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腕骨骨折的诊断分析

【关键词】 骨折

腕骨骨折多数为舟骨骨折和大多角骨,在大多数情况下X线足以完成对腕骨骨折的确定诊断。但由于腕骨间存在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对于腕骨微小骨折隐匿性骨折,仅以X线平片诊断容易发生漏诊,特别是急诊状态下,或复合伤患者,常导致诊断延迟,从而影响治疗结果。作者通过对腕骨骨折机制的探讨及流行病学的认识,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腕骨骨折适合的影像、物理检查等诊断方法,以期降低其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均为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初诊确诊腕骨骨折,男11例,女2例;年龄17~57岁。左8处、右7处,均为闭合损伤。确诊时间为2h~6周,其中9例有外院初次诊疗史。13例初诊时行X线平片检查均未发现明确骨折,再次行CR平片检查(包括6例摄特殊位片,5例尺偏正位片和1例腕管轴位片)与CT扫描才确诊骨折部位:舟骨5例、大多角骨3例、小多角骨1例、三角骨1例、钩骨与钩突骨折3例、头状骨2例,13例中有2例为多处腕骨骨折。7例患者为摔倒手撑地所致,6例为重物砸伤或机器挤压伤。

1.2 评判方法 平片由固定的两名高年资专业医师未告知CT结果条件下分别读片,如均未发现平片阳性征象视为平片阴性;对是否有阳性征象意见不一,或部位与描述不同则视为可疑阳性;二者描述骨折基本一致为阳性。之后参照CT结果,以CT扫描结果为标准。将患侧与对侧比较,肿胀程度有差异的即视为肿胀阳性,有与骨折相关的固定点压痛即视为压痛阳性

2 结果   X线初诊平片示:13例均为阴性,X线复诊CR片上,仅3例有阳性或可疑阳性征象。经CT确诊后对初诊与复诊平片再次阅片,初诊片仍均呈阴性(图1);复诊片上5例能够发现一些可疑的阳性征象,如骨小梁无连续性(图2),而CT则明确显示微小撕脱骨片和无移位骨折线存在(图3,4)。结果见表1。13例均有固定压痛点,其中4例无明显肿胀

表1 13例15处腕骨骨折影像学分析(略)。

图1 普通X线平片小多角骨与头状骨无明显骨折迹象;(略)。

图2 CR平片正位上仅显示头状骨骨小梁结构模糊;(略)。

图3 CT扫描清晰显示小多角骨与头状骨间有小的骨折块;(略)。

图4 CT扫描清晰清晰显示头状骨折线(略)。

3 讨论。

3.1 腕骨骨折的临床特征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压痛,由于未予制动,2周后仍有11例患者存在手及腕背部肿胀。无移位骨折早期X线平片可能没有明确显示,2~4周后骨折端骨质吸收骨折线才清晰,因而应重视伤后2周X线平片复查。本组13例患者3例行早期固定制动,其余10例2周后经CT检查确诊,并及时制动,其中仅1例舟状骨骨折后期出现坏死。因此,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可减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常规摄片未见明确骨折,而临床症状体症又怀疑存在隐匿性骨折的可能,均可予带掌托的前臂功能位支具固定,2周后门诊复查。如复查时患者仍然存在腕关节肿胀疼痛、握力减退或持握物体时疼痛加剧,应高度怀疑骨折的存在。固定压痛点也可提示骨折的部位:舟骨骨折鼻烟窝压痛,小鱼际骨突压痛反映钩骨或钩突骨折头状骨折可表现为第3掌骨头叩痛。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