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的管理

随非出方药的广泛使用,非处方药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非处方药的特点 (1)非处方药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2)非处方药按标签或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说明文字应通俗易懂; (3)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是指那些能自我做出判断的疾病药品起效性快速,疗效确切,一般是减轻病人不舒服的感觉; (4)非处方药能减轻小疾病的初始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5)非处方药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不在体内蓄积,不致诱导耐药性或抗药性; (6)非处方药的药效、剂量具有稳定性。

2非处方药遴选原则 (1)应用安全:①根据文献和长期临床使用证实安全性大的药品;②药物无潜在毒性;不易引起蓄积中毒,中药中重金属限量不超过国内或国外公认标准;③基本无不良反应。

④不引起依赖性,无“三致”作用;⑤抗肿瘤药、毒麻药、精神药物不能列入,个别用于复方制剂者例外;⑥组方合理,无不良相互作用。

中成药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

(2)疗效确切:①药物作用针对性强,功能主治明确;②不需经常调整剂量;③连续使用不引起耐药性。

(3)质量稳定:①质量可控;②在规定条件下,性质稳定。

(4)应用方便:①用药时不需做特殊检查和试验;②以口服、外用、吸入等剂型为主。

3非处方药遴选分类 西药非处方药分类是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根据非处方药遴选原则与特点划分为:解热、镇痛药,镇静助眠药,抗过敏药与抗眩晕药,抗酸药与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消胀药,止泻药,胃动力药,缓泻药,胃肠解痉药,驱肠虫药,肝病辅助药,利胆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感冒用药,镇咳药,祛痰药,平喘药,维生素与矿物质,皮肤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妇科用药,避孕药23类。

中成药非处方药分类是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其中符合非处方药遴选原则的38种病证归属为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7个治疗科。

4国家非处方药目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7月22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目录,共有325个品种,没有区分甲、乙类,其中化学药品制剂165个品种中成药制剂160个品种

每个品种含有不同剂型

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安排,至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公布了六批4326个非处方药制剂品种

5处方药非处方药的转换评价 2004年4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处方药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的通知》。

决定从2004年开始开展处方药非处方药转换评价工作,并对非处方药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通知》规定,除以下规定情况外,申请单位均可对其生产或代理的品种提出处方药转换评价为非处方药的申请:①监测期内的药品;②用于急救和其他患者不宜自我治疗疾病药品

如用于肿瘤、青光眼、消化道溃疡、精神病、糖尿病、肝病、肾病、前列腺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性传播疾病等的治疗药品;③消费者不便自我使用的药物剂型

如注射剂、埋植剂等;④用药期间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医学监护和指导的药品;⑤需要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药品;⑥作用于全身的抗菌药、激素(避孕药除外);⑦含毒性中药材,且不能证明其安全性的药品;⑧原料药、药用辅料、中药材、饮片;⑨国家规定的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以及其他特殊管理药品;⑩其他不符合非处方药要求的药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