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与人格魅力:简述电视记者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2005年8月7日,美国广播公司王牌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ings)在宣布罹患肺癌后走完了他67岁的人生旅程,作为曾经影响了无数美国电视观众的三大主播之一,詹宁斯不仅有着传奇的人生,其在主播位置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鲜有人能够企及。

2007年,一本由詹宁斯基金会编纂的《彼得詹宁斯――一个记者的生活》经纽约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

书中收集了包括克朗凯特、沃尔特斯等名主播詹宁斯亲朋好友在内等许多人对詹宁斯的回忆和评价。

书中不仅全方位地展示了詹宁斯作为儿子、丈夫、父亲、朋友、同事等不同角色的完美人生,而且突出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记者主播的追求过程,尤其是他在主播岗位上的卓越表现更堪称电视新闻主播素质的经典标版。

成为优秀记者      “主播”(ANCHOR)一词的发明者,CBS的天才制片人唐・休伊特曾说:“要想成为一个好主播,你必须先是一名好记者

詹宁斯自身对此做了精彩地诠释。

詹宁斯几十年的主播实践看来,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首先意味着能准确判断和发掘新闻的价值,用他的话说,“如果你只是基于人们已告诉你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而努力做报道或发布新闻的话,那么你就完全误解了记者的角色。

记者应该能分辨出重要的事情并加以报道

只有你这方面做好了,人们才会关注。

”   成为一名好记者,同时也意味着在报道新闻时有自己独特的角度,能够将新闻事实放在更宏大的社会语境下加以剖析。

詹宁斯同事回忆:“作为一名记者,彼得深爱的一件事情就是去报道那些被其他人所忽略的东西,而这正是所有人类经历核心部分的关键问题所在。

”而在詹宁斯自己看来,“在美国我们并不是人们获得新闻和信息的唯一源泉。

所以,我们必须要使我们有价值,使我们与众不同。

我发现使我们与众不同和使我们有价值的方法之一是给人们某种语境感,即世界一直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运行。

”   成为一名优秀记者,还意味着当有重要的新闻发生时必须身在现场。

作为记者主播,詹宁斯的足迹几乎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无论哪里,只要有重大新闻发生,人们都能在现场看到他的身影,而这几乎成了詹宁斯职业道德。

据他的同事记忆,如果有什么重要的国际新闻,詹宁斯总会带着“主播台”上路,这样他就可以继续从事他最爱的工作:从现场发回报道

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又意味着在突如其来的重大新闻面前保持清醒和克制。

尽管詹宁斯是一个“即使是在电视直播当中,一想起地球上那些最为脆弱的生命,他又常常忍不住落泪”(INTRODUCTION)的性情中人,但无论怎样,他的同情不会影响他用全部智慧来缜密思考。

“9・11”发生后,当他在没有任何文稿的条件下主持节目60小时,并以他的冷静和镇定赢得了全国观众的爱戴。

永远充满好奇      作为优秀的新闻主播,更是优秀的新闻记者,好奇而充满求知欲也是詹宁斯得以成功的一大法宝,是他揭示新闻事实的不竭动力。

“他有着永不知足的好奇心,喜欢采访从出租车司机到各国的领导等各种不同的人群。

他一直都在研究他的报道对象,总在不停地阅读。

”“彼得非常非常好奇,正如每个人所说,他称得上好奇方面的博士。

”由于对任何人和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詹宁斯在采访和主持节目时总不缺少问题,也总能提出好的问题。

据他的同事介绍,“他有着巨大的好奇心,所以他的问题总都是好问题,在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之后,他总能回到先前他想到却没有问到的问题。

”当然,詹宁斯的关于提问还不仅仅是他能够总有问题可问,总能提出好的问题,还在于他提问题的方式,“他总是非常非常善于提问。

从不以某种攻击性的方式来提出他的问题,尽管如此,他也会锲而不舍。

”这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詹宁斯在采访和提问时常常会穷追不舍,但却没有丝毫咄咄逼人的感觉,因为“他又用自己的魅力让人们自己给出答案”。

也是因此,在一直受詹宁斯耳濡目染的青年记者看来,“他教会了我很多,他教会我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即当你成为一个真正喜欢他人的记者时人们也才会喜欢你。

我想那正是彼得的标志之一。

从不以攻击性或令人不快的方式提问,他总能与采访对象和睦相处。

”      时刻不忘学习      詹宁斯因为高中没有毕业就到加拿大的一家电台去主持节目,因此他常常又称“高中辍学主播”。

虽然不曾有过骄人的学历,但詹宁斯所具有的知识绝不比任何一个主播少,关键就在于他非常善于学习。

据他的同事回忆,当詹宁斯年纪轻轻便被美国广播公司(ABC)聘为主播,派去报道美国某一党的全国会议时,他仅有的知识让他非常害怕,甚至不敢说话。

“我知道的东西有限,我真的不了解美国的政治体系,我真的不了解美国的国会体系。

我只用了四个晚上来了解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情况,而且我也不够聪明。

”但是詹宁斯很快就找到了他能找到的每一个聪明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习。

“以后,在我们每次做直播之前,他都会花很长时间做采访准备,从专家的头脑中提取事实并把它们整理清楚。

詹宁斯同事对他这种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非常钦佩,“彼得会将24小时都用来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甚至不能相信,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彼得都能告诉我们一些在这个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和活动。

他在瞬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地点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      深度参与节目      虽然身为闻名全国的三大电视网主播,且其主持的《世界新闻》多年来屡居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收视榜首,但詹宁斯从不以名主播自居,也不因为自己的声望和成绩而对工作有任何马虎,他总是“比其他人都起得早、睡得晚,把醒着的每一分钟都用来在他所做的报道中寻找新东西”。

作为拥有节目主导权的主播,詹宁斯总是对节目有新鲜的想法,并乐于去通过指导栏目内其他记者、编辑来实现他的新闻理念之外,“他每天早上都会脑子里装满了该报道什么、如何报道,坦白说,是不应该报道什么的新想法走进办公室。

他不会不好意思表达这些意见,更会用一天的时间来兴致勃勃地实现它们,直到节目播出时间来临。

詹宁斯更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去,据ABC与詹宁斯同在一个栏目的编辑回忆:“彼得不仅参与选择我们要播出的报道,而且在记者连线时还要参与文字稿的编辑,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在片子播出前进行审看,提出修改意见,他总会逐字逐句、一帧画面一帧画面地参与到节目非常细微的地方。

”      绝不突出自己      虽然彼得有着超级模特一样的外表,虽然他从年轻时代就已经相当出名,虽然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结交很多朋友,并立即成为人们注意力聚焦的中心,但作为主播,但詹宁斯从不有意突出自己,在他看来,只有报道才是第一位的。

主播一词的发明者唐・休伊特的话说:彼得看起来不像是那种想自己引起他人注意的人。

他只想让人们注意他所讲述的东西,这样的人太少了。

电视台有很多记者,他们中有许多人出外景时非常出色,但要成为一名主播,还得有某种特殊的天分。

而他的同事也一致认为,“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

尽管他知道得很多,但他不会向你证明他知道一切。

他会让报道自己说话。

”“他从不迎合,他也从不像别人那样使出一些小伎俩或小表演,他从不有意让自己比报道还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和报道一样重要,因为是他在场。

但那并不是他有意为之,他从不图谋自己要比报道重要,他始终认为报道才是最重要的,他要做的就是发现故事并巧妙地将其描绘出来。

那才是他最伟大的遗产。

”   而在詹宁斯更多的同事看来,真正让彼得作为一名主播与众不同的不是他的技巧和他的领导才能,而是他对那些谈话者们的深度尊敬。

他相信,只要你奉献了一个好报道,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就会看,就会关注,就能理解。

由于对事实、对报道的突出,詹宁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道风格:聚焦于人而平铺直叙。

心中常怀观众      詹宁斯自己常说:“我成年后的所有时间都是在当记者,当我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甚至即使是我第15次到这个地方,我都想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我假定观众中有人想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而不仅仅是想听听已经发生了什么……我只想帮助我们观众更好地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

”从中不难发现观众在他心中的地位,而他的同事则回忆说:“彼得是电视直播的主人,他把摄像机视作朋友。

当你对着摄像机讲话时,就好像你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是在向你的姨妈、你的姐妹或是你的邻居在讲述着什么。

”   詹宁斯心中常有观众还体现在他对观众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回忆:“我从未遇到过其他像彼得一样受到观众尊敬的记者

从不居高临下地讲话,他从未想把事情搞得比其本身更简单。

从不认为他们无法解决复杂条件下的新闻事实。

事实上,我甚至想说,问题越复杂,他越想向他的观众讲清楚。

如果你说因为观众不关心或不理解而不应该做某篇报道的话,彼得一定会非常生气,他会对此非常愤怒。

”   因为充分理解和尊重观众,詹宁斯也以他的工作赢得了观众的充分信赖。

当“9・11”灾难发生的时候,一时间惊愕不定的观众所能想到的就是打开自家的电视机,在詹宁斯的建议下拿起电话向亲友互致问候。

詹宁斯自己说:“我想我们能起的作用之一就是以一种平静的、适度理性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些信息和剖析。

电视有时是一种非常有煽动性的媒体,同时,它又必须保持克制。

我们遭遇国难时,我们都会打开电视机,通过电视寻求一种生活的慰藉。

我当时既然有权坐到了时代中心,我就非常清楚我不想把我的情绪、我的观点、我的分析,我对此事为何要发生的感觉强加给他人,我真的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加给他人。

我想重要的是要将人们聚在一起,如果我们不在危机时刻将人们聚集起来,又有谁会这么做呢?”当时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我们不去教堂,我们也不去帐篷,我们要来到我们的电视机前,彼得詹宁斯这帮人会让我们安心,会为我们指引方向。

”足见观众对他的信任。

参考文献:   《彼得詹宁斯――一个记者的生活》(Peter Jennings: a reporter’s life Edited by Kate Darnton, Kayce Freed Jennings Lynn Sherr. Publicaffairs New York. Copyright 2007 by the peter Jennings foundation)。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