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和护理

低温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护理。方法:入选4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温治疗。结果,亚低温组恢复明显好于常温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降低,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亚低温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改善,治疗期间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提高恢复良好率,明显改善预后,临床未见严重的并发症。使用简单,安全,可靠。   【关键词】亚低温脑血管疾病治疗疗效护理   在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中,因为病变损害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而高热致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从而引发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和各器官的衰竭[1],因此脑损伤中枢性高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亚低温治疗仪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并减轻脑损伤[2]。我科自2009年1月起使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HGT—200III亚型低温治疗仪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在脑血管疾病疗效护理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毕业论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因脑血管疾病引起高热入院的患者48例,其中脑梗死20例,脑出血28例,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体温在38.5—39.5℃之间。   1.2 治疗方法 常温对照组给予脱水,止血,给氧预防感染,保护脑细胞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冰毯平铺于两张橡胶单中间,橡胶单上铺中单,中单上端与患者肩部平齐,这样可使患者的背部;腰部;臀部都置于冰毯上,接触面积大。冰帽应安放合适,头部应抬高15度。接通电源,打开机器,根据患者体温调节预置的温度冰毯温度设置33—35度,水温4—10度,降温时间为2—7天,同时给予冬眠合剂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期间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颅内压等论文联盟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1.3 疗效观察 24h内体温降至37.5度以下为显效。48h内体温降至37.5度以下为有效。72h体温未降至37.5度为无效。亚低温组24例其中14例恢复良好占41.2%。常规组24例其中10例恢复良好占30.3%。治疗效果以亚低温组为优。   2护理 毕业论文   2.1 降温观察 开始使用冰毯时应使患者平卧,这样患者皮肤与冰毯的接触面积最大,有利于降温。一般将冰毯温度设定为32—35度,水温4—10度。病室的温度要求在15—20度,湿度40—60度。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度为宜,避免降温过快使患者出现寒战,增加耗氧量而加重病情。了解冰毯的运行状况及患者体温,慎防冰毯温度过冷过热。   2.2 生命体征观察 48例病人均采用心电监护仪24h持续监护,做好详细记录。如有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持续氧气吸入,氧流量4—6L/min,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7%以上。   2.3 意识及瞳孔观察患者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或四肢原来能屈动,现在四肢伸直内翻或无反应;或双侧或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另一侧瞳孔缩小均表示脑疝已经形成,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当患者由浅昏迷转为昏睡,四肢有屈动,或双侧或一侧瞳孔缩小,说明患者在恢复中,预后较好。   2.4 复温护理低温治疗结束后,复温前应先暂停冰毯,使患者体温自然恢复,同时逐步降低冬眠合剂的量,直至停用[3]。复温过程中应慎防复温性休克,急性脑水肿,反跳性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选择自然复温则可有效避免此类并发症。   2.5 营养支持 亚低温治疗期间需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由于基础代谢率低,对热量及水分的需要量相对减少,液体输入量不应超过2500ml/d,伤后24h内采用静脉输液,之后根据患者意识状况及胃肠功能的情况改为鼻饲流质,一次鼻饲流质饮食量不超过200ml,流质温度在38—42度为宜。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或者便秘情况发生。鼻饲前先抽吸胃液,证明胃管在胃内,并观察胃液的颜色,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4]。

3 讨论   3.1 亚低温32—34℃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且副作用小,其治疗机制是:⑴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⑵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损伤修复。⑶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摄取。⑷抑制白三烯生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⑸减少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阻断钙超载对神经的毒性作用。⑹具有抗感染、抑制代谢、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呼吸性碱中毒的作用。   3.2 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严格对患者实施24h连续监测,并注意有无低血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严格控制降温及复温的速度,应用冬眠肌松剂应特别注意调节其速度和用量,对患有严重心脏病、老年者和婴幼儿应慎用。      参考文献   [1]温光彩.亚低温治疗中型颅脑外伤的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5:876—888.   [2]江基尧.亚低温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治疗意义[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1,6(1)1—2.   [3]龙秋湖.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与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7):772. 毕业论文   [4]陈永东,唐铭璟,卢智珍.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6,34(5):73.   作者简介:卢卫娟(1979—),毕业于扬州卫校,现为靖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师 论文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