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对术后病人疼痛的整体护理

【摘要】为接受治疗而住院的外科患者,不论是急诊入院还是选择性住院,当要接受手术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对手术后疼痛产生不安和恐惧,对病人疼痛进行正确评估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术后疼痛 评估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17—01   疼痛护理已在医学领域中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疼痛不仅给人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观念已逐步渗透到术后疼痛护理工作中,因此,对病人疼痛进行正确评估和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解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我院外科护士的重要职责。

1 健康教育   对已确定手术时间的患者即开始术前指导,详细讲解手术特点,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的特征和时间。

主动关心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2 手术后疼痛的观察   手术后患者常在麻醉药对机体作用逐渐消失时,感觉开始恢复,疼痛逐渐加剧,出现痛苦面容,面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等体征。

表现出汗、呻吟、不敢移动身体、不敢咳嗽。

全麻患者在手术后2—6小时疼痛最强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4—12小时疼痛最明显,24—72小时疼痛逐渐减轻,如疼痛继续加剧,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或梗阻等并发症,   3 评估   手术后疼痛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有个体差异。

客观地判断疼痛的程度较难,最主要是早期发现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对其作出客观定量评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3.1 评估方法   3.1.1 数字疼痛评分法:由病人自评(10分制)即0级为无痛,1—3级为轻微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10级为重度疼痛

3.1.2 文字描述评分法:用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拍的疼痛及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病人准确描述自己的疼痛

3.1.3 面部表情测定法:采用六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

3.1.4 监测病人的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

3.2 影响评估的因素   3.2.1 对疼痛护理不重视   3.2.2 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3.2.3 未掌握正确评估方法,使评估准确   3.2.4 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4 护理措施   4.1 加强疼痛教育,更新护理观念:迅速有效的减轻疼痛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士的基本责任。

护士应该变过去认为“有些疼痛是正常的,要求病人忍耐疼痛,认为这样比较安全”的陈旧观念。

护士应尽力提高疼痛护理水平,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通过密切观察和提供适应的止痛方法,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

4.2 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知识和技能:在对各种疼痛控制过程中,疼痛评估是首要环节,全面评估疼痛应从病人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

自我报告包括疼痛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行为反应包括病人表情、体位、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

护士要不断学习疼痛控制的新知识,学会准确使用各种评分工具,并正确地指导病人使用。

不仅病人报告在休息时的感觉,而且也要报告在一般活动,如咳嗽、呼吸、翻身的起床时的感觉,护士只有准确地掌握了评估技能,才能准确评估疼痛,及时给病人止痛。

4.3 疼痛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

①松弛和意象干预:松弛指应用某种身体活动如节律性呼吸或有规律地按顺序使肌肉紧张和松弛,以达到减轻或减少环境刺激、肌肉紧张、情绪紧张和疼痛感觉之目的。

所谓意象是指运用有目的的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借此减轻疼痛

②心理治疗:对象应选择文化水平高,年轻、有学习接受能力,治疗愿望迫切,无明显性格障碍者。

首先应教育患者,使其改变对药物副作用及耐受性的认识;再通过疏泄和安慰,即护士在耐心听取患者病情和情绪的感受时,充分表达同情,给予适当安慰。

在此基础上,用暗示、松弛治疗法,例如播放轻音乐、动画片等心理治疗的特殊方法。

4.4 做好病人教育:内容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疼痛治疗对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意义。

建立疼痛宣传小册子,是宣教工作更有效。

通过教育,可消除病人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稳定情绪,增加病人的信任、安全感。

有利于减少术后病人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症病人的舒适和生存质量。

4.5 体位的变化:手术中长时间的压迫同一部位引起的疼痛并不少见,术后保持舒适的体位,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而且可促进呼吸循环及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肠蠕动,根据病情可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4.6 药物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杜冷丁(哌替啶)是人工合成镇痛药,为目前常用镇痛药之一。

皮下或肌内注射后,10分钟即可产生镇痛、镇静作用,同时又抑制呼吸、镇静、缩瞳作用,还可扩张外周血管引起血压下降,所以应观察病人的意识和呼吸、血压。

3. 效果   3.1 病人在接受护理措施后疼痛感觉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改善,自我感觉舒适,能轻松参与日常活动。

3.2 病人的忧郁、焦虑程度缓解,休息及睡眠的质量较好,食欲增加。

3.3 病人保护性体位,面色苍白,出汗等疼痛的症状减轻或消失。

3.4 我科实施护理措施后,病人疼痛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不断完善,护士护理病人疼痛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正确评估疼痛,采取有效止痛措施,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