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探险节目独行侠 [“探险双雄”80天徒步穿越撒哈拉]

飞豹费宣撒哈拉平安归来,称得上是中国探险史上的空前盛事。

国家旅游局、云南省政府等纷纷发来贺电,加拿大、美国、德国的探险团体也先后发来贺信,祝贺中国人第一次自主完成了对撒哈拉沙漠穿越与科学考察。

掌声渐歇、鲜花淡去,80天惊心动魄的穿越故事却越发让人难忘。

探险家“失踪”的背后      金飞豹费宣的相识本身就是个意外。

费宣,60岁,地质学家,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经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飞豹,46岁,职业探险家,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探险娱乐旅行社法人、知名的商业户外活动策划师。

他们的简历中,除了同是云南人,同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并没有特别的交集。

直到2008年,费宣正式从云南省开发投资公司董事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两个人才有了第一次会面。

但正是这次意外的会面,让喜欢读书,以凡尔纳、海明威、罗曼罗兰、格瓦拉等人为心中榜样的费宣和喜欢听莫扎特,热衷于在最纯净的天空下感受生命广度的金飞豹一见如故。

2008年4月,在一间被霏霏春雨浸润的咖啡馆里,两个人思想交锋,心情激荡,定下了他们的第一次合作规划:“探险三部曲”――徒步穿越格陵兰冰盖、撒哈拉沙漠和亚马逊雨林   意外的相识让费宣退休后的生活变得波澜壮阔,而金飞豹的极限挑战也不再孤单,甚至还增加了科考与环保等深层的内容。

更重要的动机是,金飞豹费宣,要让这些世界级的探险圣地,首次留下中国人自主穿越的脚印。

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地跨11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将非洲大陆分割成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北非和南非两部分。

自从1901年英国探险家勘探出第一条穿越路线以来,撒哈拉一直是探险者心中最富魅力又无比凶险的所在。

不过,这里最考验探险者的并不是极端的沙漠气候,而是复杂的语言、文化、政治环境。

2009年5月16日,金飞豹费宣探险真正开始穿越沙漠的第二天,意外就发生了。

虽然两位探险家携带了最先进的海事卫星通讯和图文传播设备,昆明的探险联络中心还是突然失去了和他们的所有联系。

整整三天,他们的家人彻夜难眠,各有关部门、亲友来电不断,新闻媒体议论纷纷,安排全程的英国探险公司和阿尔及利亚境内为金飞豹费宣提供向导及驼队的接地公司也一筹莫展。

联想到以往因恐怖分子和黑帮匪徒劫掠而导致的游客“失踪”案件,整个探险活动笼上了一层阴云。

昆明急,金飞豹费宣也急。

5月15日进入阿尔及利亚南部沙漠后,他们俩发现3位本地向导中只有一位能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和词组,即将深入沙漠腹地的探险竟然只能靠人的身体语言来进行交流!无奈时间紧迫,来不及找英语向导了,咬咬牙,出发!第二天,殿后的向导还不曾向两位探险者介绍骆驼的习性和沙漠穿越的注意事项,就发现金飞豹费宣已经偏离了路线,等找回了两人,一贯走“正确路线”的骆驼却早已跑得不见了踪影。

以往骆驼也偶尔“消失”自己去寻找水源和食物,但它们总能及时地跟上大部队,但这次这两只“识途”的骆驼,却背着珍贵的通讯设备,整整消失了3天!   顶着越来越强烈的孤独感和越来越巨大的心理压力,费宣默默观察着霍加尔山区的地质地貌,金飞豹规规矩矩地拍照,两个人时刻包裹头巾,尽量挨着向导且不表露自己的东方面孔,只有带路的向导比划着安慰大家:骆驼一定在前方等候,沙漠里没什么人,东西一定不会弄丢的!   意外的结局在第四天傍晚来到了,大家突然发现,两匹骆驼真的就在前方静候,物资装备完好无缺!一个卫星电话打回家,满天乌云散尽,“平安”两字字字重有千斤。

触摸久远的历史      也许撒哈拉沙漠也觉得自己的玩笑有点开过了头,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意外的收获接踵而至。

5月24日,费宣照例拿出他的三件宝:地质锤、放大镜、地质罗盘,投入寻找岩石标本的工作中。

渐渐地,16年前那种感觉又从心头升起,所有的标本部指向两个字:金矿!   从容不迫地验证,费宣最终确定,眼前的沙海中的确存在两个大型金矿。

无言的欣喜之后,是惯有的从容淡定。

费宣自1969年从昆明地质学校钻探专业毕业后,40年里从未真正离开野外地质勘探工作,行走就是他的使命,发现成了一种必然的结局。

1993年,受地矿部的委托,费宣在西澳大利亚的沙漠里工作了将近一年,曾找到储量一吨左右的金矿。

对自己的“黄金缘”,费宣笑着说,“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户外探险、旅游的概念,一双黄球鞋走天下。

这次的发现条件要好得多,结局是偶然,也是必然。

”   好事还没有结束,5月2 5日,两位探险家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头撞进当地图阿雷格人各部落间难得一见的赛驼盛会。

重达四、五斤的缠头、踏着小碎步的“驼术”表演、女人们为赛驼高手发出的巨大欢呼声……一切的一切,让沙漠民族民俗志中都难得一见的场景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两位中国探险者眼前,让人惊异地发现沙漠民族的野性竟与草原民族出奇地相似。

思乡心切,康尼提出带金飞豹费宣顺路拜访他的家人,两位探险者竟就这样又获得了近距离观察图阿雷格部落生活和习俗的机会……   5月26日,康尼陪着金飞豹费宣到一片岩壁下乘凉,猛然发现巨大的岩壁上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

栩栩如生的长颈鹿、骑着马牵着狗的猎人,欢庆的人们以及高大的植物等等,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狩猎欢庆图。

著名的撒哈拉岩画就这样清晰地、完整地把撒哈拉史前部落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两位探险家的眼前。

费宣高兴得像个孩子,60岁的他是队伍里最年长的一个,但是精力旺盛得让年轻的向导自叹不如。

费宣认为这些岩画是撒哈拉地区几次明显的干燥期和湿润期的交替变化的见证。

从各种岩石标本可以看出,至少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撒哈拉地区还处于高温潮湿气候。

雨量丰沛,草木繁茂,湖河充盈,水域面积达到最大……数千年问的沧海桑田,竟只在这聊聊几笔之中化作可以触摸的历史。

不该上演的“谍战大片”      最大的困难出现在整个穿越的尾声。

2009年的5月底至6月初,因为签证问题,金飞豹费宣被困守在阿尔及尔长达十余天。

6月10日,金飞豹费宣第八次来到埃及驻阿尔及利亚的使馆门口,试图拍照以“纪念”一下这个往返多次的大使馆。

拍照受到警卫的干涉后,不过5分钟时间,警车轰鸣、警笛大作,两位探险者就被大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包围了。

费宣说,当时的场景犹如置身“谍战大片”,心里反而很平静,虽然语言不通,但知道一定是误会了,相信只有心平气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警察局中,费宣与金飞豹耐心地说明 了身份,并解释了不知道当地有使馆门前不能拍照的规定。

两人还主动地与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取得了联系,又签署了一堆文件后,被扣留了护照,放回旅馆休息。

本以为已经息事宁人,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去警察局领取护照的时候,一个神秘的“中间人”出现了。

他领金飞豹费宣进入一个单间,先是痛陈问题严重,后提出可以用10万美元从中疏通解决,得知两人不肯付钱后,又是警笛大作,两人随即被押上了囚车,直接送往法院。

法庭上,“被告”金飞豹费宣被告知在使馆门前拍照违反了阿尔及利亚的法律,两人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动机和考察行为始终被怀疑,“案件”要于7月1日正式开庭审理,之前两人要被拘留,不准离境。

危急时刻,中国驻阿大使馆的两位官员及时赶到,向法官详细解说了金飞豹费宣考察活动的目的和社会影响,终于取得了对方的理解,宣布把金飞豹费宣当庭释放。

回过头来看,两人得出的结论是:撒哈拉穿越的先决条件就是对当地政治环境的尽量准确和充分的了解,否则,会引来难以解释甚至危及生命的误会。

撒哈拉只是一个起点      回首横穿非洲六国、全程7500公里的整个穿越过程,两位探险家的默契配合处处展现。

飞豹出色的商业户外探险策划使云南的本土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展示,笔下的博客受到数百万网友追捧,手中的相机使云南博物馆的“撒哈拉图片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费宣手中的地质锤让人们发现了撒哈拉辉煌的历史和巨大的潜力,也让人们警醒不加治理会带来多么的严重沙漠化问题。

撒哈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也有贫瘠的生存环境与社会变革、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但这里无疑是一片值得珍惜与回味的热土。

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整个穿越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是在尼日尔河上最大的内陆湖――德博湖边,没有蛋糕和鲜花,没有星级的设施与服务,赞宣却得到一份最珍贵的60岁生日礼物――抬头是茂密如河流、森林的星河,不远处是波光闪闪的德博湖。

“这个生日真是值啊,得到了这么一份大礼。

如果不是来撒哈拉,那么我60大寿的礼物难说就是一份退休通知书,我剩下的人生路说不定就是在遛鸟逛公园中度过。

”   而作为全世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登顶全球七大洲最高峰并穿越南北两极极点的资深探险家,金飞豹的感触犹深,与费宣一起合作,探险不再是个人的孤立的事,而成了一种社会科学与奋斗精神的载体。

他至今记得费宣坐在船头眺望,对他说:“飞豹,我的职业生涯是结束了,但我的人生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我觉得身上充满了激情。

我决定,不到70岁绝对不会停下脚步,我要完成我们的‘探险三部曲’,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圆满的”。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