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深思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产业贸易的介绍,并用IIT指数了解中国产业贸易的现状,对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其产业贸易水平突出笔者的拙见。

[关键词] 产业贸易 IIT指数 竞争优势      按照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实践中各国都是专业化的生产某些产品,用以交换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其国际贸易格局表现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相互贸易,尤其以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发达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之间的贸易模式为主。

一国不可能既生产某种产品又出口该种产品,然而现实却是资源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相似产品贸易现象日趋频繁,并且占各国的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上升。

对这一贸易现象的原因、特点、性质等的研究称之为产业贸易理论。

一、产业贸易   所谓产业贸易是相同产业内具有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和消费替代关系的产品进出口活动又称双向贸易

产业贸易包括标准化产品贸易差异贸易

大多数的产业贸易发生在差异产品之间。

首先,产品异质性产业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贸易的基础。

产品异质性表现在多方面既可以是产品质量、内在结构、包装的不同,也可以仅仅是商标的不同。

产品差异分为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和技术差异三种类型,三者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产品的消费需求偏好的多样性。

其次,规模经济是解释产业贸易的另一主要原因。

规模收益递增性是产业贸易利益的来源。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生产产品差异的同类产品,由于存在规模经济 ,因此厂商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我国产业贸易的现状   产业贸易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可以用格鲁伯——劳埃德的产业贸易指数IIT来衡量。

IIT是用来表示产业贸易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IIT=1-︱X-M︱/X+M X、M分别是某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0<=IIT <=1,IIT数值越接近于1,则表示产业贸易水平越高。

当IIT=1时,所有的贸易均表现为产业贸易

近些年来,我国有的产业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迅速。

这两类产品的IIT都比较高,说明我国该类产业产业贸易水平有大幅提高。

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IIT为0.99,高新技术产品IIT为0.90。

200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产品的IIT分别为0.90和0.95。

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在某些产业领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乐观。

2001年谷物和谷物粉的IIT为070。

棉、纺织品为0.71。

石油为0.21.塑料制品为0.35。

可以看出,我国产业贸易发展不平衡,农产品和棉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顶梁柱。

而原油、塑料制品的产业贸易水平则低下,最为严重的是他们的IIT都小于0.5,说明这些行业的产业贸易水平十分低下。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产业贸易水平仍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产品涉及的范围狭窄、产品种类单调,产业贸易的结构扭曲。

我国产业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贸易对象仍然是以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为主。

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贸易结构扭曲。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某些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我们应认识到我国制成品产业掺入了很多水分。

因为我国制成品如高新产品贸易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商直接投资加工引起的,他们在中国制造产品用以海外销售,从表面上看它提高了中国的产业贸易水平,然而实际上中国只是作为中转站获取了很少的加工费。

这种贸易是“嵌入式”的而非中国“原生的”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贸易模式。

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对影响产业贸易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如何提高我国产业贸易水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