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淮阴的盐务

; “盐”是人生活之必须品,也是渔、牧用盐及制碱,盐酸、芒硝、玻璃、陶器、纸张等产品的重要原料。

“盐税”的收入,还是历朝历代统治阶级来源的主要渠道。

犹为战时,为“惟一重大收入”。

“明初用兵,饷不造匮,虽由屯卫合府兵法,亦有赖于‘ 开中法’(注1),以济之。

”清初国基普定,军饷繁多仰赖盐利,乾隆起,开报效之例,故每遇皇家大典、大的军需、大的工程,淮盐商便大规模捐输动即数百万两。

此外,自雍正十一年至嘉庆九年止,计达二千六百二十五万两,每年年税余万两,加上岸税,附加税费则在四万两以上(注2),民国三十四年一月始,民国党为了筹备军饷,以资内战,每斤盐征税率达六元,旋即又为每斤七十元,实为“战时唯一之重大收入”,(注3)由此可管窥盐在民生国计上的地位之重要。

由于淮阴地区位于苏北中部的淮河下游介于黄河、长江之间,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

其河流纵横。

湖面广阔。

是 南北水陆的枢纽,素有“五水之交,七省咽喉,京师门户”之称,明清时期又为“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是苏北平原的心脏,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悠久的海盐生产,就是以此为枢纽,运销至全国大部份省和地区。

我国的盐务历史悠久,但大都与历史上的淮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足可以用“举足轻重”予以概括。

据《夏禹•本记》记载,淮阴在夏朝,即有“陆则资车,水则资舟之便”,从吴王夫差下令征调大批军队民工“筑邗沟以通江淮,开通了由江都到淮安北未口为止的邗沟,使长江和淮水相沟通,并北上和济水相沟通。

”(旧唐书卷六十七《李勋传》,即自山东泗水县历曲阜、滋阳、济宁、邹县、鱼台、滕县、沛县、徐州、邳州、宿迁、桃源至清河县入淮(当时清河县属淮南道),而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当时的水中行驶船只,两岸民力牵挽,进行水陆。

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开通了山阳渎(江淮间运河),(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第223页)。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三个世纪的南北分裂局面,国内的短期和平,促进了淮河流域的繁荣。

而经济繁荣又有利于淮阴地区运输业的发展,隋炀帝即位后,出于搜刮和掠奇江南、淮南财物和运输漕粮,并满足其游幸扬州的需要,即位的头一年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即命皇甫议发河南、淮北一百余;万民工开通济渠(河、淮运河、北起洛阳、南至盱眙对岸),并发淮南十余万民工动用种类繁多的陆运工具挖邗沟

广济渠、邗沟都经过现在的淮阴地区,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12月)隋运河全部完成,(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225页),这条运河是流经淮阴境内的我国第一条大运河

这对淮阴地区经济发展、商业的繁荣和道路开拓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是唐宝应年间“于淮北,设置盐场,广牢盆以招商贾”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为淮北建场设官招商承运之开始。

其间开始,治楚州于山阳,属淮南道,两淮由于南北漕运的兴起和发展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商业都会,是淮北盐业运销上的重要集散地。

宋天圣中:通楚州各设七场。

泰州设八场、海州设二场、涟水军设一场。

其场名不可考。

元增至二十九场,其中有庙湾,莞渎、板浦、临洪、徐渎等场,明增淮北同元。

清康熙十七年,以徐渎并板浦,雍正五年以临洪并兴庄为临兴场。

乾隆六年,设中正场,以莞渎并入。

民国元年增设济南场。

民国二十三年,山东、涛雒场归两淮管辖,与临兴场合并。

济南(涟水、灌云)、板浦中正(灌云)、涛青(东海、干余、日照)平均年产九百万担,占全国总产的18%。

清朝中后期盐产以淮南为盛,之后海势东迁,又有济南场(注4)之开辟,“两淮”产盐重心遂移于淮北(据《两淮盐务与钱庄》)淮北共分三场,(1)板浦场产上中下色每份滩平均约产三千六百七十担,全场共有池滩六百九十八份。

(2)临兴场:分普通白色和低次白色平均每份滩年产一千五百四十八担,全场共有池滩二百五十九份。

(3)中正场:分上中二色每份滩约产二千七百六十担,全场有二百五十九份池滩,另外济南场(根据49年4月23日中共两淮盐务党委《盐务工作》第5期),至解放时,占两淮盐产80—90%之多。

“淮盐销售区域甚广运输便利。

更具体轻质佳为优点。

销售上专商时代,分岸引盐,专商引岸,某场之盐行销某岸历来都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周礼载“周制,凡货贿出入悉用玺节,司市发之,司门讥之,司关达之,参相联以检猾商。

”周礼的真实程度我们现在不管。

总之,商买行货,用凭照为据是很早的事情,引票只是一种护照,在本身无所谓利弊,从的角度上看,只不过是税票凭证单而已,“五代周禁私盐,凡颗盐未盐各有分界,若将本地分盐侵越疆界,同诸色犯盐例科断。

”通过乱世秕政的曲扭,至明初为官商并卖制,后为专商垄断,万历四十五年两淮盐道袁世振,创“改单立纲”的制度,遂成了永久的专商擅利!专商引岸的命运就由此决定了。

由于淮北产盐量逐渐增多,随之销售区域也逐渐扩大,据已载淮北销盐区域有八: (一)苏岸。

甲、近场六岸:淮阴、泗阳、宿迁、瞧宁、邳县 乙、近场五岸:灌云、涟水、干余、东海、沭阳 (二)山东六岸:(鲁淮并销区)日照、莒阳、郯城、费县、临沂、沂水。

(三)扬子四岸: 1、鄂岸:湖北东部二十八县 2、西岸:江西50县、建昌等县除外。

3、湘岸:湖南东北部各县 4、皖岸:皖南27县 (四)建昌五县:江西南部 (五)皖北十九县:安徽北部 (六)滁来全:皖东部 (七)豫岸:又名汝光十四县,在河南南部、芦淮并销。

(八)鄂西:湖北西部,川淮并销,原为淮南引地后因南产不足,故以淮北盐比例配运之。

盐从板浦中正、临兴场出场之纲盐,经过板浦关验收,放六里河过大伊山,历义泽河武障河,新安镇抵永丰坝、过坝车运至黄河度河,复车运至草湾老坝换小船从盐河驳至淮所(驻淮安河下)入垣储存,等候称制过所、复用小船从盐河驳至乌沙河换船,然后分销各地。

淮北分司暨掣盐所驻河下,河下遂为淮北商人所萃,群商华居于此《笔记小记大观》第二十七册中形容当时河下高堂曲榭,第宅连云,墙壁垒石为基,米屑磁为汁,为子孙百世业也。

城北水木清华。

故多奇观,诸商筑石路百丈遍凿莲花,出则仆从如烟,骏马飞与,互相矜尚,其黠者颇与名人文士相结纳,管玄之盛,谈者曰为小扬州。

“嘉道改票后不及十年高台倾,曲池平,子孙流落,剩有寒菜一畦,垂杨几树”(《光绪淮安府志》)。

宋咸平三年至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年1000年——1077年)间,黄河经常溢决,北流断绝,河道南移分为二流,一合南清河入淮,一合北清河入海,凡灌四十五州县,经两淮北上的道路不通,淮东提举陈敏遂锐意经营淮南和屯垦,沿楚州运河筑堤以捍御风浪,是今日里运河沿线大堤的前身。

并广为修筑围堤,两淮数百里良田受益。

元初定都北京,修通了已经淤塞的从山东直达北京的大运河,其时交通发达胜于汉唐,当时淮阴地区属淮东道,辖有淮安路,领海宁州(领海州)、泗州,同时包括归德府的邳州局部,时“两淮”称为百驿之冲,淮安为控制南北水陆交通的惟一枢纽。

运盐路线:新纲引盐报明开捆,赴场司请发照票盖印切角,用芦席为包分装入船开行至板浦关掣放二百六十里达于永丰坝,坝官将照票、船单掣验过后,抬入仓垣,加稻草捆筑,驾牛车运至黄河北岸周家庄渡口上船,渡河而南则钩扛夫复驾牛车东运至老坝上套河小船驳至三坝,易短抬入长河船内,十五里而至于入淮所垣堆储大廪护以苇席,候商清(底马)于运司发盐掣厅按引掣挚,到时摆马验引,掣盐过秤,数额相符担入淮安掣盐所前仓垣以淮南盐用过旧包加捆于外,名叫加油包,由于并引节省工费,有。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