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TACE后CT的随访评价

摘 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45例,行TACE治疗后4~5周行螺旋CT平扫及肝双期扫描,观察癌区碘化油沉积情况。结果:根据肿瘤碘油沉积可分为4种类型。完全型18例,缺损型16例,簇集型6例,稀少型5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肝双期扫描可反映肝癌TACE术后瘤体的组织学及供血变化,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及新病灶出现,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论文网。

关键词:肝肿瘤碘油栓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已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疗效果的随访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验指标。回顾性分析了TACE后患者的图像,评价CT随访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4年~2010年间45例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4~5周行螺旋CT扫描,除2例行平扫外,其余均行平扫及肝双期扫描。男29例,女16例,年龄42~78岁。CT检查用西门子SOMATOM Esprit 全身螺旋CT扫描机或GEsinage全身螺旋CT扫描机。 2 结果   TACE后,肿瘤碘油沉积可分为4种类型:①完全型:本组18例,碘油沉积均匀,充满整个瘤体,周边几乎无低密度区;②缺损型:本组16例,在肿瘤局部碘油缺如,CT表现为非坏死低密度区;③簇集型:本组6例,碘油肿瘤内分布不均匀,呈斑片样聚集;④稀少型,本组5例,少量碘油分布于肿瘤内。 3 讨论   超液化碘油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使化疗药物缓慢地释放,从而延长了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选择性地滞留在癌组织血管内,主要沉积肿瘤的多血管区域,其次在肿瘤的外周到肝窦和邻近的肝组织内。进入非肝实质的少量碘油一般2周消失。碘油为什么有此种分布上的差别?Nakakumaren认为:①肿瘤内血管扭曲,血流慢、廓清速度也慢;②肿瘤内血管缺乏肌层与弹力层,使排泄减慢;③非癌肝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捕捉油剂,并有吞噬细胞的作用,排泄较癌肿快[1]。肿瘤组织缺乏枯否氏细胞和淋巴系统,不能将这些油剂清除而使其长期滞留在肿瘤内。

论文代写 TACE后,可能动脉栓塞不完全,栓塞后侧枝循环很快建立,血液重新分布,使肿瘤不完全坏死,部分残留的肿瘤组织会继续生长。CT平扫表现为非坏死低密度区[2]。螺旋CT肝双期扫描非坏死性低密度区血供可分为动脉供血型,门脉供血型,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少血供型。大肝癌中,瘤体的中央部为动脉供血,不参与生长,且易发生缺血坏死,而瘤体的周边是生长活跃的部位,需求高度营养,往往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3]。陈炜等研究表明肝癌介入后复发主要发生与肿瘤的边缘部[4]。对于双重供血型,需继续行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化疗治疗后,肝动脉供血型,与肝动脉栓塞不完全,存活癌组织的残留肿瘤血管部分再通或大量的侧枝循环形成,肝癌的变异供血,肝外动脉供血等有关。需继续行肝动脉和侧枝动脉化疗栓塞[2]。 最佳的行碘油CT检查时间是介入治疗4周,此时碘油沉积良好。肿瘤碘油沉积类型与生存率密切相关,碘油沉积完全型,其疗效和生存率明显提高。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12/12)、83%(10/12)、67%(8/12)。稀少型疗效最差,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4/6)、0%。   近一半患者第一次栓塞后会发生碘油丢失,应及时行第二次栓塞,以提高有效率[5]。二次栓塞后完全型的病例明显增加,稀少型再次栓塞后,肿瘤未见缩小的,应改用其他方法治疗。二次栓塞后的碘油CT表现更能准确地反映该病例的碘油沉积类型,对于其疗效及预后判定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6]。 论文代写   螺旋CT扫描反映了介入治疗肿瘤内的沉积量,瘤体形态及存活癌组织的血供,对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单 鸿,罗鹏飞,李彦豪.临床介入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109. [2] 冯 峰,夏淦林,施东辉,等.CT对原发性肝癌碘油栓塞后的随访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10(5):433. [3] 李天晓,樊青霞,王瑞林.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33. [4] 陈 炜,倪 城,蔡 杰,等.肝癌介入治疗后复发的表现及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75. [5] 周新萍,周胜利,颜广林.原发性肝癌碘化油栓塞治疗后的CT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02,8(11):967. [6] 高思佳,王长龙,何芳显,等.肝癌栓塞碘油沉积形态与疗效的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25(2):177.",##隔###。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