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运动员都是东北人 [王�:典型东北人,非典型运动员]

举办时间刚好撞上中国春节假期,央视以空前的力度全面转播,中国队的成绩又有新的历史突破……似乎是应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句话,温哥华冬奥会一扫“前辈们”在中国的低迷人气,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关注度   在中国,短道速滑冬运项目的明星流水线,在历届冬奥会上所得的全部九枚金牌中,短道速滑就贡献了七枚,李琰、张艳梅、杨扬,多年来,这条流水线造就了几代冬运领军人,而如今,王�在温哥华一次捧回三枚金牌,她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个名单上最耀眼的名字。

“我心里想的就是四块金牌”      “很多运动员一辈子都想不明白自己干的事是什么,国家需要你拿金牌,他就得第二,国家需要你拿奖牌,他就排第四,国家需要你进前八,结果他排第九,而我很明确,我和我们全队,就是冲着金牌来的,而且来之前,其实我自己在心里想的是四金,虽然我嘴上不能这么说出来,但我心里想的就是四块金牌

”   王�在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说了这样的话,她跷着二郎腿,双臂撑开,仿佛坐着的并非直播厅的沙发而是隔壁大姐家的热炕头。

拿下1500米的金牌后,王�和她所领衔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全部四个冠军。

王�在演播室里滔滔不绝,时不时还蹦出两句带有浓重东北味儿的英文“four metal”(四块金牌),然后自顾自嘟囔着:“哎呀我这英语说的是越来越好了。

”   充满表演欲的性格颠覆了我们一直以来对运动员的传统印象。

当杨扬告诉她很多人都热切地期待着1500米这块金牌,所以周洋被罚下时美国教练组曾经有几秒钟的欢呼雀跃,还以为被罚下的是王�,她竟若无其事地说:“那他们有点儿做梦了。

”   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自信心来自于超强的实力,王�夺得500米金牌时采用的是“博尔特式撞线法”,直接把“霸气”两个字贴在了脑门上。

好事多磨地拿下3000米接力的金牌之后,王�不可避免地被媒体问到自己的想法,她的说法依旧充满个人风格:“这块金牌就该是我们的。

要是她们不犯规,那最后两棒我和周洋(女子1500米金牌获得者)超她们还不是手拿把掐(东北方言,指非常轻松)的呀?”      都灵夺冠曾高呼“报仇”      1985年出生的王�从10岁就开始滑冰,用国家队教练李琰的话说,这是个个性十足的孩子,她的天赋和潜质显而易见,但是怎么帮助她发挥,对于教练来说,是个挑战。

温哥华冬奥会成为与“体操王子”李宁比肩的“三金王”后,自然不会再有人质疑王�在短道速滑领域的王者地位,但是王�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少年得志的经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让她饱受质疑。

年轻气盛时,王�曾有过很多过激言行。

早年在省队时,由于对训练方法不满,王�就与教练有过争执。

2005年的全运会上,被判罚下的王�竟当众对裁判表示不满,现场上演了“怒摔冰鞋”的大戏,赛后她还一度拒绝参加随后的接力比赛,在教练和队友的规劝下才最终重返赛场。

2006年都灵夺冠后,她竟然又高喊为某位国家队的男队员“报仇了”,一度也引发轩然大波。

但这些经历都没有令王�付出惨痛代价,直到2007年,一场“停赛风波”差点断送了王�的王者之路。

2007年1月的亚冬会后,王�面对媒体语出惊人,质疑国家队战术,甚至表示将主动提出到地方队训练。

这次过激行为让国家队忍无可忍,最终王�被处以禁赛重罚。

至今在网上搜索王�的博客,最近更新的文章仍是三年前的那封道歉信,“我在生活中变得不去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

”      “她让我知道500米该怎么滑”      禁赛风波让王�的人生泾渭分明,那以后她无论是在比赛场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显出大将风度,甚至在温哥华上演了事后被媒体评为“最感人瞬间”的跪拜一幕――500米决赛现场,王�冲过终点线后跪在冰场上,冲着李琰的位置两度叩首。

事后王�坦诚地说:“这是我感谢教练的方式,她让我知道了短道速滑500米到底该怎么滑。

这两个头一个感谢教练、一个感谢我的领导、我的队友、医务人员。

”   当事人李琰当然也充满感慨:“你们都知道,她原来不接受我,后来到接受我、支持我,再到奉献,比赛时她还会说,教练你说什么我会全力去做。

”   北京时间3月2日,参加温哥华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返回到北京,飞机刚抵达首都机场,一场欢迎仪式就草草举行。

王�自然是最受瞩目的明星,代表全体教练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发言,三块金牌同时挂在脖子上让她的样子看上去有点憨态可掬,不过发言还是大方得体。

但我们所熟悉的那个王�依旧随时可见。

温哥华时间2月28日清早,王�依然重感冒,咳嗽着在奥运村溜达,被媒体逮个正着。

她说经过之前一整天的卧床休息,“今天终于能爬起来四处祸害了”。

(摘自《看天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