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柳人工繁育技术

红毛柳是北方特有的珍稀乡土树种,为高大落叶乔木,多生长于河流或湖泊湿地,具有护堤固岸、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其因枝条纤细而长,木纤维细长而柔韧;又因幼枝期枝条全身色泽鲜红,不变色,故而得名红毛柳。红毛柳是极好的柳编织手工艺原料,更是很好的观赏树种,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苗圃地选择及土壤改良。

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择地势较平坦、靠近水源或地下水位高、交通便利、离电力能源较近的沙壤土壤土,最好是已熟化的土地。在五岔沟林业局经营区域内,沙壤土质的地类很少,故该试验圃地选择为壤土地块,更适于将试验成果转换为生产力。

2.规划整地、土壤改良。

选好圃地后,为保证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和代表性,按试验总体思路,首先,对圃地进行全面规划,划分出各类等面积的试验大区;在各试验大区中,再划分出等面积的试验小区,同一类型同一方式的试验小区在各自的试验大区的5个不同区位,分别选留5块同等面积的试验样地。同时,对各试验大区、各试验小区及各试验样地进行挂牌管理,以利于鉴定区分不同方式育苗的试验成果。

整地一般在育苗前一年的夏秋两季进行,深耕重耙细耙。同时,留好对照试验大区,按规划对土壤进行改良,并使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圃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扦插前1周,用3~5果尔溶液对圃地进行全面覆盖喷洒,达到及早灭草效果。

二、种条(穗)的采集。

1.采集时间及种条(穗)的选择。

天然红毛柳种条(穗)的采集时间一般以树液尚未流动的严寒冬季为最佳,大约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份,此时树木处于休眠期,营养、水分、生命力保留存储最为旺盛。选择的种条(穗)应为干形匀称、通直且长,地径超过1.3厘米,色泽鲜润,芽苞发育饱满的幼嫩长枝条。

2.种条(穗)的储藏。

刈割后的种条(穗)应马上浸湿并沙藏在冬贮窖内。无条件时,也可以浸湿后沙藏于地下。

最好储藏种条,待要扦插时,提前剪切种穗,当天扦插当天剪切,不存储备。如此可更好地减少种穗的营养及水分的流失,提高扦插成活率

三、种穗处理扦插

1.种穗处理

扦插前,按规划对种穗提前进行科学处理。采用ABT生根粉、萘乙酸、吲哚丁酸3种生长激素,并分别以3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以及清水浸泡等方法,对种穗进行促进生根处理,以提高种穗根系生长能力,继而提高扦插成活率

其中,lOOppm浓度的药液浸泡种穗基部时间为2.5小时;200ppm浓度的药液浸泡种穗基部时间为1.5小时;500ppm浓度的药液浸泡种穗基部时间为1小时;清水浸泡种穗时间为4小时;另外安排了一组未经过任何处理种穗作为对照。水温或水溶液温度最好在13℃以上。

2.种穗扦插

扦插前1周,用3~5的果尔水溶液对圃地进行全面覆盖式喷洒。1周后,视墒情再扦插,气候干旱时,应浇灌后扦插扦插密度在每亩7000穗左右。

四、田间管理。

1.浇水。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微喷滴灌。在扦插一定面积后,对扦插区域浇透水,封垄,如此接续。圃地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需进行浇灌。

2.除草。

因杂草种类繁多,生长旺盛,生命力极强,化学除草很难实现全面彻底消灭杂草,并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遭受药害死亡,故该试验全部采用人工除草。[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3.抹芽。

要根据培育苗木的用途目的确定是否采用抹芽措施。对用于造林的苗木,要及时进行抹芽或打权;对用于再做种条种穗的,应根据枝条芽苞的发育情况来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抹芽措施。

4.施肥。

苗木出齐并长至5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1次施肥,施肥量为每亩15公斤,施用尿素及钾肥、磷肥的混合比为4:3:3的化学肥料。第2次施肥为苗木木质化前的一个半月,施肥量不超过每亩10公斤,施用上述混合肥料。

5.刈割或留床。

根据繁育苗木的用途目的而确定。刈割时间一般为12月中旬至次年的1月份。对刈割后根苗需留床的,漫灌后封垄;对用于造林的根苗,若是当年起苗窖藏的,起苗时间以10月下旬刚上冻时为最佳;如果是次年4月末起茁,最好浇1次封冻水。

五、扦插成活率苗木生长情况调查。

根据20062009年连续4年的重复试验、跟踪调查,并对试验期及各年度不同方法的扦插成活率苗木生长因子的加权平均统计,扦插基质为土壤改良的沙壤土质、应用ABP生根粉lOOppm浓度浸泡处理2.5小时的种穗生长最佳,扦插成活率达88%,苗木平均生长高度206厘米,平均地径1.5厘米。其次,效果较好的是吲哚丁酸200ppm浓度浸泡1.5小时处理种穗扦插成活率达79%;苗木平均生长高度198厘米,平均地径1.3厘米。效果处于第三位的是清水浸泡4小时处理种穗扦插成活率73%,平均生长高度195厘米,平均地径1.2厘米。效果最差的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一组,扦插成活率仅为11%,平均生长高度163厘米,平均地径0.8厘米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