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摘要:针对东北垄作区大豆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优化组合大豆“垄三”栽培等多项农艺措施,设计了一种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该机适用于大豆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变量施肥、高速气吸精密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为大豆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播种机的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机构,并对该机的播种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该机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大豆精量播种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适应性,旨在为东北地区大豆精量播种机技术的改进和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大豆;精量播种;设计;试验   中图分类号: S224.22 文?I标识码: A DOI编号ki.jlny.2017.21.023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国五大主产区中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其年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全国的40%以上。

东北垄作区的大豆种植模式主要有两种:“垄三”栽培技术及其改进栽培技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部分地区还采用了小垄密植栽培技术大豆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豆产品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式,受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年产量连续下降、产业发展态势日益恶化,因此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培育高品质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是确保大豆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在国外大豆种植基本实现生产机械化的情况下,国内仍依赖进口机具及小型机械化为主的方式,导致我国大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实现高效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大豆行业提升竞争力,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外的播种机普遍使用精密压铸加工、液压控制、电子监测等先进技术以及新型材料,国内则应用较少。

国内研发的播种机多以小型机为主,而大型机多为改装机,通常缺少液压、光电、通讯等技术综合应用,高端技术含量较低。

综合对比,我国大豆播种机具技术及产品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

1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1.1播种机的总体结构   该机主要由机架、地轮、风机总成、平行四杆仿形机构、变量施肥系统、气吸式精密排种器施肥铲、开沟器、覆土镇压组合、划印器等组成。

主梁采用三点式悬挂机构,在主梁两侧对称安装两个传动地轮,每个传动地轮带动各自排种器转动,整机作业时可一次完成开沟、分成深施肥变量施肥)、精密播种漏播监测)、覆土、镇压等作业。

整机结构,如图1 所示。

1.2工作原理   机组工作时,施肥开沟器进行开沟,由步进电机通过链条驱动排肥轴转动,排肥盒排下的肥料经排肥管施到土壤中,实现变量施肥;地轮转动并且通过链轮、链条驱动排种器转动,同时播种开沟开沟,在风机的作用下气吸式排种器排出的种子经导种管进入种沟内(漏播监测系统进行监测报警),经覆土镇压组合部件将种子掩埋并压实。

2 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分析   2.1气吸式排种器设计   精密排种器作为精密播种机的关键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

通过改进及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气吸式排种器,主要由气室壳体、排种盘、充排种器盖、吸风口和清种装置等组成。

是利用气室的负压产生吸附力将种子吸附到排种盘上工作的。

气室壳体与排种圆盘配合形成真空气室,气室边缘安装有密封圈,防止漏气。

排种盘是垂直的圆盘,盘上开有气流通道孔。

为了防止种子出现架空现象,设有搅种轮,来促进充种室内种子的扰动,以提高种子的囊种率,从而降低漏播率。

通过清种装置可以实现精密播种的单粒播种需求,见图2。

2.2变量施肥系统设计   设计了变量施肥系统(如图3)所示,系统由DGPS、处方数据库、CAN通信电路、微控制器、速度传感器、电机驱动器和步进电机等组成。

工作时,控制器基于航位推算的方法获得地块位置识别信息,读取预存储地块的处方信息,控制器同时接收测速传感器的信息,根据施肥量控制公式,输出脉冲给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驱动步进电机运转。

步进电机通过链条驱动排肥轴转动,实现变量施肥

同时,微控制器将机具作业速度、地块编号和施肥量等信息通过CAN通信网络发送给监控终端。

变量施肥监测软件界面(如图4)所示,界面左侧显示当前机具所在网格的编号、作业的面积、工作时间和当前时间等信息,中间显示当前机具的作业速度、排肥轴的转速、施肥量和施肥量历史曲线信息。

当监控终端收到信息时,指示灯闪烁,指示监控终端的通信状态。

暂停按钮用于暂停变量施肥作业,用于机具在地头转向等特殊情况。

2.3漏播监测系统   设计了精密播种机工作状况实时监测系统,种箱中的大豆种子由排种器排出,落入输种管,经由开沟器落入种床完成播种

种箱料位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种箱底部,输种管种子流监测传感器安装在输种管中上部,开沟器堵塞监测传感器安装在开沟器上部,见图5。

3 田间试验与结果分析   3.1 试验地条件   2016年5月10日,在黑龙江省勃利县试验示范基地,进行该机的田间试验(如图6)。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土壤类型为黑壤土,土壤含水率为25%,墒情适宜,前茬作物为玉米,地面根茬经过粉碎处理并起垄,达到无残茬、无漏耕,平整细碎,达到待播状态。

试验样机由黑龙江省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出厂检验。

3.2 试验方法   依据GB /T 6973—2005《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播种前先对播种机的排种量、株距、行距、播种深度、施肥深度等进行调整,调试之后,拖拉机以前进速度为2.0m.s—1(7.2km/.h)工况下进行播种试验,对变量施肥播种机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播种性能,施肥一致性及变量施肥控制精度,漏播报警检测精度等。

3.3试验结果分析   将试验数据统计,计算播种性能(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播种深度合格率)、排肥性能、电子检测性能,见表1。

由表1可见,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的粒距合格指数86.82%,漏播指数8.86%,播种深度合格率92.44%,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4.80%,变量施肥控制精度97.32%,可精准控制施肥量,满足排肥性能要求,漏播报警监测精度98.52%,说明该播种机具有良好的播种均匀性,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适应性,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4结论   针对东北垄作区大豆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该机适用于大豆垄上栽培技术,可一次进地实现变量施肥、垄上精密播种(电子漏播检测)、覆土、镇压等作业,为大豆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设计的单腔双盘气吸式排种器,可实现单垄双条播的方式;设计的变量施肥系统,可根据处方图按需变量施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设计的漏播监测系统,可在播种时对播种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报警,保证了机具的作业质量。

通过样机的田间性能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大豆变量施肥播种机,作业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的规定,能够满足东北垄作区大豆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确保了粒距均匀性和播深一致性,且变量施肥控制精度准确,漏播报警检测精度高。

旨在为东北地区大豆精量播种机技术的改进和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晓刚,刘伟,余永昌.我国大豆精量播种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大豆科技,2012(05):39—42.   [2] 李杞超,姜微,陈海涛,等.大豆平作密植精密播种机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大豆科学,2014,33(02):184—189.   [3]贾洪雷,王文君,庄健,等.仿形弹性镇压辊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5,46(06):28—34.   作者简介:赵文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