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语境与伦理

时间:2011年8月22日。

地点:上海作家协会文学会馆。

主办者:上海作家协会。

中国现代文学馆。

南方文坛杂志社。

主持人:周立民李云雷杨庆祥。

周立民(上海作协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今天上午的会议现在开始,“今日批评家论坛是第二届了,好像每一届外面都下雨,是不是批评家承载的职能就是把创作的火焰熄灭呢,或者我们今天把雨变成油,把火焰烧得更旺?!今天上午主要议程:一是主办方代表介绍论坛的宗旨和筹备情况,二是直接进入主题讨论;下午研讨科幻文学及韩松作品,明天上午讨论年度读书榜。下面先请张燕玲老师、吴义勤老师、臧建民老师讲话。

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欢迎大家参加第二届“今日批评家论坛,大家知道论坛缘起于《南方文坛》1998年创立至今的“今日批评家”栏目,论坛秉承栏目推介批评新人,并以“凝聚批评新力量,互启文学新思想”为宗旨,因此,首届论坛锁定”70以后”,即197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批评家。本届论坛有首届论坛的代表,他们会把论坛对话交锋的会风延续下去,第二部分来自现代文学馆的特约研究员,还有一部分与我们下午文本研读相关的科幻文学界颇具代表的青年批评家。昨天晚饭时吴亮先生说他是前天批评家,那我和吴义勤便是昨天批评家,而我们论坛是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今天与明天设置的一个小小的平台,我们这些昨天和前天的批评家是为你们服务的。

文学批评语境伦理”,缘起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编辑的感受,阅稿时发现年轻一代作者的文章,经常对自己的批评对象先人为主,以流行观念评价历史问题,脱离历史语境。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来自程光炜教授做“重返80年代”的研究,在回顾与梳理历史时,他们做了80年代作家系列访谈并发在《南方文坛》,其中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当时访到韩少功先生,我们的青年批评家认定:寻根文学是因为政治“压力之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韩少功很郁闷生气,那是一次文学的自觉啊。我们都感到这个青年没有了解当时的历史符码,不知道当年拉美马尔克斯获诺贝尔奖对文学寻根的导火索意义,青年人的研究离开了当时的语境。我当即与光炜教授沟通,他也认同并在主持人语加上:“寻根”在当时是一次重要的文学自觉。关于批评语境很多青年学者也谈过类似的想法,比如周立民、金理、霍俊明也意识到他的同行有太多这样的先入为主了。源于这样的原因我们确立这样的话题,是希望我们文学批评能够站在深厚的中国文学土壤里,冷静地回应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有效的声音。

另一方面,全媒时代的文学批评需要对批评语境的还原,需要遵循批评伦理语境伦理之间是相生相应的。昨天我们还在谈评茅盾文学奖时读作品批评文本出发这个问题。的确,在今天媒体津津乐道夸耀发行量、票房、收视率和作家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之际,我们批评家尤其青年批评家是否还有勇气谈论美学风格,是否还有勇气谈论我们所评论的作品对当代文学贡献了什么?谈论这部作品给这个时代给历史又带来了什么?而这样的谈论必须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的,建立在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判断力上,建立在“言为心声”的专业操守上。霍俊明跟我提到,很多年轻人不太读作品了。去年金理、杨庆祥、黄平“三人谈”也都是从文本从当下文学现象出发的及物批评我们私下议论说批评实践以具体作品为中心的批评伦理已遭遇困难,重理论、轻文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少高校,扎实的作家作品研究、文本研究遭到冷遇。其实要做一个好的批评家,还是需要做好扎实的作家作品研究,需要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做及物的批评、扎实的作家作品评论。像邵燕君带领陈思这一拨研究生读刊读作品并坚持了很多年,这是很辛苦很了不起的文学批评实践,也是我们要提倡的批评伦理之一。还有一个文学批评和创作伦理价值的缺失,从某种意义来讲批评伦理也是一种方法论,即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学作家文学与读者的关系等等。

首届论坛我们在国内文坛率先研读了梁鸿刚刚发表的《中国在梁庄》,研读讨论时交锋不断,相当棒,体现了批评的本色。这次讨论科幻文学与韩松,我们把这个领域的两个牛人请到现场:严锋教授和吴岩教授。大家已经看到最新的第五期《南方文坛》了,严锋提出科幻文学现在已经成为强劲的文学走势,而且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处于既延续又背离的微妙复杂的关系中,而这样的关系又恰恰对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特质、困境及其未来走向,提供了重大的启示”。在这个新的文学形势面前,我们是否在这里可以学习与发现一些艺术的新质,乃至问题,然后发出自己有效的声音。无论哪一种文学样式,文体如何革新变化,只要是文学,必定万变不离其宗。

此次论坛感谢周立民的巴金故居博物馆的年轻团队,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操办的,如果过程中有什么不当之处请大家算在我头上,因为去年我是亲历亲为,这届因忙于评茅盾文学奖了,周立民会比我做得更棒。希望明年再在论坛上见到大家,谢谢!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非常高兴来参加论坛。我首先代表中国作协李敬泽书记向大家表示问候,本来他是要参加的,但今天上午要开中国作协的党组会,他不能来,便让我代表他向大家表示歉意。我们虽然是主办单位之一,但是所有的工作都是立民、臧书记、张燕玲主编操办的,谢谢他们。这次论坛的主题很好,“70以后”的批评家作为一个群体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从代际来说,60后的批评家在淡出批评界,不是大家不想写文章,实在是分身无术了。而70后、80后批评家,早已成长为批评界中坚力量。我相信今年增加了那么多新生力量,论坛的成果一定会比上一届更丰硕,也更值得我们社会和文学界的重视。

此外,我想介绍一下现代文学客座研究员制度。文学客座研究员制度的最初设想,是聘请海内外顶尖的学者做我们客座研究员,但是后来中国作协党组研究的时候觉得应该吸纳70后、80后批评家作为我们客座研究员。我们认为客座研究员是一个工作,或者是一个实践性的事情,并不是一个职称的评定。我们首批招聘了七位70后、80后的客座研究员。

谈谈文学批评的问题。现在很多优秀青年作家写的作品并不一定在刊物上发表,而是自己出版,这些作家更值得我们青年批评家关注。青年人研究青年人天生有一种敏感,杨庆祥他们就讨论过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蒋一谈。另一方面,青年批评家应该加大阅读量。这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张炜的《你在高原》有四百五十万字,有人就质疑评委是否都读了?实际上在我们专业文学里面读四百五十万字不是问题。但是由于现在阅读氛围不好,许多人自己不读书,想当然认为别人也不会读书。但是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确实要在文学阅读上下工夫,只有阅读了,你对这个时代文学的总结和把握才是比较可靠、准确的。因此我希望青年批评家能够把这五部获奖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在认真阅读的。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