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 要】 目前己有多项研究显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即已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并可能有潜在的靶器官损害,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将来形成高血压及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明显升高,本文就近几年关于正常高值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正常高值血压提供借鉴。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综述 我国在2005 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明确将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界定为“正常高值血压”,与2003 年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相一致[1]。这一概念的提出肯定了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存在一段过渡区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血压范围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线从防发病前移到防危险因素提供了基础。 1 正常高值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是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呈正相关。基于61 个前瞻性观察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2],年龄40~70 岁的人群血压自115/75 mmHg起,每增加20/10 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相应增加一倍;55 岁血压超过120/80 mmHg者在以后的25 年中发生高血压危险率达90%。世界卫生组织报告[3]指出,全球62%的脑血管病和49%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压分布在正常正常高值范围(收缩压115~139 mmHg),且此血压范围是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一危险因素。 另外,来自我国11省市一份资料表明,35~64 岁人群(31728 人)血压为120~139∕80~89 mmHg者10 年中心血管发病风险较110∕75 mmHg水平者增加一倍[1]。与正常血压者相比,基线血压正常高值范围者10 年冠心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31%,脑卒中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9%,总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44%[4]。 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人口特征及生活环境等差别,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不一致,但均显示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范围时心脑血管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即已启动,并伴随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2 正常高值血压与主要危险因素 2.1 年龄、性别与血压水平 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5],血压在120∕80 mmHg、120~129∕80~84 mmHg及130~139∕85~89 mmHg在4 年内形成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10%、20%及43%;35~64 岁和≥65 岁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在4 年内形成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7%和42%,说明血压水平越高,年龄越大在短期内进展为高血压的几率越高,此项调查亦显示,男性正常高值血压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23%。 据一项趋势研究显示[6],北京35~64 岁2740例1992~2002 年血压观察表明,1992 年血压在120~129∕80~84 mmHg与130~139∕85~89 mmHg者到2002 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达44.7%和64.3%。

2.2 体重、血糖与血脂 我国在2000~2001 年对年龄在35~74 岁的15540 名成人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发现[7],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有更高的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体重指数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关于血糖、血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已得到共识,在此不作赘述。 2.3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不仅是评估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而且已被证实为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标志,能够预报大血管病变。Lee等[8]通过横断面研究分析了6771 名正常高值血压正常血压者,结果显示,4819 名正常血压微量蛋白尿发生率为4.0%,1952 名正常高值血压微量蛋白尿发生率为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偏相关分析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发生与舒张压和血糖关系密切,提示正常高值血压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李霞等[9]关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血压水平相关性的研究表明,较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高,血糖、体重指数有异常变化,但血脂无异常变化,且尿微量白蛋白的发生与舒张压、血糖关系更密切。而童敏等的研究[10]多元回归分析则发现收缩压是独立影响微量白蛋白尿和小动脉顺应性的指标,且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小动脉顺应性逐渐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水平逐渐提高。 2.4 血尿酸与血清C—反应蛋白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鹿育萨等[11]观察96 例正常高值血压者及72例正常血压者的血尿酸水平,结果显示正常高值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且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 鹿育萨与贾敏[12]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也明显提高,且与尿酸的相互作用可以加重高血压的发展,同时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5 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与炎性因子 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都是体内非常重要的炎性因子,除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外,还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缩舒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唐蕊等[13]在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对以上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的血清ET、NO (除外高血压组降低)、TNF—α及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高值血压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正常高值血压为应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正常高值血压与体重指数、内皮素、一氧化氮、TNF—α、IL—6呈正相关。 王洁[14]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血浆血管活性因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高值组中已经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血管加压素(AVP)等血管活性因子的异常改变,而这种改变的结果就是高血压的出现。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