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产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支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开放大开发带来了产业发展,也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钦州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城市,坚持把产业人才开发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落实措施,大规模培养引进各类产业人才,同步实现了人才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下载论文网      一、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产业发展,整体谋划产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钦州市从统筹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的高度,牢固确立产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把产业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钦州市工业区规划建设之中,做到制定发展战略目标优先考虑人才保证,制定政策优先考虑人才导向,谋划产业发展优先考虑人才培养,以人才优先发展推进钦州科学发展

(一)编制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石化、造纸、能源、冶金、粮油食品、电子、物流等临海产业群初步形成。

面对产业迅速发展人才开发滞后的严峻形势,钦州市把解决产业人才问题作为全市重大研究课题,多次集中学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确立了“产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

根据钦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从产业人才开发的整体性和长远性的角度,做好各类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编制至2015年临海大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从2008年起,我们先后研究出台了《钦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暂行办法》、《钦州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10多个人才政策文件,初步构建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激励评价和管理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

(二)建立人才发展资金保障机制。

钦州市研究出台《钦州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把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优先保证,并对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作明确规定。

重点支持解决全市性人才项目研究、人才高地建设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评选管理、人才慰问疗养等活动的经费支出,保证重点人才工作有序开展;重点支持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安家费、工资待遇补贴、生活补贴、家属安置补助等,保证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待遇得到及时兑现;重点支持解决“钦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奖”、“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奖”、“钦州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奖”等奖项的资金,激励创新创业。

目前,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每年按GDP增长速度逐年递增,形成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正常增长机制。

(三)构建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钦州市委认识到,临海工业迅速发展,到2015年全市人才需求总量将达17.68万人,当前在抓好急需人才的外部引进的同时,必须坚持外部引进和本地培养“两条腿走路”,加快构建符合本地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支持本地高校增设临海产业型学科体系,围绕临海核心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在钦州学院增设海洋学院,开展各类紧缺产业人才的培养。

积极筹办北部湾大学,大力支持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发展扩大;努力整合壮大职教资源,由市政府投入3.06亿元建设钦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对部门管理的机电中专、财经中专、机械学校等多所市内中专学校进行资源整合,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建设规模大、软硬环境好的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与区内外知名大学、企业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或投资办学,促使产业工业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通过搭建人才企业对接大平台,推动重点产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互动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委托式培养”,快速有效地培养人才,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创新个性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个性化服务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举措。

针对企业人才服务不同的需求,积极构建各类引才育才载体和平台,主动开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切实增强党委政府人才服务的针对性、高效性。

(一)坚持以小高地聚集高层次人才服务优势企业

人才高地是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载体。

钦州市对临海产业进行分类指导,运用政策、税收、项目等综合措施积极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直接参与对人才高地指导和协调,研究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措施。

发改委、财政、科技、国土、税务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支持重点企业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市财政每年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市本级人才高地专项经费,用于人才高地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及对科研项目等资助和扶持。

目前,已建立以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为载体的自治区级人才高地广西石油化工人才高地和以钦州港口集团公司为载体的东盟现代物流人才高地等10个市级人才高地

这些优势企业通过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了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65人,教授127人,副教授124人,博士172人,硕士研究生301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明显的高层次人才群体。

(二)坚持项目集聚研发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企业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主创新企业必须以项目为载体集聚一批创新团队,领衔科技项目攻关,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优势。

钦州市率先出台了《钦州市政府雇员和高级顾问管理试行办法》、《钦州市发展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试行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聘请发展战略咨询专家44名、政府高级顾问2名和专业技术类政府雇员4名,形成专家团队,围绕石化能源、粮油食品、电子冶金、港口物流、经贸金融和新技术等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建设,组织开展项目论证、筛选和研究,为临海产业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同时注重从科研项目、土地、融资、税收、人才等方面扶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自治区知名强优企业力顺机械公司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中,政府大力扶持公司投入2.5亿元进行异地搬迁改造项目建设,聚集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等30多名教授、博士或高级工程师,成立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年自主研发节能环保的产品20多项,产品畅销东盟国家。

华成自控设备是经科技部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以“不求最大、只求最好”的理念,聚集20多名技术人才,财政安排科研项目经费154万元,支持承担的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糖厂澄清工艺在线测控装置”,拥有5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国投发电公司承担的“等离子点火及配套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聘请黑龙江电厂和沈阳重型机械厂的7名国内技术专家,成功研发无油点火冷、热态启动技术装置,每年节约成本1100万元。

东油沥青公司聘请中国石油大学等专家,完成“苏丹三七区劣质原油生产道路沥青研究”项目,使公司年增销售收入6000万元左右。

通过政府扶持科研项目,逐步形成一批强而精的自主创新企业

目前,依托“三重一优”领域的有关单位已经建成了国家级实验室2家。

(三)坚持以实习基地吸引高素质人才支持传统产业企业

大学生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引进高素质产业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市委专门成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大学生实习基地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建设管理制度,创新高素质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以培养引进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传统企业改造升级。

根据临海产业发展战略,优先选择规模较大、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人才需求量较多、行业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2009年,确定金桂纸浆、港口集团、明利磷化工、恒荣钢铁、桂鑫冶炼等10家单位为首批“钦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落实见习岗位280个。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有计划地引进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

钦州港口集团公司通过“实习―就业”模式正式招聘58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计划引进1200名毕业生到公司实习,满足港口泊位吞吐量快速增长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需求。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营造识才用才、重才爱才的良好环境      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钦州重视抓好人才软环境建设以弥补人才硬环境先天不足,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努力以快速便捷、贴心关怀和真诚务实的服务措施,真心实意为人才改善条件,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一)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

对引才事项简化手续、特办速办是优化人才环境的重要举措。

钦州市成为全区引进国外智力行政许可延办授权试点城市后,已开展执行引进国外智力项目11个。

引进人才的招聘协议、人事关系代理、医疗保健、社会保险、户籍转移、出入境管理等事项采取限时办结的方式给予集中优先办理。

引进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采取补充养老保险、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提高人才的社会保障水平;对辞职、离职的外地高层次人才,其工龄合并计算,由用人单位补办养老保险,其技术职称随到随聘。

几年来组织企业组团赴全国相关院校举办人才招聘会7次。

通过集中招聘、快速办理通道,东油沥青公司由建厂初10多名骨干人才发展到目前的410多名,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由建厂初10多名技术人才发展到目前的300多名。

高层次人才的随迁配偶、子女就业就学给予优先安排、自由选择的优惠政策。

目前,已为中石油广西公司、国投发电等重点企业19名人才家属就地安置就业,189名人才子女安排就读本市自治区级示范中小学校。

加快推进人才引进安居乐业工程,率先规划建设北部湾国际人才创业基地,在滨海新区配套规划50亩用地、投资2.5亿元建设人才大厦、人才公寓、人才国际大酒店和人才公园为一体的人才居住休闲中心,项目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人才公寓建设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内开工建设,重点解决引进领军型人才的住房休闲,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着力完善人才关爱机制。

关爱人才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

钦州市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采取领导“一对一”联系办法,每位市领导联系一个企业或一个领域人才群体,通过上门走访、约谈联系对象等方式,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通报市情和有关政策,发挥他们在领导决策中的智囊和参谋作用。

如,建立拔尖人才评选等表彰制度,重新修订出台《钦州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每隔3年评选“经营管理拔尖人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技能拔尖人才”,给予每年3600元政府津贴,每年安排1次体检和外出疗养,优先安排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家属就业就读等,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和关爱。

积极推荐参评全国全区“劳模”和推荐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激发成就感和荣誉感。

(三)建立健全人才奖励制度。

奖励人才是后发展地区引进和集聚人才的有效办法。

人才级别层次进行政府补贴,根据《钦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暂行办法》规定,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每年2万—20万元的住房补贴和1万—10万元的安家费补贴等。

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50名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和安家费补贴103.5万元。

按综合效益给予政府奖励,设立“钦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奖”、“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奖”等奖项,对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经费资助的项目主持人,市财政按照资助经费额度的2%奖励,对年纳税大户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进行奖励。

几年来对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中石油炼油厂、东油沥青、国投发电、永盛锰业等6家企业160名高层管理人才给予奖励达236.2万元,有效地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今年出台的《钦州市加快引进领军型人才的实施意见》,对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一次给予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风投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

以优厚的条件为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以领军型人才引领钦州产业发展

当前,钦州正处在多重历史机遇叠加的发展时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各类人才创业的空间前所未有。

钦州将贯彻落实《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着力打造“2+6”人才体系,为钦州参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共广西钦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