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的“复星”之路

【人物档案?郭广昌】 下载论文网   196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   1999年,获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任复旦大学统计预测调查分析中心主任、复旦浦东咨询公司市场部经理、上海广信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上海永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8年7月至今,任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转变心智模式,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建立创造性破坏思维。

就是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和发展。

”郭广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句话印证了此前郭广昌企业成长的描述:“企业就像一个小孩,每天都在成长,衣服永远是偏小,因此企业的组织架构搭建得大一些,甚至说是浪费一些,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的迅速长大。

”   “组织架构大一些”、“创造性破坏”,这些听起来让人发愣的字眼,潜藏着郭广昌在中国医药战事中的战略思路。

广昌是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常客。

2006年,他又以90亿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百富榜第12位,以90.84亿人民币财富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9位。

富豪出身哲学系      郭广昌出身于浙江东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的父母希望儿子能早日跳出“农门”,因此,在郭广昌初中毕业时,父母让他报考了师范。

可拿到金华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

难道这辈子就待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师范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放弃金华师范,转读东阳高中。

父母不同意,郭广昌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去了东阳中学。

高中3年,郭广昌靠每星期从家里背的几斤米和一罐干菜,熬了过来。

1985年,他考上了复旦大学哲学系。

有意思的是,从郭广昌考入复旦到现在的20多年里,他一直被别人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选择读复旦哲学系?”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哲学的“追捧”,也许是郭广昌选择哲学系的原因之一。

他提起当年哲学在复旦大学的地位时很激动:“那个时候最热门的讲座都是哲学方面的,场场爆满!”   郭广昌时常会思考哲学到底给了他什么。

他认为做生意要有“创造性破坏”的理念,要在别人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

“创造性破坏,是为创造价值,并使价值最大化。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部分,就是一种‘创造性破坏’的思维模式。

对我来说,这种模式来源于良好的习惯和心态,更重要的是哲学思想的训练,当然,还要以经济学知识为工具。

”   大学期间,郭广昌经常做出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他说自己最得意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的活动,骑自行车沿海考察,到了海南。

还有,灵魂出窍地谈一次恋爱,被郭广昌称为在大学校园里最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

神话般的创业路      ***年毕业后,郭广昌留在复旦大学团委工作,带领学生搞了很多社会实践和市场调查活动。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郭广昌热血沸腾。

他本想出国留学,也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费用。

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他放弃了出国的念头,经过权衡和思考,他决定辞职。

当年11月,郭广昌凑足人民币10万元,办起当时很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成为上海市杨浦区的第一批民营企业之一。

广昌之所以选择咨询业务,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学校时,搞过市场调查,另一方面是因为咨询公司所需资本较少。

当时,市场的空白、潜在的需求很大,公司业务迅速发展。

许多活跃的品牌如太阳神、元祖食品、乐凯胶卷、日清饼干等,都是他的客户。

到1993年6月,郭广昌已经赚到了100万元。

就在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郭广昌意识到市场潜力有限,果断决定退出市场调查业务,专攻房地产和生物医药。

在房地产方面,因为缺乏资金,郭广昌就从代理销售做起。

那时,专业的房产销售还比较少见,而他的做法却比较专业――注重市场调查和营销。

结果,效果好得出奇,当年他就赚了1000万元。

在生物医药方面,郭广昌也是从销售开始,主要做PCR诊断试剂。

因为门槛不高、成本低且市场潜力大,他着力建设了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很快在同行中确立了领头羊的地位。

1993年,广信更名为复星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也是在这时陆续加入的。

1995年,复星的生物医药产业赢利规模上了亿元台阶。

在之后几年里,郭广昌意识到,民营企业发展必须以高科技为基础,而高科技的主攻方向是生物工程。

最终,郭广昌确定了以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现代生物医药这一含金量极高但风险很大的高科技产业方向。

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募集资金3.5亿元。

广昌由此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魅力,开始思索如何将产业与资本对接.   不断翻番的数字,就像一个神话。

广昌说:“外人觉得我们发展很快,好像很轻松,其实每一步都做得很苦。

这种苦不是劳其筋骨,而是苦其心智,要全身心地去体会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用创新的方式去贴近市场,抓住市场

”      注重资本与产业对接      “我们同时面对两个市场,”郭广昌强调说,“一个是资本市场一个产业市场

两个市场都要求我们创造价值。

我们怎么为资本市场创造价值?只有通过提升产业价值,才能创造资本市场的价值,说到底是要把产业市场做好。

资本市场降低了融资成本,但只有当你表现出创造产业价值的能力,让资本市场信任你,它才能低成本地让你融资。

产业市场是根本,如果你把这个市场丢了,资本市场肯定也会把你丢了。

”   收购豫园商城可以看做复星借用资本链条进行产业扩张的一个典范。

2001年8月,复星集团与豫园商城第一大股东――上海豫园旅游服务公司,草签股权转让、托管协议,11月22日该协议中止。

6天之后,即2001年11月28日,刚刚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复星投资,与豫园商城签署了控股权转让托管协议,复星投资成为豫园商城新的第一大股东。

豫园商城虽是上海的老商业股,但涉足生物医药领域,并拥有上海童涵春制药厂53.33%的股权。

通过收购豫园商城,复星投资间接控制了童涵春。

总资产6亿元的复星投资似乎是专为此次收购而成立。

复星,这是收购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复星副总梁信军表示,在复星集团,成立公司往往就是一种手段,是一个项目投资的工具。

复星产业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巧的资本运作.复星产业扩张有一个特点,即“能买的不租,能租的不建”。

复星现有多家药厂,只有一家是复星自己投资建设的,其余均为合资拥有。

这样做的好处是,兼并成本不高,却能产生很大的协同作用。

复星产业扩张还有另一个特点,即看上的企业一定要有行业领先的地位,同时有一支合适的管理团队,否则,复星就会坚决退出。

2002年,郭广昌将视线更多地放到上海:从医药制造介入医药流通;从介入报刊发行,到加大媒体投资;从最早做房地产销售策划,到在上海房地产市场获得丰收,从进驻联华超市,到打进豫园商圈……复星已经越来越接近上海国有机构控制的核心和垄断性业务。

2006年4月,复星药业与国药控股共同发布公告宣布,国企国药集团以其持有的国药股份股权出资,复星两家公司(复星医药和上海复星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出资3.1亿,对国药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增资。

增资后,国药控股成为国药股份控股股东,复星系也因此间接进入利润丰厚的国药股份。

“此次整合有利于避免国药控股与国药股份存在的同业竞争劣势,而对复星来说,此次交易也是重大利好,由于国药股份利润丰厚,实力强大,复星等于获得了一块优质资产。

”权威人士认为。

“2006年年底,我们收购桂林制药,复星因此获得很高的起点,从而帮助复星青蒿产业中占得半壁江山。

”郭广昌告诉记者,“此后,我们又收购了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将这个有100多人的专业研发机构,纳入我们的研发体系,使复星医药的研发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内医药企业的领先水平。

”   郭广昌称此为“善假于物”,即利用别人的基础。

发展自己

“近几年,我们已经在生物制药、化学药物、诊断技术三个领域,分别引进长期在国外从事研发的华人,担任首席科学家,这使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      曲线进军国际市场      2004年年底,复星集团的青蒿琥酯,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定生产商复查,并向WHO正式申请预供应商资格认证。

一年后,复星集团的青蒿琥酯片剂,先于华立(华立控股与复星医药,是国内青蒿产业并立的两大巨头)获得了WHO的预认证资格。

“将青蒿素原料加工成半成品卖给国外药企,绝大部分利润被外商赚取了。

因为卖青蒿素原料与卖成品制剂相比,利润相差至少20倍。

”郭广昌笑着说,“因为在全球,疟疾治疗药物大部分通过政府采购,因此获得WHO供应商资格尤为重要。

”   2006年3月12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率领经贸代表团出访利比里亚。

出访行程中,魏建国宣布,代表中国人民向利比里亚捐赠抗疟药品,希望通过中国人民提供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帮助利比里亚尽快走出疟疾的阴影。

在这次给利比里亚的捐赠中,复星集团提供了一万人份的药品。

疟疾在中国已经绝迹,而在非洲国家却仍然肆虐。

在非洲,疟疾每年都会导致两三亿人次发病,100多万人死亡。

这意味着,已经获得WHO预认证资格的复星医药,生产的青蒿琥酯出路就在国际市场

“未来几年,以青蒿药物为主的全球抗疟药物,将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当前我们正加大对青蒿琥酯的进一步研发,计划通过我们的自主创新,再研发成功几个基于青蒿琥酯的创新药物和药物组合,与跨国药企展开直接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

青蒿琥酯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国际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乃至10亿美元的药品。

我们也将借此建立和完善全球市场品牌与网络,带动更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郭广昌坦言。

“2005年9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援助,为其提供包括防疟特效药在内的药物,帮助他们建立和改善医疗设施、培训医疗人员,等等。

”郭广昌说,“总书记提到的‘防疟特效药’就包括复星医药集团自主创新的新药――青蒿琥酯

我们成功地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在2006年12月21日,复星医药集团成为了WHO抗疟药物直接供应商,同时成为我国药企中迄今唯一的WHO直接供应商。

”   事实上,复星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成为WHO抗疟药物直接供应商,与复星收购的桂林制药关系密切。

桂林制药的前身是发明青蒿琥酯的厂家,拥有全球标准制定权。

目前,复星已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销售青蒿琥酯

一个好汉四个帮      在复星,郭广昌强调要学会倾听:“在公司里面要听员工的声音,在公司外面要听客户的意见。

”他和中层干部开玩笑说,“如果你对待客户能像谈恋爱一样,成绩肯定会不错。

”   “不论别人是什么理论,最重要的是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倾听完之后最根本的是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人最难的不是听取别人的意见,而是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创造力。

’   至于怎么创造更多的价值,郭广昌说:“总会有很多目标吸引我们,同时会有恐惧,生怕失去什么。

最重要的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心理结构,要学会怎样去和别人良性地沟通,同时去克服你的恐惧感和贪婪。

”   复星集团的大展示厅里,迎面墙上一行“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这是郭广昌心目中的复星企业文化精髓,一种企业哲学。

这个企业理念,源自于《礼记?大学》。

广昌解释说:“修身,就是不断地提升自己,要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弱点;齐家,就是团队精神,以对待家人的心态来对待员工,而员工也要像对待家庭一样对待企业;治国平天下,就是通过复星这个载体为社会做贡献。

”   现如今,复星集团在中国医药界已经走到前列,郭广昌领导着一个多元化控股集团。

在这背后,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复星集团是一个异常年轻的团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却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

作为复星的灵魂人物,郭广昌戏言自己“哲学没有读懂,又没有其他的专业知识”,但他非常清楚哲学带给自己的优势.郭广昌的四个合作伙伴,三个学遗传学,一个学计算机,而学哲学的他觉得自己考虑问题是比较全面的.实际上,“身无长技”反而成了郭广昌最大的“特长”,那就是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这就逼得郭广昌必须先要学会用人。

求贤若渴的郭广昌认为,一定要学会用比自己强的人。

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而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我们这些人,能力上可能每人只能打70至80分,但是我们要做能力的加法和乘法,企业的发展像一条河,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

我们一个人就像河中的一滴水,无论是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都能找到自己融入的位置。

”郭广昌说。

复星的“二当家’梁信军,在回忆当年推举郭广昌做领头人时表示,郭广昌的优势是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与协调团队.在战略思考上,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郭广昌都能再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   其实,郭广昌觉得创业以来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创业十几年了,五个伙伴还合作得非常好。

他笑言,这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几个人出去,如果其中一个人认路的话,我从来不问怎么走,就跟着走;当没有人知道该怎么走的时候,我一定会努力弄明白该怎么走。

”   郭广昌认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复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管是在房地产领域,还是在生物医药方面,复星一开始就注重建立专业化的队伍,走专业化的路,同时提供团队支持。

整个集团是一个核心团队,每一块产业也有自己的核心小团队。

广昌说,以市场为核心,有一个很好的经营团队,然后才是资金的支持。

前者构成核心竞争力,有了竞争力,资源就会向你集中。

资本市场的作用就是把资源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剥夺,向有竞争力的企业倾斜,这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所以你要首先证明你是有竞争力的,是值得资源往你这里配置的。

我们所做的就是在以市场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编辑:于杏华)。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