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工人、工业 长期从事染料工业的工人易患

呼唤工业摄影再次繁荣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已经连续三年在五一期间发表文章呼吁再次繁荣“工业摄影”。

8月23日,在北京大众影廊《太阳神――鸡西矿工风采》作品展的开幕式上,杨恩璞又一次提到了工业摄影的重要性:“风光、美女诚然可爱,但我们的工人兄弟们更值得尊重。

摄影人下基层采风的机会很多,当我们关注高楼大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些可爱的工人们。

工业摄影反映着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

”   在鸡西矿业集团纪念矿区开采100周年之际,《太阳神》矿工风采摄影展,让北京的观众和鸡西矿工兄弟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画面上的这些矿工虽然平凡如水,却激情似火,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默默做着事情,昭示出这群无名的时代先锋的平凡、伟大。

林永惠:关注劳作者   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曾说过,在当代中国的纪实摄影实践中,工人作为一种被表现的对象,其实受到了很大的忽视。

在那些热衷于廉价的“美”的炮制者的眼中,作为一种伪现代性的指标之一,工人也许没有任何“美”的价值可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天性喜欢猎奇的摄影来说,工人也许比农民更缺乏所谓的诗意与美感,缺乏一种视觉上的吸引力。

上世纪90年代曾经以一组《东北人》引发摄影界关于纪实主义论争的林永惠,用十年的沉寂精心打磨出一部《劳作者》,相比以前主观主义的印记,《劳作者》中更多了摄影家直面生活的震撼。

作品以纪实摄影的方式,给处于艰苦工作条件下的工人们以一种影像上的关注,从这一点说,林永惠的摄影探索就已经很有价值。

从这些影像中也许您会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有更深入、更开阔的发现与掘进。

生存印记   9月3日,一批来自美国旧金山的非职业摄影师的影展《生存印记――美国.旧金山第六街影艺坊”十五年回顾展》亮相北京电影学院。

第六街是旧金山最贫困的社区之一,这里汇聚着来自美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无家可归者和贫困群体。

第六街影艺坊”是根植于该社区的一个非牟利性艺术协作项目,通过提供免费摄影设备,指导技术技巧,让处于逆境中的人们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的才华。

同时,这样的项目通过组织具开拓性且富有成效的活动,使得这个特殊群体能身心获益,从而能积极面对现实。

《美国摄影》杂志称它 “真实强大的影像力量。

第六街影艺坊,照相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动――从蜗牛到火箭!   由卡塔尔摄影学会主办,特伦伯“奥地利超级巡回摄影展(奥赛)”组委会运作的新赛事――首届阿尔塔尼国际摄影大赛开始征稿,本届比赛的一个亮点就是专题组推出的“动”专题:无论运用何种摄影手法,只要是表现各种动态和体育项目,甚至是表现高速发展的通讯和互联网技术,表现速度、力量和戏剧性。

任何方式的“动”都是本专题的中心,从蜗牛到火箭!   黑白、彩色、反转片均可投稿,并接受数码文件投稿(光盘、JPEG格式)。

参赛表复印件有效,可以从阿尔塔尼网站省略或奥赛网站下载,   详情请登录中文网站省略   截稿日期:2006年11月13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