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用沼肥与常规施肥对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摘要:水稻是大乌江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镇常年种植面积约2.4万亩,但由于耕作水平低,农业科技推广缓慢,其产量较低,农民种植水稻效益较差。

乌江镇是沼气建设大镇,三沼综合利用率低,因此,结合余庆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县局安排,该农业服务中心于2017年4~10月在大乌江镇凉风村风吹坝组组织实施了水稻常规施肥沼液施肥对比实验,并将试验情况进行总结。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水稻施肥;实验对比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ki.jlny.2018.01.026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择在大乌江镇凉风村风吹坝组谭仕明农户门前大田,土壤肥力中等,海拔920米。

1.2供试材料   沼肥、农家肥、复合肥、川谷优1378??质稻种。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两个处理,即:施沼肥常规施肥处理,每个处理长11.1米、宽6米,面积为66.6平方米,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进行,各处理栽培模式为旱育秧宽窄行拉绳移栽

1.4试验方法   2017年4月2日播种,5月20日移栽,密度为13000穴/亩。

A组:选用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川谷优1378优质稻种(黔审稻2016003),亩用种量1.5公斤,该品种是由贵州万胜种业、铜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川谷A与恢复系R1378组配而成。

B组:苗床制作严格按照旱育秧操作规程,育矮壮、低位多蘖壮秧。

播种前培肥苗床,每平方米苗床施过磷酸钙200~250克,沼液10公斤,然后用旧薄膜覆盖发酵。

播种时用旱育保姆包衣。

4月16日播种,稀播育壮苗,苗床面积25平方米播种1.5公斤

移栽4.5~5.5叶中小苗,1亩大田备足苗床20~25平方米。

严格苗床管理,培育矮壮、低位、多蘖壮秧。

C组小区制作:选择大田中心位置,规划出以(6×11.1)米,面积为0.1亩的常规施肥区、沼液施肥移栽区各一块,刨泥筑梗,糊上薄膜,留好直接排水沟,以防水肥混合。

D组大田移栽常规施肥区按农户常规施复合肥5公斤、农家肥120公斤作底肥,沼液区施沼渣液150公斤作底肥,耙平田块,拉绳移栽,规格为(1尺十0.6尺/0.5尺)确保每区基本苗13000窝。

E组施肥管理:常规区均按农户常规施肥进行,沼液施肥水稻拔节期开始喷施沼液,每10天喷施1次,一直到灌浆期结束;两区灌溉水不能混灌,均以自然水灌溉,以水调温、调肥、调气、促控,分蘖期以露田为主,浅水勤灌,干湿交替,排水晒田或灌深水抑制分蘖,复水后采取田间歇灌溉,灌花花水,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膜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期落干,以达到大穗、粒多、粒饱、粒重,实现高产。

F组病虫害防治:积极推行生物防治技术,两区均选用低残留农药对病虫害综合防治,用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水稻移栽时用三环唑浸秧移栽,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组织对病虫害进行联防联治2次,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用苏云金杠菌(Bt浮曲)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杆潜蝇等,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自身的抗性,发挥其补偿代谢功能,使病虫害不发生或延迟发生,对产量不构成影响,从而减少农药施用量,确保优质高产。

2017年10月5日进行理论测产,结果见表1。

2 试验结果分析   10月6日对各小区进行田间理论测产(见表1),从表1可看出,沼液区亩有效穗18万穗,成穗率96%,穗实粒数162.5粒,结实率89.5%,千粒重26.8克,亩产量753.9公斤常规施肥区亩有效穗17.7万穗,成穗率95%,穗实粒数159.4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7克,亩产量700.2公斤

以此分析得出沼液区,亩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亩产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区高0.03万穗、3.1粒、2.1%、1.1克、亩产高53.7公斤

从表2看出,施用沼液与不施沼液水稻的生育期上无明显区别。

因此分析说明,在水稻生产中,充分利用该镇的有效肥源――沼渣、沼液,提高三沼综合利用,对提高该镇水稻产量是很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毛晓月,伍钧,孟晓霞,等.连续3年定位施用沼液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31(03):218—224.   [2]张祥明,郭熙盛,刘春盛,等.氮磷钾配施沼气肥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0,41(02):399—402.   [3]唐微,伍钧,孙百晔,等.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12):2268—2273.   作者简介:张永生,土家族,大专学历,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