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跟踪调查 心理健康论文800字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动态变化过程,确定对大学新生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期和方向。

方法 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跟踪调查

结果新生总体幸福感入学后逐月增加;SCL—90中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得分在入学后第2个月升到最高水平,而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只在学期最后1个月份急剧升高;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在学期末最低。

结论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干预应该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各有侧重地进行。

[关键词]心理健康总体幸福感大学新生      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新入的大学生,不论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等各方面与中学时代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大学新生生活的主要心理应激源,是诱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降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

许多调查证明,在大学新生人群中存在着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的报告都是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次性调查,没有能够反映出大学新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过程。

为此,我们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了连续5个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总体幸福感的连续跟踪调查,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干预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全体新生

采用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状态平行调查的方法。

新生入学的第l周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以后每隔1个月进行1次问卷调查,共进行了5次。

每次调查时,接受调查的全体新生都被安排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填写问卷,并立即回收。

在第1次调查之前,给新生详细说明了调查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自主填写问卷

在第1次调查时,还同时进行了人格特征和应对风格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78套,回收78套,其中有效问卷73套。

在有效回答问卷的学生中,男生2g人,女生44人。

年龄在17~22岁之间,平均19.5岁。

1.2 调查工具 用总体幸福感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新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分别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和应付方式问卷确定新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风格。

以上使用的测量工具都在国内被广泛使用,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5次测查结果的差异性;用成对t检验检验同一人群的2次测查结果的差异性;用直线相关检验验证两组间的相关关系。

2 结果      2.1 新学期新生总体幸福感的变化大学新生在第一学期的5个月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总体幸福感均逐月增加,学期末月份(第5个月)的总体幸福感学期月份(第1个月)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新学期的各个月份,虽然男生的总体幸福感均值均高于女生,但这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新学期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全体新生在第1学期的5个月份之中,SCL—90的总得分、总均分以及阳性症状项目数都在入学后的第2月份升高.紧接着就开始下降,但是这些变化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从性别来看,女生的SCL—90总得分和总均分都在入学后第2个月一过性地显著升高(P<0.05),而第3个月份就开始下降,到期来月份时与学期月份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的SCL一90总得分和总均分从入学开始就逐渐下降,到期末就降到了学期初的以下水平(P<0.05)。

从阳性症状痛苦程度来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入学前4个月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第5月份急剧上升,与前4个月的哪一个月相比都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

2.3 新学期新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表3显示,在新学期5个月份之间,新生的SCL-90各分量表得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但是,当让入学后第2、3、4、5月份的各因子得分与第1月份的相比较后发现,一些因子与第1月份的具有显著性差异。

总体印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其他等因子入学后第2个月份就显著地升到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到入学时水平。

而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入学后开始持续降低,在学期末(第5个)月份降到最低水准,学期初和学期末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2.4 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在新学期的前半段。

新生总体幸福感与SCL-90总分呈负相关(9月份,t=—0.306,P<0.01;10月份t=—0.295,P<0.05;11月份;t=—0.262,P<0.05);而在学期后半段,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12月份:t=—0.003,P>0.051;1月份;t=—0.044,P>0.05)。

学期末总体幸福感加分值(学期末学期初得分的差)与问题解决(t=0.363,P<0.01)、幻想(t=0.297,P<0.05)、退避(t=0.257,P<0.05)以及合理化(t=0.266,P<0.05)等应对方式存在明显正相关。

而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因素得分无关。

学期末的SCL一90总分减分值与个性的神经质倾向(t=—0.315,P<0.01)呈明显负相关。

而与应对方式无关。

新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期末各科目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与考试当月份总体幸福感、SCL—90总分没有明显相关I与学期末总体幸福感加分值及SCL—90总分的减分值也没有相关关系(P均大于0.05)。

.但是,期末考试成绩与自责(t=—0.237,P<0.05)、幻想(t=—0.272,P<0.05)应对方式以及神经质(t=—0.242。

P<0.05)人格特征呈负相关。

3 讨论      3.1 总体幸福感本研究结果表明,医科大学新生总体幸福感比二年级学生明显的低下。

这说明,大学新生确实正处于适应新的生活、学习、人际环境的特殊心理阶段。

刚刚升入大学新生,与高中阶段相比不仅仅学习压力明显减少、社会支持也更加广泛、自我概念不断优化、自我价值感逐步提高。

这些影响总体幸福感的主要可变性心理因素在大学新生身上都处于能够增加总体幸福感的状态,即使是到了新学期期末考试阶段也没有了像高考一样的紧张感。

所以,大学新生既不会因为新学期初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也没有由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而使总体幸福感明显减少。

他们的总体幸福感随着生活和学习的进一步适应而逐渐增加。

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新生中的男生的总体幸福感始终比女生的高,此研究结果与林贤浩等的调查结果一致。

而且,进一步从大学二年级男生的总体幸福感比女生的明显高的结果来看,医科大学男女生之间总体幸福感的差异,可能会随着一年级升到二年级而进一步明显的趋势。

3.2 心理健康水平本调查结果显示,在SCL-90问卷的各个因子中,除了躯体化和偏执因子以外,其他8个因子新学期中的不同时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结果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关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结果大多不完全一致。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与各个研究的对象、方法不同以外,还和调查的时期不同有密切关系。

在新入学后的头2个月,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快速地适应生活环境,特别是要适应与新同学之间的人际环境。

为此,新生不仅会有意无意地适当控制自己的育行,同时还会更加注意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这些都能增加他们的人际敏感、敌对情绪和强迫倾向。

同时,新生在适应新生活环境阶段,难免会遇上失败和挫折,这容易诱发或加剧他们的抑郁情绪,本研究显示的大学新生的人际敏感,敌对、强迫和抑郁因子增加的结果,与其他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另外,在新学期末,新生的SCL-90阳性症状痛苦程度显著增高,而阳性项目数并不显示增加,这可能是第一次大学期末考试的压力恶化了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的结果。

3.3 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本研究显示,大学新生总体幸福感新学期的前半段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结果与许多研究一致。

但是,在新学期的后半部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却逐渐减弱。

从本研究的另一结果可以知道:新学期期间大学新生总体幸福感变化程度主要与应对方式相关,与人格特征无明显关联,而心理健康水平则与神经质倾向呈明显负相关。

新学期的后半段,由于学生需要应付期末考试压力,更多地使用各种应对来缓解压力,这种局面就可能造成新学期后半段新生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关系分离的后果。

此外,我们的调查结果还与王雁等报告结果一致地显示,大学新生新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与当时的总体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关系,而主要与神经质倾向以及应对方式有关。

3.4 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指导的对策为了保证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大学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必须在新学期的前2个月和后2个月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重点。

即,前半学期应该在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同时,重点要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快速建立健康的同学关系,减少抑郁、敌对和强迫等症状。

新学期的后2个月,重点应该在于增强新生应对学习和考试压力的能力,帮助他们选用适当的应对方式,增加自我效能感,减轻原有的心身症状痛苦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