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血压异常

【摘要】脊柱相关疾病的血压异常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而其中颈椎病变造成的交感神经刺激应是公认的原因之一。

认为是颈椎外伤、劳损、炎症、退变等原因,使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或组织松弛、肌痉挛、炎症等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颈内血管而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致中枢血压异常

【关键词】血压异常小关节错位针刀手法 1定义 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与脊柱相关的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

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异常约占6%。

血压是低血压的10倍左右,多发生在中、老年,偶见于青年。

1994年世界卫生专家组织制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凡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者均可诊断为高血压

2病因病理 脊柱相关疾病的血压异常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而其中颈椎病变造成的交感神经刺激应是公认的原因之一。

认为是颈椎外伤、劳损、炎症、退变等原因,使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或组织松弛、肌痉挛、炎症等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颈内血管而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致中枢血压异常

颈椎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交感神经的功能是调节血管和内脏的活动,颈交感神经有3个神经节,即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与颈下神经节

颈上神经节最大,一般位于第2、3颈椎水平,其发出的灰交通支主要进入第1~3颈神经,大部分节后纤维形成颈内动脉交感丛。

颈中神经节的位置因人而异,多位于第6颈椎水平,其灰颈交通支主要进入第4、5颈神经

颈下神经节也称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水平,其发出的灰交通支主要进入6~8颈神经,分支到颈总动脉,形成颈总动脉交感丛。

有时灰交通支合并成一条椎神经与椎动脉伴行,参与形成椎动脉交感丛。

交感神经的数个灰交通可合并成心脏支,有的与迷走神经分支相吻合,至心脏和动脉弓形成神经丛以支配心脏。

交感神经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大脑皮质的自主神经中枢调节着自主神经的功能,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皮质下的高级中枢,其前部为副交感神经中枢,后部为交感神经中枢

控制血管运动中枢的低级部位在延髓网状结构,较高级的中枢在丘脑下部,更高级的中枢在大脑皮质的边缘叶。

中脑和延髓髓自主神经也有调节作用,中脑对血压、心率、膀胱等活动都有影响。

颈椎的退变、增生、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使颈部血管神经等受到牵张、刺激或压迫。

此外,颈椎外伤、慢性劳损、受凉、长期的单一姿势或姿势不良等都可造成颈部肌肉等软组织痉挛、僵硬、炎症,这些原因可单独作用,也可通过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作用,最终作用于交感神经血管,导致血压异常

当病理刺激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与躯体神经的感觉纤维到大脑,再由大脑皮层细胞发出信号,通过视丘脑中下部、中脑被盖、红核以及下方的网状结构而到达相应的脊髓节段的侧角细胞,从此再发出节前纤维到颈交感神经节进行交替后,发出节后纤维到达效应器官而引起各种症状

颈椎有病损(尤其是上颈段),刺激颈交感神经(尤其是颈上神经于颈下神经节),使颈内动脉神经于椎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丘脑下部的后部缩血管中枢与延髓外侧的加压区受到影响,不断发出异常冲动,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血管口径小,血流阻碍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由于颈交感神经节有纤维到心脏形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分布于窦房结、冠状动脉乃至心肌等,故当颈椎相关结构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增高时,心跳就会加快,导致血压升高。

相反,由于颈椎结构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降低时,血流障碍,脑部缺血,影响丘脑下部的前部舒血管中枢与延髓内测的减压区,就可导致低血压

如果由于血流的影响,右心房充盈量减低,心排出量减少,也会出现低血压

另外,大脑因颈部软组织受到牵张刺激或压迫,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及血管痉挛而供血不足时,会使脑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兴奋增强,导致血压异常

颈椎病损发生在下颈段,可引起上至交感神经血管功能障碍,而致外周性血压异常,发生在一侧上肢,多为低血压

中医认为,其病机基础是经络不通引起,颈后部为诸阳经通路,经络不同,气血运行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继而影响脏腑功能,出现症状

3临床症状 中、老年以上好发,以血压异常为首要表现,早期血压多呈波动,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

血压为39岁以下,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40mmHg;40~49岁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50mmHg;50~59岁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60岁以≥上,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70mmHg者;低血压为舒张压≤60mmHg,收缩压≤90mmHg。

血压异常表现在双侧上肢血压于卧位、坐位血压差别较大,通常大于10mmHg以上。

血压异常早期的表现,有时是独立存在,无明显的其他全身症状表现,中后期多伴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的症状,严重时,由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使椎动脉供血受阻,引起脑与脊髓缺血,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颈部疼痛或仅有轻微酸胀感或冷热异常感,活动时常闻及局部摩擦音。

患者常有眼朦、眼胀,眼睛易疲劳,不能长时间看书、看报,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出现假性近视、复视、流泪、畏光等;或有发热感、皮肤发红、排汗异常,面部交替性苍白或发赤,有时出现长时期的低热,或肢体发凉怕冷、麻木;或有说话乏力,声音低下,或声音嘶哑,有时失语,常有咽部异物感;或有心慌、心跳加快、心律紊乱、心动过速或过缓,有时胸闷、胸前胀痛,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中后期多伴有眩晕、头痛、耳鸣,甚至出现顽固性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抑郁或焦虑、霍纳征,严重者出现偏瘫等。

4检查 4.1局部检查颈部检查可有活动障碍,颈4~5棘突旁有压痛,或肤温降低,或触及棘突偏移等。

4.2X线检查X线片检查多有颈椎异常表现,如颈曲变直,寰枢椎错位,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

4.3其他检查如心电图、眼底、尿、血象等检查,中后期可有异常改变。

5鉴别诊断 5.1原发性高血压原因未明,常有遗传性,用降压药物有一定效果,无颈部症状与体征或发作颈部症状有明显关系。

早期血压升高不稳定,时高、时正常,中期血压多数处在较高水平,但用药或休息后可有较大幅度下降,心电图示左室大及劳累,眼底动脉痉挛或一定程度变窄,尿素氮和血肌酐正常或轻度增高,晚期,血压平时也持续在较高水平,对降压药反应差,左室明显增大,眼底有出血或渗出物。

5.2肾性高血压青年多见,常有肾脏病史,尿检查异常症状较少,肢体湿冷,无颈部症状与体征。

5.3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具有大小便失禁、阳痿、无汗、起立时低血压四大症状,有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肌张力增强,走路呈“慌张步态”,无颈部症状与体征。

6治疗方法 6.1针刀治疗 6.1.1松解头后大直肌 在第2、3、4颈椎横突的后结节、风池穴、风府穴等处找压痛点及条索此处作为针刀手术点,在横突末端骨平面背侧垂直进针,使刀口线和棘突顶线平行。

刺达骨面后,将刀锋滑至后结节,然后将针身倾斜使和横突骨面成135°角,并使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下段呈70°角,进行先纵行再横行剥离,如在前结节当针锋到达结节后,将刀锋稍微向上移、沿椎动脉孔外侧之骨组织向前滑动经前、后结节之骨凹处到达前结节,其余角度、方位和在后结节处相同。

接着掉转刀锋,使刀口线和肌纤维垂直,行切开剥离。

出针,压迫针孔片刻,待不出血为止。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