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作者:林玲 壮可 乌若丹 李红 李裕 赵燕 张宏。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方法 控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因素后纳入观察组中7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75名,采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血管内皮功能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EF)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Methods After controlled by other factors that could impair EF,78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were enroll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71 controlsubjectiveswere chosen by match—pairing of age and sex.Assessment of EF was perform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uric aci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and flow—mediated dilatation(FMD)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in observation group,without difference in age,sex,weight,blood pressure,plasma lipid and blood glucos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was impaired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which may be the risk factor ofatheroclerosis.   【Key words】Uric acid;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Risk factor      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UA)的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其进展之间存在联系[1—2]。然而这种联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争论[3],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UA是独立的致病危险因素,还是通过其他已明确的危险因素起作用。为探讨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观察血管内皮功能状况。因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CD)被认为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第一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87例为观察组,按本院检验科标准:血尿酸≥416 μmol/L即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并同期纳入正常对照75例。两组在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具备共同的排除条件:①患有心血管病或一级亲属中有早发心血管患者,55岁≥年龄≥18岁;②有高血压、糖尿病、OGTT异常、高脂血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病史;③有风湿免疫病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④有肝、肾功能异常、痛风及肿瘤患者;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⑥有长期吸烟史及饮酒史。   1.2 一般指标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糖等指标。   1.3 血尿酸(UA)检测 两组患者均禁食 12 h后次晨抽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待测血尿酸。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酶法测定(试剂由瑞士罗氏公司提供)。   1.4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FMV)具有评估ECD的价值[4],被检者在22℃,闭光房间中静息半小时后取平卧位,使用system five彩色超声诊断仪(GE公司),探头7MHZ,扫描右臂距肘窝2~5 cm肱动脉,显示长轴切面,同步记录心电图并采集画面,在心电图R波上测量肱动脉直径(mm)作为基础直径,然后在距离测量部位远端8 cm处用充气血压袖带充到250~280 mm Hg,压迫肢体远端血流5 min,快速放气50 s时重复上述测量。每个对象间隔半小时重复上述步骤,取3次测量的均值计算FMV,即FMV=(充气后直径—基础直径)×100/基础直径。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尿酸及FMV比较 观察血尿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FM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见表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高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但无论何种情况都有共同的途径,即ECD的发生是启动脉粥样硬化关键性的早期改变。我们的研究力图排除传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评价方法采用Celermajer等[5]建立的超声测量FMV来观察是否有ECD存在,以了解由一氧化氮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它作为筛查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都在90%以上[6]。国内也已应用此方法评价血管内皮功能[7]。   迄今有多个大规模试验分析了尿酸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其中有一些研究支持尿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在血液中物理溶解度很低,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结晶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8];血尿酸能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9],促使血小板血栓形成;在尿酸的代谢过程中还伴着氧自由基的生成,尿酸升高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损害线粒体、溶酶体功能,从而促进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的聚集[10];血尿酸的增加还可促进LDL—C氧化、脂质过氧化,氧化后的LDL对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进一步造成血管局部炎症反应,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参与炎症和血栓作用[11]。本文结果显示,排除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饮酒、肥胖以及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等影响因素以外,观察组FM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观察组存在ECD,Puddu等[12]经过6年的随访发现血尿酸升高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Nieto等[13]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可预示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