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分类研究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分类研究 简历大全 自1984年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已达200家,其中东部89家,中部46家,西部46家,东北19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布局,而且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开发区管理体制政府、管委会、企业管理主体在对国家级开发区进行管理、建设时所采取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是机构设置、职能范围、运行机制等方面相互关系的总称。开发区发展范围的扩大、功能的多元化使开发区管理性质也由服务经济为主转向经济与社会并重,加之开发区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国家级开发区概述   1984年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以来,开发区经历了第一次创业阶段、第二次创业阶段后,普遍进入内涵提高阶段,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是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国家对开发区近30年发展的肯定与高度评价。   (一)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国家级开发区依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优势,促进产业聚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已参加开发区统计培训的131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357亿元、财政收入859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8.8%和8.3%,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和23.9%,增长率均为两位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区域上以秦皇岛开发区为例,2012年秦皇岛开发区以约占全市2%的土地面积,实现占全市21.1%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成为地区发展的骨干。 论文网 二)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国家级开发区在加快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已参加开发区统计培训的全国131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进出口总额为6594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8.1%,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29亿美元,占全国的37%,比上年同期增长15.2%。   (三)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国家在设立开发区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试点,探索精简高效的政府管理模式,经过近30年的有益探索,在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开发区管理体制。在职能部门设置上综合化、高度精简,不与政府机构一一对应,机构人员实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人多岗,而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且为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在国内首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社会服务模式。   二、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分类的理论综述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因国情和开发区实际状况的差异,世界其他国家开发区(园区)的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可谓是百家争鸣、各具特色。依据开发区(园区)产生和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分为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规划,管理和服务的政府部门管理体制,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由大学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进行管理的大学管理体制,如英国剑桥科学园;由非盈利性公司对园区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公司管理体制,如阿斯顿大学科技园;由政府、大学、企业及其他机构来承担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如美国北卡罗纳三角研究园的基金会管理体制。   国内学者从微观角度对区域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如浙江宁波大榭开发区企业主导型管理体制、湖南长沙经济开发区政企分离型管理体制及江西小蓝经济开发区政企合一型管理体制等。宏观方面,学者依据管理主体参与开发区管理的范畴、程度及侧重内容的不同对全国范围内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类,虽然称谓有所差异,但本质相同,如朱永新和刘伯高等的行政主导型管理体制、公司制管理体制混合型管理体制分类;雷霞和杨玉杰的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混合型分类。   三、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分类的实证研究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一)基本分类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在经历了1984~1992年的确立形成期、1992~2003年的分化期、2004~2011年的转型期后,现已趋于稳定。学术界对开发区管理体制类型的划分莫衷一是,本文选用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混合型分类依据,实证分析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现状。   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管理主体为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开发区所在地的区政府授权组织设置的专门的派出机构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它被赋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依据区内需要灵活设置职能部门,对土地、招商、基础设施等事务进行管理。   企业主导型管理体制管理主体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企业(开发总公司),它具有营利性质,采用商业化的手段,负责区内的土地开发、企业管理、项目招商等经济事务,也会承担基础设施、环保管理等公共事务,但工商税务、社会保障等职能仍由政府承担。   政企混合型管理体制管理主体既有管委会又有开发总公司,根据二者关系的不同,又细分为政企合一型和政企分离型。政企合一型的管委会职责重在决策、统筹规划,下设开发总公司来承担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等微观事务;政企分离型的管委会职责重在协调和监督,由开发总公司独立对企业进行自我管理

简历大全 二)实证分析   本文以200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例,依据选用的分类标准,对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进行系统分类(见表1)。其中,政府主导型169家,企业主导型6家,政企混合型25家,分别占总数的84.5%、3%和12.5%。   依据我国经济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划分标准,东部的8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混合型各为68家、6家和15家,所占比重分别为76.4%、6.7%和16.9%,最多的为政府主导型;中部的46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政府主导型40家、企业主导型0家和政企混合型6家,所占比重最大的仍为政府主导型,比例达到87%;西部的46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含政府主导型44家、企业主导型0家、政企混合型2家,政府主导型所占比重高达96%;东北的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有政府主导型17家、企业主导型0家、政企混合型2家,政府主导型所占比重最大,高达90%。   综合而言,当前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管理体制呈现以政府主导型为主,政企混合型为辅的特点,其中84.5%的国家级开发区都选用政府主导型,尤以西部和东北最为明显;企业主导型管理体制100%集中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其中50%集中在上海。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