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结构 答“卢氏结构”问(二)

问:毛孔吸氧骨肉分离看来属于天方夜谭了。

那么大师所说的通过对人体的“再组织”而使人的自认体态恢复先天最理想的状态,即所谓婴儿状态,总该有一定的道理吧?“卢氏结构”的“牛背状态”的桩态大概总有他的独到之处吧?卢氏结构的“活体对抗”,难道不是一项伟大发明吗?   答:结构大师说人的自然体态失去了先天的朴素的平衡,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不过且慢!大师讲的先天,先到什么时候呢?先到天地之初?先到人之初?天地之初人类根本不存在,朴素的人体平衡从何说起?人之初时不过是父精母血,“后天”的人尚未成形,朴素的平衡从何说起?如果先到“后天”人的父母,那么那“先天”的体态与“后天”并无差别。

如果先到孕育之时,那么胎儿是屈曲一团,连舒展都极其有限,他的平衡状态又如何指导后天直立人的行为呢?   结构大师力言人的自然体态不科学,真是连最起码的科学道德都不讲了!众所周知,人的自然体态是千万年来生命的进化和大自然优选优育的结果,人类今天的体态一定是最适应在地球上生存的特定的体态

出于特殊运动的需要,某些局部运动模式可以临时稍作调整,但那特殊状态一定是、也只能是暂时的,特殊时期一过,人身必然要回复自然体态

这是铁的自然法则,谁也改变不了的。

大师卢氏结构是对人体自然结构机制的“再组织”,不知卢氏结构是怎样改变人体结构再造生命系统的?我见过不少练过卢氏结构的人,他们的举止行为无异常人,胳膊、腿也没有一点错位,一切原照千百万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若会因卢氏结构的短期修正而改组,卢氏结构只怕就不仅仅是拳学界的一角风景,而笃定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了!   大师一再说婴儿状态是最理想的体态,这里我想问的是,如果母子二人遇见了危险,那时节是母亲保护婴儿呢?还是婴儿保护母亲呢?答案不问可知!婴儿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见义勇为自然无从谈起了!   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人在婴儿时期肌肉无力,筋骨软弱,站不起、爬不动:天气冷热都影响到体温的变化,皮肤娇嫩经不起日晒风吹:从头到脚都需要精心呵护,些微的闪失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苍蝇蚊子打上门来他束手无策。

连老鼠那样微不足道的小坏蛋对他来讲都是超级杀手。

这样根本无法适应人体碰撞的体态,怎么可能是搏击的最理想体态呢?   大师推崇“牛背状态”的桩态,我是深深不以为然的。

为什么呢?因为背脊高拱、腹肋松垂是老牛、瘦牛和病牛的体态

基本上是脊背宽平腹肋紧绷的。

卢氏结构至少是一个“健康状态”吧?那么它的桩态怎么会像病牛呢?同时直立人的体态,怎么能和伏地的走兽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呢?   要说起活体结抗,这个名词确实是有意思。

说是活体,至少表示对抗的双方是活人而不是死人。

请问诸位,有谁见过活人打死人的吗?古时是有一个,他叫伍子胥。

那么有谁见过死人打活人的吗?大概没有。

武侠小说上倒是有一个,她叫梅超风,但那是黄老邪抡着她打的。

连小孩都知道,人与人对抗一定是活人对活人。

那么在对抗前加上活体。

岂不是废话吗?莫非卢氏结构还有死体对抗的形式?那么死体对抗是怎样的一种格局,大师为什么不附带交代呢?   问:听先生这一番话。

真使我们大跌眼镜。

真没想到先前曾使我们心驰神往的至理妙论,原来这般经不起推敲。

请问先生,书上的这么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难道全是空穴来风吗?   答:如前所说的种种说法可以肯定不科学。

但要说它们全是人为的杜撰,也未必尽然。

其中固然不能排除结构大师故弄玄虚拿读者开涮的内容。

但肯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练功者的感觉的朴素的叙述。

例如“无负担步法”、“重心放在体外”,事实上讲的是身体的暂时失重状态。

即重心超出支撑面的瞬间的体态

又如把地球引力由制动力变成驱动力,事实上指的是利用势能加强行动的情形。

举一个例子,我们从山头上向下扔石片。

往上扔往前扔,石片都只会落在半山腰。

但是如果向前下方斜扔。

石片就可能一直飞到山脚下。

那么把石片从半山腰移到山脚下的那一部分力是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地球引力。

由此而论。

变制动力为驱动力的说法,不能说没有一点点道理。

正如地球的转动造成的种种视觉现象一样,大家都习惯地说:“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天亮了!天黑了!”而不说地球转过来了转过去了一样。

虽然不科学,但却是多数人的切实感觉,也就俗成定例听之任之了。

即使是哥白尼、伽利略,当他们领儿女去看日出时,不是也会说太阳升起来了吗?那么,卢氏结构为什么就不可以用无体重负担走走步呢?   一般地说,通俗无伤大雅。

但是作为一门严肃学术,名词术语尽可能科学化规范化,对确立学术的品位和地位,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卢氏结构固然可以用通俗语言说话,但最好早日统一采用科学语言为宜。

问:大凡习武专修一门的人,一般来说功夫都比广修泛修者深。

请问先生卢氏结构是专修好?还是和其他学术兼修好?如果专修卢氏结构,可不可以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   答:和各种单项职能学术一样,卢氏结构不是一个完整的武学体系,仅是这个体系中一科的精彩发展。

因此卢氏结构可用于强化多种学术手段。

却难以直接作为实用手段投入使用。

南此可以知道,卢氏结构适合与多种武技兼修。

不适合作为独立应用技术专修。

卢氏结构所练出的整体的贯通力、牢固的问架结构和浑然一体的动势。

总的来说是以桩式为主体来展示的。

但是搏击实战的每一次对抗每一下击打,必然具体地展示局部、展示尖端、展示技法,这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就不是可以千篇一律地用桩态解释的。

有些练卢氏结构的人说卢氏结构不讲拳法、不讲腿法、不讲技法、不用发力……只要抱定桩架,“起手”一接触对方就会一败涂地,持这种说法的人。

不是对卢氏结构一无所知,就是对拳学一无所知,再不然,他就一定是心怀叵测想把读者引入歧途!因为不论多么高级的拳法、接触时必然有形有法,任何流派的技击都脱不出踢打摔拿人体碰撞的范畴的。

卢氏结构可以强化踢打拿的劲力,但它绝不可能取代踢打摔拿技术!如果说对徒手搏山卢氏结构还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的话,对于冷兵。

它的价值就微乎其微。

因为冷兵靠的是灵巧的运动和准确的落点,对间架结构和功力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这一点,二十九路军的大刀队可作证明。

我接触过的练卢氏结构的人,其中表现优秀的,都是原来已有相当的功底而后参研卢氏结构的。

究竟有多少人白手起家练卢氏结构大获成功,这一点还得靠事实证明。

在得到足够的证据支持之前,谁都没有理由说专修卢氏结构就可成为全能武学专家。

由于卢氏结构疏远了众多的拳 学内容,疏远了冷兵,主研徒手桩态,所以专修卢氏结构只可能达到桩态的高水平,不可能达到武功的高境界。

缺少踢打摔拿的兼修和冷兵的精研,武学的完整性不具备,高境界从何而来?“高”尚且不能,“最”字不提也罢。

所以我认为,卢氏结构可以借助众多的武技而辉煌,众多的武技可以借助卢氏结构而威风。

卢氏结构孤立于常规武技之外的想法是愚蠢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问:老李!你好没道理!你竟然把一门划时代的超前武学批讲得如此这般,我向你表示强烈的抗议!我们的卢氏结构对桩功的解释和运作,绝对是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前人没有,其他各武术派别也没有!肯定没有!如果有。

那么他们一定是剽窃了卢氏结构,或者是把卢氏结构的二改成了他们的一加一!没错儿!肯定是这样!   答:有理不在嗓门高,快不要做出难看的样子吧!关于卢氏结构的来龙去脉、事实真相,我相信你们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至少你们和我一样清楚。

如果不是这样,你们就不会花大力气在文过饰非上用功了!   你们说卢氏结构是前所未有的科研成果,请问它的哪些内容是前所未有的呢?它的混元势,不就是太极的抱球式吗?它的子午桩,不就是太极的提手、行意的子午桩三体式吗?它的反冲式,不就是太极的提手、八卦的托掌吗?换个名词,就成了前所未有吗?   卢氏结构的功架要求,不就是内家拳的常规标准吗?“正颈”不就是太极的“顶头悬”、形意的“上顶上挺”吗?“平锁卸胛”不就是太极的“沉肩坠肘”、形意的“膊尖下垂”吗?“回胸”不就是太极的“含胸拔背”、形意的“于口肩扣背”吗?“矫正脊桩”不就是太极的“尾闾中正”、“立身中正”、“拔背”,形意的“中平正直”吗?“卷肱滚肘”不就是太极的螺旋劲吗?“涨腕撑指”不就是形意拳的甲欲透骨吗?“束腰”“下气”,不就是八卦掌的束肋下气吗?这样的例子。

我还可以一直讲下去!难道换一个说法,事物的本质就彻底改变了吗?   “卢氏结构”的“立圆”“横圈”“斜向立圆”,难道不在它极力贬低的“身体做立圆、平圆、斜圆的整体运动”之内吗?它的“大圆之内有各环节组成的小圆”、“就是人体内部运动轨迹上的一幅太极图”,难道脱出了古人的“天人合一”运动(以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一边公转一边自转的模式类推人体运动形式)的古训了吗?为什么同样的理论、同样的技术。

它的就是金豆子人家的就一文不值?为什么别人的水只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而已、而它的(埃曲二欧)就是生命之源,世上有这道理吗?   不客气地说吧。

卢氏结构上有的,中国古拳谱上都有。

要不,为什么大师们在推广卢氏结构时,必定要冠以“中国原传拳法”的名号呢?既然是中国原传拳法,是什么就说什么好了,你们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卢氏结构”呢?   当你开口闭口说谁的学术和你一样就是抄你的时,你应该想到谁的学术和人家一样就是谁抄了人家的推理。

秦人不会抄汉人的,元人不会抄明人的,因为时间位置的关系,这是铁定的。

你的学术是什么时候披露的?人家的学术是什么时候公之于世的?人家的学术十年前就已经大张旗鼓地在武术界公开传播了,你的学术“千呼万唤始出来”,至今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着如此的时间差,你竟还好意思说人家抄了你!读者朋友来评评这个理,大家说是谁抄了谁的?   有一个人,吃母亲的奶长大,反而对人说他母亲是贱人:穿朋友的衣服去赴宴,反而对人说他朋友是叫花子,振振有词,毫无羞色,那张唯我独尊的法相。

难道不正是天底下最可憎的嘴脸吗?   大师,你认识不认识这个人?不认识?不可能吧!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个人就是大师你呀!   问:先生,如今全国东南西北,这也推广卢氏结构,那也推广卢氏结构,如果我们要学卢氏结构,买书买谁的书为好?拜师拜谁合适?谁的书不是伪劣产品?谁的拳是正宗真传?   答:这件事你不能问我,应该问卢正文先生

关于卢氏结构,他是第一权威人士。

卢先生说谁的好谁的就好;卢先生说谁得了真传,谁就是真传!   当前,所有打着卢氏结构的文图资料,没有一本是卢氏结构专辑:没有一本是原汁原味的卢氏结构:没有一本是卢正文先生的原著:也没有一本是卢先生亲自示范功架口述功法的善本。

当前的“卢氏结构”都是用自己的拳照代替卢先生的练功照,用自己的见解代替卢先生的原话,我咋看咋像“x氏结构”――他姓什么就叫什么氏结构

实在难以叫人相信这就是卢氏结构

我认为,在卢正文先生原著的范本或手稿影印本公开之前,所有的“卢氏结构”都只能做参考读物,做不得正规教材!   目前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人头一天对人说自己学过卢氏结构,第二天便见他函授、面授一齐开业。

我们既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跟卢正文先生学过,是不是真的具备传人资格,也不知道他拍卖卢氏结构是否得到卢先生授权。

翻印改编卢氏结构是否合法。

如果他的这些行为均未经卢正文先生许可,那么他的行为就已经构成侵权――卢正文先生的合法权益亦即卢氏结构的知识产权,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剥夺了!   一群掠夺卢正文先生的知识产权的人春风得意,全然不把卢正文先生放在心上。

他们欺负卢老“心太软”,全然不顾卢氏结构“很受伤”,他们的良知哪儿去了呢?人,怎么可以这样?这类事。

说到情上叫欺师灭祖,说到法上叫无法无天。

朋友你和似这般欺师灭祖、无法无天的“名师利友”打交道时,是不是应该小心一点儿?   问:曾有大师对我说,如果跟他学卢氏结构,必须“倒空我的杯子”,把我以前所学的全部抛弃。

请问先生卢氏结构真的和其他武技格格不入吗?我原先学过的东西,真的是一无是处,纯害无益吗?   答:如果有一个管道工,许诺给你架自来水,在铺设管道之前。

他要你先填平你原有的水井、扔掉你挑水的水桶,打破你盛水的水缸,你干不干?   你一定不会干!水管通水之前,你是绝不会放弃原有的供水系统的。

因为如果你真的那样做了,等到自来水到来时。

你很可能已经不需要水了!   看见天上的雁你会扔掉手中的烧鸡吗?不会吧?那么,你怎么可以一听大师的许诺就赶紧放弃已有的成绩,你难道没听鲁迅先生说过:别人许诺给你的东西千万不可以当真吗?   早些年,在武林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功成名就的青年武术家仰慕一位武学宗师的功夫,诚恐诚惶地拜倒在宗师脚下,尽弃所学死心塌地地改修宗师的绝学。

从此,一个风云一时的青年武术家不见了,他“倒空了自己的杯子”成了宗师的忠实信徒。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青年武术家武功尽失,一无所长,凄凄惨惨地沦落为一条陋巷的更夫。

又许多年过去了,更夫无声无息地从人间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离去。

没有人知道他晚景如何,没有人管他从哪来,到哪里去。

当这个青年人拜在宗师脚下时,许多功夫不如他的人却不肯倒空自己的杯子。

他们凭着并不精绝的武功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驰骋沙场一个个成了英雄,当了将军。

如果你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如果你知道宗师的衣钵传人现在还在传授把武术家变成更夫的绝学。

你还会乖乖地倒空自己的杯子吗?   你先前已经选学了一门武功,并且已有相当的成就,足以说明你练的东西原本不错。

既然不错。

为什么要放弃呢?据我所知,各个学术流派的人拜访卢正文先生时,卢先生总是就他们各自原先所学加以指导,从来没有要人倒空杯子、尽弃所学。

那些只不过是接受过卢先生学术指导的人。

凭什么就叫人倒空杯子从头学他的呢?   事实上许多拳术的真传,和卢氏结构的发现是相同的。

如果不同,那肯定不是学术的原貌,而是你没得到真传

以拔背为例,许多练太极的人仅知道上拔,并不知道左右拔,于是就认为太极拳的拔背不正确。

岂不知太极真传的要求是节节拔,并没说脊椎拔肋骨不拔!如果顺脊椎上下拔、顺肋骨左右拔,你说它和卢氏结构哪点不同?所以,依我之见,你与其去迷信大师

不如去恭敬自己的老师,多得点真传,比妄自菲薄好得多。

对于卢氏结构,你必须客观地对待。

和所有武技一样,卢氏结构既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既有通用性,也有局限性。

卢氏结构推荐的桩态同样各有其适应性和针对性,绝不是像某些人讲的那样一个桩态就包罗了拳学的全部内容。

例如当你用手肘摆打对方头部时,你就可能“平锁”,当你用肘臂击打侧后方目标时,你就不可能“回胸”;当你打撩拳抛拳时,你就不可能“卸胛”:当你做过桥摔时,你就不可能“后升前降”“重心出体”。

一个混元势,左右两个变而,如何能取代踢打摔拿的千姿百态!   听说过削足适履的笑话吗?为了适应鞋的“标准”把脚趾切去了,鞋也就失去了鞋的意义。

卢氏结构和格斗技术的关系,一如鞋和脚――倒空杯子,脚不存在了,你还要鞋干什么呢?(全文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