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小蕙:中怡战略

成立第一年即告盈利,连续七年年均增长在50%左右,虽然不是最早涉猎相关业务却在不长的时间里成长为行业龙头之一,背靠两大世界行业龙头却坚持自主的创新之路……这就是一家以企业风险管理资讯及保险经纪为核心业务的合资企业――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怡公司)的成长之路。

毕业论文网   也许在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与美国怡安集团公司(AON)牵手成立中怡公司之前,能想到保险经纪业务的巨大行业空间,但肯定想不到公司会增长如此迅速。

中国保险经纪公司经过十年的探路与发展而实现了整体的盈利之后,分析人士皆认为保险业的下一个黄金十年正在开启。

布局      2011年1月15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怡公司董事长邬小蕙和其他九位企业家荣获“2010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她也是在保险行业唯一获奖的企业家,某种程度上,这也标志着中怡公司业内最具代表性地位的确立。

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邬小蕙毫不讳言背靠世界两大行业领袖中粮集团与怡安集团而带来的在渠道、技术等方面的先天资源优势,她也坦言,中怡公司能在七年中成长为行业的龙头,创新的理念与专业人才的储备也尤为重要。

实际上,探路中国保险经纪业务的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启。

从2000年我国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至今,整整十年。

彼时,中国保险业的中介还只存在代理人,代理人与保险人是一方,投保人则单列一方,这与“规范的保险市场应由保险主体(投保人、保险人)和保险中介(经纪人、代理人、公估人)组成”的国际惯例不符。

一条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探路,也因此悄然展开。

“国内非寿险业务中,非车险的保险业务占的比例很小,仅为30%左右,但是在发达国家要占到60%以上。

中怡公司总经理周吴明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

正是因为看中了中国保险经纪业务的巨大空间,才让两大世界级的企业最终联姻。

事实上,在中怡公司正式成立之前的2000年,相关的合作意向就已经在中粮怡安之间确立。

中怡公司的正式成立时间为2003年11月,其外方股东怡安集团(AON),是全球最大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而中方股东中粮集团,亦在打造全产业链方面优势明显,两家在规模与资源皆具有巨大优势的公司保险经纪业务方面的探路,不仅让人浮想联翩。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经纪人的出现,将有利于调适和平衡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冲突。

伴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逐步接轨和国外的著名企业进驻中国的趋势,类似业务面临广泛的发展空间。

作为合资企业中怡公司,诞生时机适逢中国正式加入WT0(世界贸易组织)之初,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跨国企业自然而然成为其业务的主要来源。

在顺应国际形势的前提下中怡的布局亦逐一落子。

2005年,中怡保险成立北京分公司,开启了全国布局的第一步,2007年10月,中怡公司提升了海外投资咨询服务,实现从“引进来”的单项服务向“走出去”的双向服务模式的转变。

领跑      从2003年中怡公司成立起担任董事长至今的邬小蕙,也是中粮集团总会计师兼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不难看出,中粮对于保险经纪业务的重视和期望借此布局国际化的筹谋之路。

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2005年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在2005年中怡公司就已跻身当期保险中介公司收入排名前十。

而到了2008年,相对的后来者中怡公司保险经纪机构的排名中已经稳居第二,仅次于国家电网内设的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某种程度上,中怡公司也成了后来者模仿的标杆之一。

在2004至2010年七年问,中怡保险的平均年增率保持在50%左右。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资料显示,中怡公司2010年前三个季度的保险经纪市场营业收入占全国的5%以上,在国内同行2009年度和2010年前三个季度排名中均保持三甲地位。

背靠大树好乘凉,中怡公司取得“起步即领跑”的成绩与怡安的“怡安全球客户网络”(AGCN)的服务模式和中粮在国内的渠道资源密切相关。

全球500强企业中国纷纷落户,成了中怡保险最初的营收来源。

“运营第一年即实现盈利是不足为奇的”,周吴明说。

尽管中怡公司有着为行业啧啧称羡的资源背景,但实现领跑靠的不光是这一点。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评估中怡公司,完全符合一流企业的标准。

而在中怡公司董事长邬小蕙看来,中怡公司的领先更多是在于专业领域的优势。

从最初的1个办公室寥寥数人,到业务涉猎到众多行业并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且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成都等主要城市均设有分公司中怡公司只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

大都具有国外的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在周吴明总经理眼中,中怡公司的300多名专业人员堪称“白领中的白领”,既有行业背景,又有专业背景,实为“人才高地”。

据了解,周吴明本人即拥有荷兰DELFT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并拥有在国外从事和保险业务相关要职的履历,甚至无须经纪人资格的市场总监职务,聘任的都是中国入世的谈判官。

这无疑是中怡公司的人才优势。

“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我们也可以做,这才是比较优势”,周吴明分析。

创新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实现吸引外资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关,又一个历史被突破。

而根据北京大学教授黄益平的预计,中国的对外投资也正面临如火如荼的增长趋势,到2015年,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有可能从现在的1:2发展到1:1,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与此同时,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丝毫不会放缓。

客观而言,如果说前十年保险经纪业务的发展是让企业企业家们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咨询的重要性的话,那么未来的十年则是从侧重宣传普及转化为专业化市场的激烈竞争阶段。

那么,对于商业市场触角广泛、面对已经开启的新时代,中怡公司将何去何从?   从邬小蕙和周吴明的答案来看,创新是第一要义。

因为在基建工程、能源、电力、绿色技术、海运、航空、化工、制药、金融机构、汽车、桥梁、房地产、影视等诸多行业的数年深耕,使中怡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行业资源,而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更使其专业水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从事保险经纪业务公司达到300多家以后,竞争不是停留在业已形成的模式或流程上,而是你的独特性”,周吴明中怡公司的创新解释为“为客户量身定制的保险方案”。

中怡公司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则体现在“合规”方面。

其内部合规,比美国制定的标准要严格许多,在国内,远离红线是中怡的最低要求。

自上海保监局开始评级以来,中怡保险历年都被评为“五星级保险经纪公司”。

在上海市税务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中,也屡被评为A类等级信用企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