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事娱乐业等高危人群数量的增加,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梅毒螺旋抗体检测临床应用问题。

现阶段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研究的临床资料及其研究方法,阐述了研究的结果,最后进行了讨论。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28—02   前言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密螺旋体,也是引起人体梅毒的病原体。

目前,梅毒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同时梅毒也可以通过输血等途径进行传播。

随着人们对梅毒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认识到梅毒会对人体的器官和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的损坏,进而导致人类产生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死亡。

由于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与梅毒螺旋体的活性和人体的抵抗力等都有直接的关系,并且梅毒的病程一般持续的较长。

因此,通过研究梅毒螺旋体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有利于对梅毒进行早期的治疗,从而促进控制梅毒的蔓延。

临床资料   对某院200名梅毒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检测这些患者体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其中,男性梅毒患者有60例,女性梅毒患者有140例,这些梅毒患者的平均年龄在20到70岁。

二研究方法   对上述所有梅毒患者按常规采集静脉血,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后,取没有血脂的上清液进行检测,主要检测上清液中的梅毒螺旋体的状况。

同时,选用合格的试剂进行检测,并且操作的过程一定要严格规范。

三结果   在200个研究的患者中,通过对这些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状况进行检测,研究发现,50例患者梅毒螺旋体阳性

其中,女性患者梅毒螺旋体阳性的有40例。

四讨论   梅毒螺旋体检测是采用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梅毒螺旋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这种检测方法对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麻风等的检查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但是,由于梅毒螺旋体的治疗时间一般较长,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出阳性,因此,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检测,只能说明患者感染过梅毒,而不能说明是否进行梅毒活动。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类脂抗体,由于类脂抗体梅毒中的非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患者感染梅毒2两个月后就可以检测出来,因而这种检测方法不利于对早期的梅毒进行诊断。

但是,梅毒患者体内类脂抗体的变化与梅毒的治疗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因而随着梅毒的治愈,梅毒患者体内的类脂抗体含量会逐渐下降,直到这些非特异性抗体消失。

同时,由于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试剂廉价易得和反应快等优点,因而在现在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近年来梅毒检测方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生物学方面还存在假阳性等问题。

梅毒螺旋体检测虽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是梅毒患者体内某中过氧化物酶物质增高、血浆蛋白紊乱等都会造成假阳性现象。

类脂抗体检测检测的是非特异性抗体,但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高脂血症等很多疾病都会造成患者体内产生类脂抗体,这样也会导致假阳性现象发生。

已有研究表明,在实际的梅毒螺旋体检测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中,由于检测人员的失误和检测手段的偏差等问题,产生假阳性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联合多种检测手段,从而提高梅毒螺旋体检测的准确性。

梅毒的诊断是一项系统化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根据某种试验就能得出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即使以上两种检测梅毒方法存在偏差,但是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很好的统计学意义,只是目前将检测的结果运用于临床治疗还存在很大的偏差。

尤其是对于一些很像梅毒感染的患者,应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输血前患者、手术患者和疑似梅毒患者的高危人群并不需要进行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当然,现阶段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已经发现联合以上两种检测手段能够反映出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状况。

然而,临床上对梅毒血清进行最后的检测,还需要结合梅毒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梅毒的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

五总结   总而言之,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过程,尽管现阶段有很多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并且各种检测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因而需要联合各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从而避免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

目前,在检测梅毒病原体期间,一般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法;然而,在治疗梅毒期间,可以通过类脂抗体检测进行检测

最后结合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到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到检测状况。

临床研究表明,只有结合多种梅毒螺旋抗体检测法得出合理的检测效果,才能得到具有价值的医学信息。

因此,现阶段研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羊建,唐明霞.不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临床应用评价[J].临床检验研究,2013,32(14):1579—1580   [2]罗米.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694—2695   [3]李发顺,王庭发.云南大姚地区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6(17):81。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