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县(市)级技工学校的发展之路] 宝山技工学校

记者(以下简称记):陈校长,您对县( 市) 级技工学校的历史和发展方向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国县(市)级技校发展有什么特点呢?   陈礼坤(以下简称陈):县( 市) 级技工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经兴衰,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的初创期。

此阶段的县( 市) 级技工学校多呈现规模小,专业少的特点。

第二阶段是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中期的快速发展期。

这一阶段的县( 市) 级技工学校规模较前大幅扩张,专业设置增多。

第三阶段是90 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下滑期,主要表现为县( 市) 级技工学校数量减少,规模萎缩。

现阶段算是技校的回暖期。

眼下的县( 市) 级技工学校数量并无增加,但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改善较快。

记:县(市)级技校发展可谓几起几落,去年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您认为县(市)级技校当前面临的困难及社会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陈:技校和其他单位( 组织) 一样,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的生存、发展也受到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传统的人文环境的影响。

与省( 部) 级、地( 市)级技工学校相比,县( 市) 级技工学校在生存空间、服务对象、档次提升等方面有这样一些社会特性。

1.地方特色浓郁,发展空间狭小。

在一个县( 市) 级行政区域内,一般而言,方圆不过百里,人口不过百万。

因此,生源地的狭小和生源数量的不够充裕与学校发展规模的扩大、技能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特色专业的建设等形成瓶颈。

这一问题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尤为突出。

2.政府影响明显、行政干预突出。

地方政府举办的县( 市) 级技工学校在本行政区域内一般只有一所。

因此,技校存在的价值判断、发展规模的大小、财力投入的力度等操纵权不在学校本身,直接主管部门( 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等) 也没有全部的决定权,而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行政决策,因此,政府支持对技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市场竞争激烈,技校劣势明显。

在较为发达县( 市)级行政区域内。

一般有多个部门举办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而技工学校数量上只占绝对少数。

在招生政策的制定、师资力量的配备、设备设施的配置等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构成中,明显倾向于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

因此,这种不够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县( 市) 级技工学校发展极为不利。

记:现在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技校应该很快会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在新形势下,您认为县( 市) 级技工学校应该如何调整思路,促进发展?   陈:我认为,在当前全国上下一片职教热的浪潮中,县( 市) 级技工学校既要树立信心,抓住机遇促发展,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扩张。

第一,在办学规模上,应适度控制规模种类,在专业设置上要大而精,在培养目标上要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

县( 市) 级技工学校办学规模上,应以1500 ~ 2000 人在校生为宜,师生比应保持在1 ∶ 15 左右,专业设置应不超过2 ~ 3 个大类为好。

在设置专业时应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科学地筛选分析,确定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专业

专业大类确定后,要花大力气做大做强专业品牌,突出专业特色

第二,办学形式上不求正规划一,而要全面多样。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在坚持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阵地的同时,必须大力贯彻“多条腿”走路的方针,要大力开辟、发展业余函授教育,中、高级技能等级培训班,为企业上门集中办班等教育形式,充分挖掘各种资源潜力,发挥专业特色和师资设备的优势,拓宽社会培训和技能等级鉴定这一阵地,使学校真正走向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拓展学校生存、发展的内涵空间。

第三,在校企合作上不唯经济效益,而要产教结合。

为提高毕业生社会和岗位的适应性,必须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联合培训的路子。

也只有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才能明晰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体现学生在社会,在企业“能用、适用”的使用价值。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