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综述

企业审计委员会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综述

一、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关系方面的研究   随着我国相关体制的不断完善,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均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吴玉心(2003)认为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关键制度安排的一部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使公司内部控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提出的对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要求就包括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及其实施;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等。因此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与企业内部控制息息相关。   Jayanthi Krishnan (2005)对审计委员会特征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后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专业技能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即具有的独立性越高,专业技能越高,公司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小。张世鹏等(2013)研究发现会计独董越繁忙,审计委员会的勤勉度越高,且在治理环境好的地区,会计独董繁忙度与审计委员会勤勉度的正相关性更显著。Beng Wee Goh(2009)的研究指出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具备的非会计方面财务知识,董事会的独立性,正向影响内部控制质量。国内学者对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盛庆辉(2016)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和独立性会影响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及其质量。以上的文献只是研究审计委员会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存在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关系。并且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专业技能和勤勉度、规模等特征都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一定的关系。企业高管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包括对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所肩负的责任。其中,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自2012年起,我国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审计委员会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监督部门,研究审计委员会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委员会盈余管理关系方面的研究   目前,很多公司高管倾向于通过盈余质量来操纵企业利润,这种行为往往会影响财务报表质量,损害股东利益。有学者研究表示,盈余管理行为可能会受公司治理环境的影响。王丹红(2015)研究指出审计委员会声誉越高,企业盈余管理更严重。此外,考虑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显著。非股权制衡的企业相对于股权制衡企业审计委员会声誉越低,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倪慧萍(2008)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次年可以有效的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Bendard等(2004)研究也指出审计委员会成员专业知识与发生盈余管理可能性负相关,即成员的专业性越强,越不可能发生盈余管理。通过以上学者研究,可以看出企業环境会影响其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委员会作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与否,成员特征也会影响企业盈余管理,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转。   三、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质量关系方面的研究   企业良好内部控制成果及盈余管理均是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及其他社会公众披露企业相关的正面信息信息披露质量越低,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可能性越小。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企业审计委员会对其信息披露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蔡卫星等(2009)发现,相比未设置审计委员会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企业具有更高的信息披露质量。王雄元等(2006)研究指出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成员学历越高,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即独立性、学历均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关于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关系研究多停留在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特征方面。给我们提供的研究启示:可以从其他角度考虑委员会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关系,比如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变更、审计委员会所处的企业环境等方面。还可以考虑审计委员会是直接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还是存在其他调节变量,间接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这为我们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