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骂人成为产业

当耶稣被公开审判时,围观者挨挨挤挤,人头攒动,群情激动,法利赛人的大祭师为了致耶稣于死地,必然历数耶稣的“罪行”,其他人在这样的情绪气氛中相互感染,已经失去了自我,只要有人牵头引领,大家群起而呐喊,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都不必承担后果。

下载论文网      百度搜索关键词“专业骂人”,找到相关网页约48 000篇,用时0.075秒。

早在2005年,这些网站就相继出现在网络上,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事引起了公安网监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将这些不法网站一一关闭。

尽管网站被封,但当初的一些“职业骂手”仍然在网络上“接活”,只要登录QQ进行查找,就能发现众多“骂手”。

登录某骂人网站,在主页上醒目地标注了代骂的种类和价钱,例如:电话代骂的价钱为100元一个星期,每天10分钟。

其他诸如QQ代骂、游戏代骂、聊天室代骂、邮件代骂等也有不同的价格。

网站甚至宣称,根据不同的地域网站也可以聘请当地人用方言代骂

而网民担心的是网站能否会真正去骂人网站的制作者表示在帮骂后可以提供相关的证据,如电话代骂提供全程电话录音,通过电脑代骂的都有截图。

以代人骂人为业的人一天能赚100多元。

网上有“代骂”透露,他们正研究一种“代骂”软件,可将那些稀奇古怪的骂人词汇都收集其中,一旦接到“工作”,就可以对目标人物进行集中“轰炸”。

代骂最初起源于网游中游戏对峙双方的发泄,随后拓展到网络的每个角落。

律师表示,“无论是‘代骂’者还是雇主,其行为都已触犯相关法律。

”无论是网络中还是现实中的“代骂”,都是侵犯他人人格权利的违法行为,“代骂”者和雇佣者均应承担法律责任,严重时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经营“代骂网站”的公司和“骂手”都应被追究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

谩骂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应当依据我国法律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如果行为恶劣,并构成侮辱罪,则需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网络骂人攻击性传播结合会有什么威力呢?   在传播研究者黄明胜先生的文章中我们可知:攻击性传播原本是个异类,并不为人知也未被人接纳,比如遥远年代的牙膏市场的对比式广告,其实就是攻击性传播的雏形,由于国内法制漏洞,著名跨国公司将一些“进攻性”的公关项目导入中国。

LG集团曾在某年新年致辞里明确表示:今后将会增加一些进攻经营。

有所谓专家公开触目惊心的传播手段――“让竞争对手闹心”。

激烈的竞争环境只是攻击性传播产生的土壤,而攻击性传播的大行其道,本质上却是因为竞争战略的需要:在一个市场追赶或领跑的漫长过程中,要想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必须时刻保持对竞争对手的压迫感,无疑是极其有效的方法。

黄明胜文章中指出:攻击性传播攻击的范畴无所不包。

多数攻击性品牌都隐身幕后,在做到“稳、准、狠”的同时,还能做到“无形”。

因为网络媒体极易操控,其病毒式的传播效果也能带来最大的破坏性。

他进一步分析,攻击者为了达到攻击的目的,很少从行业角度考虑,只要能攻击对手,甚至不惜搞垮整个行业。

中国乳业曾经上演过惊心动魄的族群品牌围剿战,当时被攻击的对象是光明的特浓奶。

一直以来,中国乳业被分为草原型企业和城市型企业两个族群。

因为地理的优势,草原型企业的奶制品在香浓上一直独领风骚。

作为城市型奶企的代表,光明在2003年推出了旨在与之抗衡的特浓奶。

在广告攻势和渠道推进下,特浓奶的销售势如破竹,迅速挤压草原族群品牌的市场空间。

在此形势下,部分草原型奶企利用一些业内人士对特浓奶的不利观点,迅速发起攻击,以《特浓奶根本不存在》、《特浓奶=奶粉+工业奶油+增稠剂》等文章发起攻击性炒作。

整个族群同盟迅速跟进,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击开始了,对特浓奶的攻击一直延续到2004年底。

这场围剿让光明特浓奶市场受到重挫,不仅发展势头被遏制,甚至被撤下柜台。

最近的案例就是英特尔和AMD的相互攻击,他们目前仍在为我们上演着最为生动的案例。

作为一种正常的传播手段,攻击性传播本不应承载太多的道德性评价。

但因其狭隘性、不够光明磊落的特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攻击性传播往往表现相互“道德沦陷”的言论和谩骂。

企业的角度而言,一些品牌自身在竞争压力面前心态扭曲;从传播服务方而言,传播公司因为维系客户的压力,需要千方百计取悦客户,从而丧失理性。

近日,史玉柱怒斥骂人公司繁荣这一黑幕。

他表示,很多公司雇佣专业骂人公司,攻击自己的竞争对手,这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剧。

陈天桥等企业老总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批判。

骂人成为产业出现,不得不说是一种“商业创举”。

对比“5?12万科公关事件”,我们不难从中寻觅出专业攻击的影子,谁是始作俑者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次事件中,网络成为施暴者的有力工具,各大门户论坛,王石的博客成为众矢之地,复制的攻击、谩骂和正面信息争夺时间和网络空间,一时间烟尘迭起,大灾面前群情激愤,谣言和谩骂以“正义”化身的伟大挑逗大众情绪。

一场可怕的舆论雪崩爆发了。

和王石及万科遭受的辱骂抨击对比的是2008年的慈善营销的成功典范莫过于王老吉

在5月18日央视“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王老吉慷慨解囊――1亿元人民币的救灾善款,创下了国内单笔最高捐款额。

与此同时,王老吉又打出了更狠的战略牌――利用网络资源大肆宣传王老吉的善举,并撰写了诸如“要喝就喝王老吉,要捐就捐一个义(亿)”的广告语,而作为反面对比的则是将慈善和公益一直作为企业责任的万科和王石,对比所产生的轰动如同原子弹爆炸,王老吉销售大幅度攀升而王石和万科的长期慈善行为,长期环保行为,投资1亿无偿重建尊道镇的消息并没有阻止被攻击的噩梦。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仅要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关怀员工,回报股东,还要回报社会

万科一直强调企业 CSR建设的重要性,王石本人也是国内企业家中较早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人。

我们知道从企业自身来看,CSR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

同时CSR也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声誉。

最后,CSR也是持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方法,即产品是以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方式生产出来的。

社会广泛的利益来看,CSR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和竞争。

因为通过CSR企业可以对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目标有所贡献。

例如通过企业从弱势群体中招募更多的员工,使得企业实际上为提高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的水平作出了贡献。

观察万科作为在CRS建设上在国内是领先的,然而,此次事件中,万科作为中国自由品牌和房地产业的圭臬以及环保、慈善先锋其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缺失,公关能力薄弱,新闻出口狭窄,媒体沟通能力差,最终导致万科承受了“莫须有”的指责并因此品牌遭受损伤。

骂人成为产业出现,不得不说是一种“商业创举”。

究其原因,既有企业自身主观因素,也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市场营销环境特点有关。

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重视道德建设,部分企业中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盛行。

营销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为了自有品牌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不择手段,诋毁、诽谤竞争对手的产品甚至人格,千万百计地欲置对方于死地,这种营销行为对个人、企业社会百害而无一利。

词典上关于道德的解释是: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而营销道德则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要素。

为了盈利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毁坏他人声望名誉吗?是什么催生了网络上血雨腥风杀人于无形的谩骂?   当骂人成为产业,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企业的悲哀。

网络――这个现代文明的载体成为工具,虚拟中的“大众”成为施暴者。

攻击与人性》一书认为:“参与的个体愈多而且群体的力量愈强时,坚决离群的行为也就愈少。

”洛伦兹把它称为无名群众。

法国著名群体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此更是作了深入研究,他说:“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

”他总结了群体的心理特征,认为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情绪容易夸张并且单纯,群体是偏执的,专横的,也是保守的。

不受任何干扰的原则荡然无存。

而《直面网络暴力》作者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各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借助一些事件在人群中展开;大量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遭到的挫折,不满以及公共诉说与法律救济的难度,都导致他们在虚拟世界寻找发泄机会。

网络因其隐匿性与大众性,便成为发泄心理垃圾的首选之所。

网络的特点是虚拟化、无名氏化,当他们处于集群自大与正义假定的亢奋状态时,就会产生自己的行为不需要承担后果的安全幻觉――于是一切胆大妄为的行为都可能发生。

一个将辱骂视为无所谓的社会是畸形的,说明这个社会教养方面的匮乏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也说明了人们的内心与外表之间的人格分裂也已很严重。

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往往见利忘义,置商业伦理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道德沦丧”、“尔虞我诈”成为只要求利润不提倡责任的普遍行为

攻击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时,即催生骂人产业的兴旺发达。

这种骂人产业所形成的暴力在网络和法制的空隙处游走,妥协的结果则是,在不久的未来,网络暴力将波及到更为广泛的区域并且将影响许多人的基本权利。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