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印尼泗水华侨中医

【摘要】印尼泗水华侨中医抗日战争中,作出突出贡献。

印尼泗水中医公会成立于1937年1月22日,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泗水中医公会成立“临时募集救灾药品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募捐活动,包括开展“自由捐”,在东爪哇各埠进行募捐宣传,向药商劝募,开展夜市募捐,监制片仔癀,运寄药品回国救济等。

他们宣传长期抗战的战略决策,为祖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泗水中医公会印尼华侨中医抗日战争 华侨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居海外,心系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爱乡热情。

抗日战争中,他们和祖国人民休戚与共,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救亡运动,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从‘七七’事变到1940年初,海外华侨每月捐款高达2000万元,等于负担了当时抗战军费的三分之一”[1],华侨祖国的贡献巨大,因而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1]。

福建是我国最主要的侨乡之一,当时在南洋各地的福建华侨纷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团体,福建籍的中医华侨在抗战中亦有突出的贡献。

他们组织侨团,广泛联络侨胞,开展赠诊、义卖等活动,募集捐款、药品等大批物质支援祖国抗日。

荷属东印度(今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中医公会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遗憾的是有关抗日战争的著作或文章均未提及,以至他们的功绩渐被湮没。

不久前,笔者发现一册67年前的珍贵史料——民国27年(1938年)1月10日在印尼泗水出版的《中医汇刊》创刊号[2],该刊由泗水中医公会发行,16开本,全书共374页,另有像片55张、题辞21幅,其中有一部分翔实记载了当年他们支援祖国抗战的一系列行动。

现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特将他们的事迹概述如下。

印尼泗水中医公会的成立 “九·一八”事变后,大量福建籍进步青年华侨泗水组织社团,创办刊物,引导侨胞走上爱国道路。

1936年8月10日,泗水福建漳州同乡会名誉主席林庭槐医师泗水江浙公会主席庄霖卿医师为首,联合当地中医界23名代表发出“泗水国医界成立中医公会的倡议书”。

林庭槐医师时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名誉顾问、中央国医馆驻荷属泗水支馆筹备主任等职,在泗水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许多华侨中医纷纷响应。

于是,在9月成立了以林庭槐为主席的“泗水中医公会筹备处”。

筹备处先后召开了5次筹备会,做了各项准备工作,时机渐已成熟。

1937年1月22日,在祖国中医条例》公布6周年的纪念日里,泗水中医公会正式宣告成立,会址设在泗水望加兰街门牌70号同济医社的旧址上,共有会员近百人。

经民主投票选举,选出主席福建漳州籍华侨林庭槐、副主席庄霖卿、委员饶怡生等9人。

公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名誉董事会。

执行委员会,主席林庭槐、副主席庄霖卿,委员黄邦杰等8人,下面再设:赠诊委员会、编审委员会、药商委员会、募捐委员会、医药研究所、药物陈列室和图书馆;监察委员会,常务饶怡生,委员谢少安等4人;名誉董事会,本会董事会的监护由中国驻泗水领事馆领事曹汝铨担任,名誉主席林双辉,名誉董事傅可英等10人。

泗水中医公会为荷属东爪哇国医药界的唯一管理机关,同时,亦称为中央国医馆驻荷属支馆。

公会成立之际,国内许多要人先后为公会题辞,孙科的题辞为“发扬国粹”,居正题“远宏国粹载福侨胞,华风南渐鹤鸣九皋”、何应钦题“发皇灵素”、陈绍宽题“医冶集成”、王宠惠题“起衰振废”、邵力子题“发扬国粹”、陈果夫题“现代的医学无论中西都还是些片段而没有成为一整个的体系,我们学医者的责任就是要用科学的有组织的方式把医学研究出一个系统来,然后救人才有确实的把握”、蒋鼎文题“春生海外”、陈仪题“嘉惠杏林”、焦易堂题“青囊春暖”,共有23个名人的题辞。

并有泗水福建漳州同乡会、福建安溪公会、福建晋江公会等19个组织敬献了致贺匾额。

公会成立后,随即开展一系列活动,主要有: 1、制定并通过《泗水中医公会组织章程》共7章23条,上报中央国医馆审定后执行。

2、在六个埠设立分会,翁荫荪医师任玛琅埠分会会务主任,李碧达医师任任抹埠分会会务主任,许斯乐医师任罗角占碑埠分会会务主任,林向明医师任谏义里埠分会会务主任,李云阶医师任马辰埠分会会务主任。

3、开设“赠诊会”(即自己牺牲工作,而为本会服务),平均月赠诊1500人次,赠药1000帖。

4、在《大公商报》上开办“中医旬刊”专栏,以阐发国医药之深奥。

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

消息传到海外,泗水中医公会闻讯后迅速行动起来,加入祖国抗日斗争的行列。

1、成立“临时募集救灾药品委员会” 1937年10月5日晚,公会紧急召开执监会议,号召全体会员立即行动起来,与会华侨纷纷慷慨陈词,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并献计献策。

“当在紧急时期,赶速募集便药,汇交本泗赈灾会转寄灾区施济”。

并要求“能热心赠送药品者,务求多数,少则不济于事”,“最好募集现款”,“采购药品要有效验之秘制便药”。

[2]会上,林庭槐医师当场捐送万应消毒油60打,总务黄邦杰捐送烫火弹伤退肿消毒药一大箱,其他人亦纷纷捐款或捐药、捐物。

会上,成立了“临时募集救灾药品委员会”,当场公推林庭槐、黄永辉、卢亮星、李修正、黄邦杰、黄悟真、饶怡生、庄霖卿为负责人。

通过募捐议案,泗水中医公会随即发布了《本会募集救灾药品宣言》,全文不长,言简意赅,特录如下: 窃以兵凶战危,难免池鱼之累,救灾纾难,原无畛域之分,当此吾国抗战,民气紧张,战线延长,情势迫切之秋,夫伤兵之日益增加,固不待言,且竟有不人道之侵略者,既无法取胜于战场,复暴行肆虐于平民,甘为人类之公敌,世界之罪人,致使哀鸿遍野,触目伤心,斯仍中外人士,最为愤慨痛恨者,所以不论同侨外侨,一致同情,竭力助赈救此痛苦之伤兵,无告之灾民也。

本泗既有赈灾会之创设,迭募巨款汇回助赈矣,惟灾区伤病众多,其待药品救济亦正急,斯同人等,感念及此,万难漠视,爰于前日开会,议决公举职员,特向医药吾界进行劝募救灾药品,不辞天良之驱使,敢代灾民而请命,保护我同道同业者,慨解义囊,共襄善举,如有自动捐款者,不论多寡辎铢,尽是仁浆义粒,抑或自赠药品者,只求适用材料,何殊玉露金丹。

素知吾同侨及医药界,不乏慈善仁者,同体上天好生之德,共切举世沉沦之感,对于赈灾工作,岂甘落后,必能踊跃输将,以解灾区奇难,此同人等敢代无数伤兵灾民,恳切诚意,先引致谢者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