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细说陈忠和:弟弟背后的有情人:排球教练陈忠和全家福

2004年8月29日,中国女排重夺了阔别20年之久的奥运会冠军。

一度沉寂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自去年重夺世界杯后,又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人们在感受他成功喜悦之时,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2004年8月30日,笔者前往福建龙海陈忠和的老家,采访了他大姐陈淑贞,听她细说了陈忠和走上中国女排主教练所经历的人生三部曲。

亲人引导,“掌上明珠”成了学校排球队员      我出生于福建龙海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位船员,母亲是位普通家庭妇女,我们家一共四个孩子,弟弟忠和排行最小。

由于人口多,父亲一人的工资无法维持生活。

忠和满月后,我母亲就去了父亲所在船务公司做家属工,照顾弟弟忠和的任务就落到了9岁的我身上。

那时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但父母对忠和特别疼爱,每天早上,都会给我1毛钱,然后让我背着弟弟去离家不远的打石街给忠和买牛奶喝。

龙海排球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我们兄妹都爱打排球

我父亲也是个超级球迷,每次回龙海,船一靠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上忠和到球场看排球队员训练和比赛,忠和的小脑袋里从小就印上了排球飞舞的画面。

我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龙海二中医务室工作,也许是因为爱好排球的原因,20岁那年,我与龙海二中的排球教练周宁安结婚了。

就在这时,龙海市要举行一次排球比赛,忠和所在的学校临时抽调一些学生组成一个排球队参赛,忠和自然被抽调到了学校排球队。

他原先是学打乒乓球的,在步伐上有基础,而且头脑灵活,在比赛上打得有模有样,很引人注目。

同样喜欢排球的我,看了忠和参加的比赛,就有了想帮他一把的念头。

一天晚上,我就对时任龙海二中排球队教练的丈夫周宁安说:“你看能不能把忠和调到你们学校练排球,在我身边,我也能照应他一点。

”   就这样,原本考到龙海一中的忠和,就被我爱人通过关系要到了龙海二中,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学校的排球队,开始正规的排球训练。

一波三折,星夜离家上省队      忠和来二中后,我们姐弟二人又在一起。

由于忠和特别爱打排球,学习成绩不是很好,1977年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

那时正值上山下乡,忠和也要下乡去。

我们家里都劝他不要去,可他却说:“不下去,一时也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没意思。

”于是家里便由着他下到了一个郊区农场。

1978年,福建省要重组福建男排。

有一天,我爱人从厦门去福州,正好与省体工队的许世通同坐一辆车。

由于一年前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忠和所在龙海二中排球队代表省队参加比赛,尽管他在排球队里个子不高,但他技术全面,防守出色,给省体工队的许世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因为我爱人与许世通很熟,许便问起我爱人:“你们龙海有一个陈忠和,我看过他打的几场球,给我印象很深,我想让他来我们省队,你了不了解他的情况?”   我爱人一听,心里高兴,便回答说:“他是我小舅子。

”   “凭着跟你这层关系,我可就更想要了。

”许说。

“你可别感情用事,省队身高都要1.8米以上的队员,忠和才1.77米,能行吗?   “我要一个后排防守队员陈忠和的技术特点正合适我们,回福州我就给他下调令。

”   之后不久,省队的朋友给我爱人周宁安写了信,通知他说忠和的调令已下来了,要他做好报到准备。

听到调令下来的消息,忠和非常激动,但等了一周,还是没有接到调令。

得知此事我爱人也急了,便带着忠和找到体委领导。

原来领导对忠和的去留意见不一,有些领导出于爱才心理,舍不得让忠和离开龙海,但见忠和一心想去省队打球,还是给我弟弟所在农场发了通知。

当晚我爱人就陪忠和坐上了去福州的火车。

自此,忠和便开始了他在福建省男排的排球生涯。

柳暗花明,一夜成为国家女排陪练      忠和在福建男排打了两年的主力。

1980年,福建男排要进行队员调整,1.77米的忠和因身高受限制,面临被调离的可能。

当时他心里不好受,写信给我爱人周宁安,倾诉自己的处境,希望我和爱人帮他拿拿主意。

我和爱人及时回信给他,让他先安心打球,别想太多。

后来,我爱人周宁安听省里体工大队熟悉的朋友说,省男排教练组在是否对忠和进行调整时,还颇费一番周折,教练组一致认为:我弟弟打球特别刻苦,纪律性很强,几年来,还从没遇见过陈忠和这样听话的队员,总觉得把陈忠和调整下去实在于心不忍。

但继续留下来做队员,身高又确实达不到建队标准。

最后研究,采取一个折中办法:他不再做队员,改做裁判。

忠和知道要把自己调去做裁判,又打电话给我和我爱人,我爱人听说忠和将去做裁判,便在电话里鼓励他:“只要自己努力,做什么工作都能受人尊重。

”并在电话里一再告诫他:“做裁判一定要公正,你是打球出身的,更应该清楚,在场上几声哨响,要是吹歪了,人家练了几十年的心血就全泡汤了。

”忠和听了回答说:“你放心,我会把工作做好的。

”1980年初,忠和正式离开福建男排,前往北京学习,开始从事裁判工作。

改变忠和命运的事情不久又发生了。

1981年,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来漳州集训,集训期间,有一天,袁伟民与当时在福建工作的戴廷斌闲聊时,无意间问起戴廷斌说:“我想找一个思想作风可靠,技术比较全面,个子也不要太高大的男队员来加强女排的训练,你有没有这样的人选?”   当初袁伟民是国家男排的二传手,戴是主攻手,一起在国家队共事,两人关系不错,戴廷斌一听袁伟民提出的条件,脑子里自然浮现出我弟弟忠和的谦逊形象,当即就说:“我有一个人,保证你满意。

袁伟民一听戴回答得那么肯定,便说:“行,你明天带来我看看。

”   第二天,戴就把忠和带到了袁伟民面前。

袁伟民一见陈忠和满脸憨厚的笑,便有几分好感,问了些陈忠和的个人情况后,当即拍板:“你马上来国家队报到。

”就这样。

忠和来到了国家女排,开始不为人知的陪打生涯。

此后,他经历了女排的荣辱,在中国女排的几任主教练执教生活里经历了从陪打、回省队到助理教练的起伏人生。

郎平力荐,从配角到主角      2001年11月3日,忠和被国家排球管理中心任命为主教练陈忠和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转换。

但他出任主教练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与郎平的力举分不开。

1999年3月,郎平因病辞去国家女排主教练一职,就曾力举我弟弟出任女排主教练,但一向低调的忠和还是婉拒。

2000年年底,中国女排再次考虑女排主教练人选时,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会议上,许多人都提出请外教。

郎平便在会上发表意见说:“我们国家是有女排主帅人选,不一定非请外教。

”由于郎平在中国女排说话很有分量,她的意见也就排除了中国女排聘请外教。

最后决定各省市比较好的排球工作人员都可以向排管中心报名。

不久,国家排管中心就收到了32个竞选名单。

当时我弟弟总觉得女排成败得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荣誉,担子重大,而且比他优秀的人也有,也就没有报名。

有一天,国家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在中心遇见陈忠和时,就试探他说:“忠和啊,女排主帅竞选名额报了32个,你不报一个?"   “我哪够条件。

”我弟弟以为徐主任只是随便问问,没有在意。

“你在女排工作了近20年,对女排的情况最了解,你不够条件谁够?你说说你对主教练一职有什么看法。

” 徐利又进一步试探他。

“我还真没想过这事呢?”忠和笑着回答。

原本想让忠和主动参加女排主帅竞选,没想到忠和对女排主帅的位置一点也不动心,这让国家排管中心的领导也有些为难。

不久,通过国家排管中心初步筛选,32名参选名单,只保留了5名候选人。

那些日子,许多人对我弟弟女排主教练一职无动于衷感到不解,遇见他都说:“忠和啊!人家跑前跑后,都想通过关系进女排主教练,你最有资格却无动于衷,怎么回事?”   我弟弟听到同事的问话,笑笑说:“我哪够做国家女排主教练的资格,你们别开玩笑了。

”尽管忠和对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一直保持低调,但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排管中心的领导对我弟弟的为人和经验都心中有数,都非常看好他。

2000年年底,忠和考虑到自己很久没回老家,想回家看看重病的母亲,就找到领导请假回家过年。

当他找到国家排管中心主任徐利请假时,徐利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竞聘表格给我弟弟说:“你先把这些表拿去填,填好后我就批假让你回家,表没填好请假条也别送来。

”   见领导把话说到这份上,忠和只好按徐主任的要求,把表填好送去。

果真领导给他批了长假,他也因此名正言顺地成了排管中心第六位女排主教练的竞争者。

2001年2月底,临近春节前几天,忠和突然接到原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从意大利给他挂来的电话,让他做好承担中国女排主教练重任的准备,说国家排管中心有意要让他出任女排主帅一职。

原来,就在我弟弟回家不久,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对女排主教练人选进行研究,并特意把郎平从意大利召回来参加选帅。

会上,郎平首先提出女排选帅的四条标准:一是年龄要在45岁以下;二是对女排最为了解;三是要在女排工作过,对女排的管理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四是对各国女排的技战术比较了解。

当时,参加选帅的专家一致认为郎平提出的四点要求,符合当时中国女排的选帅标准。

经过研究,大家觉得忠和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久,忠和就上任了。

重塑辉煌,微笑背后的艰辛      忠和虽然上任了,但许多人对他这位看上去满脸温和的人不抱很大希望,甚至对他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

其实很少有人了解忠和,他外表看上去温和,但内心却特别刚强,他是不会轻易表现自己的人。

他暗暗告诫自己:“要干就一定要干好!”   上任之初,他先对女排队员进行了大换血,有人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其实忠和有他的想法。

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2004年的奥运会,如果再用这些老队员,到2004年在年龄上偏大。

更重要的是,如果借别人的队伍,要改变打法比较困难,不能贯彻自己的思路。

于是,组队之初,他只留下了吴咏梅、陈静二三名老队员作为过渡,其余全是新面孔。

特别是在二传手位置上提拔了年轻的冯坤而舍弃了正是当打之年的诸韵颖,很多人都说忠和是乱点鸳鸯谱。

忠和也承认:“诸韵颖确实是当时全国最好的,也是最成熟的,但忠和觉得冯坤的身高1.83米,比诸韵颖高8厘米,拦网的时候有利多了。

冯坤的技术不够,可以通过训练来补。

而身高不够,你就是练到死也没办法。

后来,在比赛中证明了忠和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这次奥运会与俄罗斯的决赛中,冯坤曾数次拦住了俄罗斯队的高个子主攻手的进攻。

直到2001年年底,在世界杯国际赛上,中国女排一举夺冠,令国人对女排重新燃起了希望,人们也开始改变对忠和的看法。

尽管后来在2002年9月份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在半决赛中因忠和“故意输球”而引来一片议论之声,让我弟弟成为众矢之的。

一开始我弟弟也有些想不通,心里很委屈,也非常难受,打电话回来向我和我爱人倾诉。

我们只好安慰他,让他相信自己。

他很快就平静下来,继续率领中国女排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投身到训练中,甚至在漳州集训时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在2003年11月15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荣获冠军。

在许多人看来,我弟弟陈忠和总是面带微笑,其实他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除了在我和我爱人面前,他很少流露。

今年5月,女排回漳州基地集训。

龙海二中,也就是我弟弟的母校邀请中国女排与母校的排球队打一场比赛,我弟弟欣然答应。

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我打电话问他明天回不回龙海

一拿起电话,他就对我说:“姐,我心情不好。

”我弟弟可是很少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心情不好的,我一听,赶紧问他怎么回事。

他便告诉我,上午女排的主力队员赵蕊蕊在训练中骨折。

“姐,离奥运会只有三个月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当时,我一听,也为忠和担心。

第二天,尽管他率领中国女排回到母校进行了一场表演赛,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但还是能从他略显焦急的神情中,感受他心里的压力。

他一直担心赵蕊蕊伤病无法恢复,于是,第二天,他开始做另一手准备,选择接替赵蕊蕊的队员

他考虑来自天津的张萍尽管没有赵蕊蕊的高度,在前排拦网吃亏,但她后排防守好,发球有特点。

于是,他就让陪练加班加点,自己也守在一旁,对张萍进行魔鬼训练,为将来比赛做准备。

那几天他睡不好吃不香,好像有千斤重担压着他。

雅典奥运会,忠和还是力排众议让女排夺冠的砝码人物赵蕊蕊上场了。

没想到,女排第一局,赵蕊蕊再次负伤下场。

一时,忠和成了“罪人”,做姐姐的我也为忠和而揪心。

好在,一切都在忠和的把握之中,经过“精雕细刻”的超级替补张萍成了真正的主力队员

接下来,一场比一场发挥得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8月29日凌晨,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终于再次给国人带来一份惊喜,在奥运女排决赛上,以3:2战胜了老对手俄罗斯队,荣登奥运冠军领奖台,让国人为之振奋。

我做姐姐的除了欣慰还是欣慰。

弟弟今天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无数人在背后支持的结果。

弟弟自己的话说,大姐夫(周宁安)、许世通、戴廷斌、袁伟民郎平、徐利……少了一个,他都当不上女排主教练,更谈不上带领女排登上奥运冠军的宝座。

而今,我最希望的是见到分别近一年的弟弟忠和,希望他能重塑老女排辉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再次给我们带来惊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