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博的心理盲区|赌博的盲区

赌博是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喜欢赌博的人,其实是追求刺激。

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来寻找最安全的刺激?      我们其实常常赌博

大到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上一掷千金,小到扔钢儿决定谁请客,其实都是一种赌。

赌博是种社会文化   有人说,赌博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它甚至比色情行业还要早。

这话一点不假。

动物也有一种冒险的天性,这种天性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生物本能,似乎人人天生都是冒险家。

最轻的赌博,可能只是稍稍地违反一下交通规则:你有没有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或者排队的时候稍微加个塞儿?这些其实都有一点点的危险,不过它可以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好处,所以人们通常会选择冒险:这也是一种赌博

赌瘾重的人则完全陷于其中不能自拔:斩手指发誓不赌的人,可能在纱布还没被血浸透之前,就又回到了赌场。

他们一种全然忘我的精神投身其中,即使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这让那些赌瘾没那么大的人觉得匪夷所思:是什么驱使他们如此决绝地走上赌博这条路?   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美国,有250万人有严重的赌博问题。

而且,对于那些最不能承受损失的赌家,其赌注之高与其收入很不相称,这很好地批驳了“小赌可以怡情,大赌可以兴家”的谬论。

那些家庭年收入不足1万美元的抽奖者会花上三倍的钱去买彩票,其花在彩票上的钱与那些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人一样。

每年他们在合法赌博上累计输掉500亿美元。

赌一把,博一下,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文化。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是电视和电影永远的主题。

广告里充斥着攀岩和蹦极的人,却很少有描绘小心谨慎的人们在房间里戴着头盔和护目镜的。

赌博源自心理盲区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其实是源自人心理的一个盲区

在美国有种彩票大抽奖很流行。

规则是:在从1到51之间任意抽出6个数字。

这6个数字不管顺序如何,应该和最终抽出的6个数字相等。

根据这个规定,猜猜看,取胜的概率是多少?大多数人会得出12%这个结论。

他们用6去除51。

不过实际上,这种彩票的中奖率是1/18000000。

一个人莫名其妙地从床上掉下来摔死的概率比这还要大9倍。

另外一个则来源于哈佛医学院的考题:有个病人坚持要求做HIV测验。

其实很没必要,因为专家认为她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会遭到感染。

不过检查结果很遗憾,显示她已经被感染了。

如果HIV测试的准确率是95%,那么这个病人真正患病的概率有多大?   医生和大多数人都会说:病人得病概率是95%,然而这只是人心理盲区的作用。

实际上,人们常常会得出一些想当然的结论。

那个病人真正得病的几率不足2%(1000人中有1个真被感染的,此外还有50个被测试误判的。

最终病人得病概率应该是1/51)。

人们在统计能力上的天生劣势,使得在进行风险分析时会不自觉地高估自己。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特例。

我们会很自信地宣称我们会比别人活得更长,更少得病,或者买到比别人更好的股票。

据调查,有94%的男子认为自己在体育能力方面应该属于中上水平。

通过制造不现实的信念,人们会去冒一些原本不会选择的风险。

冒险是会有收益的,这点已经为很多人所证明。

那些懂得冒险的人,他们从中非迁移到了世界各地,从而把自己的基因撒遍全球。

不懂得冒险的人,他们可能会一步步退化,直到进入动物园里去做观赏用的大猩猩。

因此,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如何宣扬赌博的投入产出之间的不对等。

喜欢赌博冒险的人才不会管那一套,他们脑海中的计算体系比其他人更混乱。

很少有人能够很冷静地用数学手段去分析这种刺激却回报低廉的游戏。

控制赌瘾   其实要想控制赌瘾,最大的功课还应做在事前。

当激情涌上心头的时候再想去控制,已经为时已晚。

意志力在强大的欲望面前常常退避三舍。

控制住自己的关键在于预先采取措施,来约束身体内咆哮的基因。

美国有位叫特里的天才少年,他从小就喜欢玩金融市场的模拟游戏。

等到他2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欲罢不能。

他可以同时买进卖出高达2.省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