1日竟达200mL之多。

虽已用胃复安以及维生素K、阿度拉,甚至脑垂体后叶激素静脉滴注也收效甚微。

抗痨药毒副反应严重,肝功出现蛋白倒置,难以继续坚持治疗

鉴于患者全身状态每况愈下,同意配合中药治疗

延余诊治,见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数无力,便拟托毒固金汤加减,黄芪50~100g,大枣20~30g,丹皮、当归、川芎、黄芩各20g,枳实、陈皮、白术、青黛各15g,茯苓、山药、麦冬各30g,每日1剂,连服6剂。

7天后,肌肤、颜面麻木明显减轻,胃肠道症状完全消失,咯血止,偶见痰中少量血迹。

继之再服数剂托毒固金汤加炮甲20g,皂角刺30g,临床症状均在好转中。

1984—01—17复查X光片报告:“较1983-10-26片,病灶大部分吸收好转,其第三前肋外带区蜂窝形存在。

但纤维化明显。

意见:Ⅲ型肺结核——大部分吸收,但病变不够稳定,建议继续治疗3月后复查”(四川医学院放射科X片号:114627)。

仍守原方案治疗,同年4月复查,“对照前片观察,右上肺结核大部分吸收好转,右上第二前肋间隙仍有空洞存在,周界清楚。

意见:右上肺吸收好转,空洞存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X线片号:4038)。

连续1周痰菌培养转阴,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