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杀祥林嫂的五根绳

鲁迅小说《祝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农村妇女祥林嫂的典型,这一典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悲剧。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凶是封建礼教封建礼教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封建的五权: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政权。就是这五根绳联合绞杀祥林嫂

一是夫权,即封建礼教中丈夫支配妻子的权力。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夫权对妇女的影响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祥林嫂姓甚名谁,根本不得而知,只是因为她的第一个丈夫叫祥林,她才叫祥林嫂,即使她嫁了二三次,仍然叫祥林嫂祥林嫂顽固地从一而终的思想,更是夫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她为了逃避婆婆逼嫁,逃到鲁四老爷家当女佣,殊不料,还是被抢回,被逼嫁人。但她宁死不从,甚至以头撞香案、倒床绝食来反抗。她为什么要如此强烈地反抗?因为她的灵魂深处有种从一而终的思想。她的这种思想只是基于一种感性认识而产生的。她知道,如果再嫁人,别人就会看不起,她就会失去做人的尊严,也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因而,祥林嫂反抗得愈激烈,夫权对她的毒害就表现得愈强烈。

二是父权,即封建礼教中父母对子女的支配权力。《祝福》中体现父权的是祥林嫂婆婆。作为一个穷山沟里的女人,祥林嫂婆婆为什么敢于抢走大户人家鲁家的女佣?她凭借的就是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父权。所以,鲁四老爷尽管一千个不愿意,也只说了一句“可恶,然而……”作罢。那省略的意思就是:既然是她婆婆抢她回去了,我还能说什么?祥林嫂被抢回去之后,就被婆婆捆了起来,“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见,她的婆婆完全掌握了祥林嫂的生杀大权。

三是族权,即封建礼教中封建家长对家族事务的支配权,包括对家族成员的支配权。祥林嫂改嫁给贺老六后,贺老六又患伤寒而死,因为有儿子阿毛,所以仍然能在贺家立足;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阿毛也被狼吃掉了。这时,祥林嫂已经没有在贺家立足的依据,贺大伯就来收了房子,祥林嫂被赶出了贺家,大家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因为贺大伯在行使他的族权

四是神权,即迷信的人认为神支配人的权力。祥林嫂被赶出贺家后,依然到鲁四老爷家里来做佣。由于祥林嫂没有遵循从一而终封建礼教,嫁了两个男人,因而被人看成是“败坏风俗”的肮脏女人,常常受人嘲讽。特别是柳妈跟她说的像她这种情况,死后到了阴司,会被阎罗大王锯开,祥林嫂一听,“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为了赎罪,她用了自己历来积存的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在她看来,这样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了。然而,在鲁家祭祀这样的大典中,鲁四老爷依然嫌她肮脏,不准她插手。这就给了她毁灭的一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最后被鲁家赶出家门,沦为乞丐。祥林嫂在临死之前,仍在受着精神煎熬:她想死,因为一死就可以见到她死去的亲人;但她又怕死,因为死了之后,就会被阎王锯成两半。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痛苦矛盾的心理煎熬下死去的。在这里,阴司的阎王就是神权的代表。

五是政权。对于政权,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政权是无处不在的。首先,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支配着封建社会政权,离开了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政权也就变成空中楼阁;其次,政权又维护着夫权父权族权神权,离开了政权夫权父权族权神权也就难以实施。所以说,政权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是交融在一起、互为支撑的。比如,没有政权的保护,祥林嫂婆婆又岂敢将祥林嫂绑架回去?在祥林嫂不从的情况下,又岂敢将她捆绑起来,卖给贺老六?

论及祥林嫂悲剧的成因时,往往只提四种权力,即夫权族权神权政权,将父权排除在外。笔者以为这十分不妥,因为既然将夫权列出,那么,父权理所当然也应该列出;因为父权夫权是并列的,并无包容关系。而且,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问题上,它们确实都起了重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绞杀祥林嫂的是五根绳:夫权父权族权神权政权

(作者单位:洞口县竹市镇秀峰中学)。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