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在生物磷灰石中的晶体化学研究进展

锌在生物磷灰石中的晶体化学研究进展

磷灰石晶体化学通式为A5[PO4]3Z,可发生Ca位替、四面体位和通道离子类质同象替代[1]。Zn在地壳中的丰度不足100ppm,因此地质条件下不易发生Zn对磷灰石中Ca的替代。但Zn在生物体中具有富集、累积效应[2],生物体中常见含Zn的羟基磷灰石(Zn—HAP)。近年来,出于生物矿化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需求,Zn在生物中的存在引起了关注。  1 锌在磷灰石中的晶体化学  磷灰石是晶体孔隙度较高的一种矿物本文由收集整理,其结构配位数为9的Ca1位于上下两层的六个[PO4]四面体之间并与其九个角顶O接连,这种连接使整个结构平行c轴通道。而配位数为7的Ca2离子绕平行c轴的63中性螺旋轴分布,形成分布着F—、Cl—、OH—等离子结构通道。  在磷灰石结构中,有两种位点适合Zn:Ca1和Ca2,从传统晶体学观点来看,Zn和Ca的离子半径分别为0.74 ?和0.99 ?,(r1—r2)/r2属25%—40%范围,只有高温条件下能形成有限的代换。但实际上,Ca位也可出现空位,且常与通道离子空位相伴随以维持电价总和平衡,使得磷灰石中的替代更加复杂。一般认为Ca位置上的替换对晶胞参数影响相对较小。  2 生物磷灰石中锌的类质同象替换  Zn存在于所有的生物组织中,而且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例如酶活性、核酸新陈代谢、膜结构和功能的维护、荷尔蒙活性,以及生物矿化和病理性矿化[3]。体内Zn的摄入和释放很大程度上升到骨骼储层的调控。牙齿也含有一定量的Zn,指示其环境暴露。  Barrea等[4]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研究了Zn在人体牙垢中的第一壳层配位,在上牙龈样品中,Zn呈四面体配位,吸附于磷灰石表面;而在下牙龈样品中,Zn呈八面体配位,进入了晶格。对进行了Zn化合物处理的牙质和掺Zn羟基磷灰石结构信息比较发现二者很相似。  Ma等[5]对Zn—HAP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认为Zn更容易占据Ca2位置而非Ca1位置,并强调Zn占据了Ca空位,而非替换了Ca。  3 锌对生物磷灰石晶体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从骨细胞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锌可以通过刺激成骨细胞而促进骨骼羟基磷灰石的生长[6]。但Kanzaki等[7]指出,一定量的Zn对HAP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实验研究显示,磷锌矿中具有两种Zn—O键,平均键长为2.099和1.963 ?,或2.106和1.949?。长短键分别存在于ZnO6八面体和ZnO4四面体中,Zn—O键比Ca—O短,当锌离子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磷酸根接触时形成结构错配,引起Zn对羟基磷灰石c面的抑制效果。  4 结语  尽管Zn和Ca的离子半径相差较大,理论上只有高温条件下能形成有限的代换。但理论和实验研究显示,Zn可以进入羟基磷灰石晶格,占据Ca2空位,形成Zn—HAP。Zn—HAP中晶胞参数c随Zn含量的增加而减小[8],这与Zn离子半径较小有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