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典:探寻大地秘密的人

下载论文网   1954年5月出生,香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地貌及自然环境研究和教学。

1976年毕业于贵州工学院地质系,1981年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任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

章典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内科学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50多篇学术论文。

1996年章典因为发现两万年前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手印足印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编前:香港大学教授章典长期从事地貌和自然环境研究,1986年,章典在西藏考察时,在地上发现了一些人的手印和脚印,十年后,他研究时才发现这些手印足印竟然有两万年的历史,章典也因为这一发现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三十多年的研究中,章典用脚与大地对话,用眼睛探寻大地的秘密。

2004年11月,在贵州平塘县举行了“中国名家看平塘”活动,国内数十位知名人士到平塘进行考察,这当中有一个人沿途都在对平塘地质地貌进行考察,他就是因为发现两万年前人类在青藏高原的手印足印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香港大学教授章典

章典:1986年我在做我的博士论文时到了西藏,我就看到在我走过的一个地面上有一个手印,我觉得很奇怪,就下来进行研究,拍了一些照片,当时一个牧民跑过来,他说你对这个感兴趣呀,他说那边还有,我一去看一组十几个排在一起。

解说:章典对这些手印足印采样分析后发现,它们距今大约两万年,这一结论不仅比以往所认定的最早的西藏人类遗迹早了16000多年,而且,还对人类占领高原的历史、大冰盖学说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章典这次还特地去看了平塘的一块奇石,这块巨石从高处坠落后裂成两块,其中一块裂开面上的一些图案酷似“中国共产党”五个大字。

章典对这一地质奇观现象进行了实地的考证。

章典:这两块岩石是由一块岩石分开的,这是没问题的。

你看这个标志层,这一层的厚度和这一层的厚度是一样的。

石灰岩溶解下来的水到这儿,到这儿就开始沉淀,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溶解以后太阳一晒,它就开始沉淀了,沉淀后就停留在表面这里了,我就不知道这下面到底是什么东西,下面的东西被盖住了,它就不像这个这个结构都看得很清楚,这个就是一个明显的珊瑚,这个外形结构都看得很清楚,我就能马上看出它化石大概是属于哪一种,但像这个我确实是看不出来。

因为没有亲自进行取样分析,章典在现场没有对图案酷似“中国共产党”的藏字石给出确切的答案。

他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来自于章典30多年的地质专业研究

1976年章典毕业于贵州工学院地质系,1981年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得硕士学位,199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系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任香港大学地理系教授。

章典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内科学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50多篇学术论文。

在长期的地貌及自然环境研究过程中,他曾经多次面临险境,印象最深的是在贵州的一次探洞穴

章典:1975年,我到独山县给当地农民找水,当时我们不像现在有很好的探洞设备,就凭绳子,用绳子把人慢慢地吊下去,洞里面很滑,都是黄泥,下面就是一百米深的地下河,当时我们几个人一下子滑下去了,幸好有个坎子挡着我们,要不然一下去就是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暗河。

那次是比较惊险。

当然那个时候也不注意安全,只是凭着是一种热情去找水,去看洞穴里面到底是什么,就想探一个未知数一样。

记者:你是最早对贵州洞穴进行研究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你觉得贵州洞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章典贵州洞穴从种类和数量上来说是很多的,它不仅有长、宽、大的特点,我到过很多温带喀斯特地区,那些地区洞穴就比较小,当然也有很长的洞穴,但他们的洞穴里没有丰富的沉积物,在贵州洞穴里沉积物比较丰富,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我看到过很多漂亮的洞穴,但是贵州洞穴沉积物的类型其他地方还比不上,比如织金县的打鸡洞,我每次都带学生去那儿。

记者:你觉得它吸引你的是什么?   章典:我主要是给香港学生介绍一下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他们平常看不到的,我教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我想让他们看一下在中国西南的这个地方,有这么美好的山水,也有在这个环境下产生的文化和人。

记者:如果贵州这个喀斯特作为自己的卖点,但在贵州的周围广西、云南也是喀斯特地貌,那么贵州把喀斯特作为自己的一个突出特点向外推出,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学家你对此怎么看?   章典:那就强调它的多样性。

章典不喜欢固定在一个地方做重复性的工作,搞地质研究正好给予了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风情,不同的发现。

在跋山涉水的过程中,章典寻找着时间留下的痕迹,探索着大地的秘密。

编后: 现在, 章典每年都在对贵州的一些洞穴在做记录,相对于漫长的地质变化而言,人的一生是何等的短暂,对于章典来说也许这些记录并不一定能证明什么,但他相信这些记录一定会对后来者提供帮助。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