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观察护理

作者:陈凤屏,冯佩兰,陈卓婷,吴永娟。

【关键词】 导管。

[摘 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护理措施。方法:总结4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的护理经过。结果:45例患者均经一次消融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共4例,占8.9%;房性心律失常5例,占11.1%;室性心律失常3例,占6.7%。术后出现低血压6例,占13.3%;室性心律失常2例,占4.4%;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8.9%。均经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关术前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对并发症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射频消融;快速心律失常护理

射频消融是一种新兴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是经皮穿刺送入心导管,利用射频能源通过导管在心内损毁靶点,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1]。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期间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5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我科收治的45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4岁~70岁,平均年龄58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有房室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3例,病史最长9 a,最短11个月。

1.2 方法 在局麻下,每例患者均需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左侧旁道、左室室性心动过速及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穿刺股动脉;而右侧旁道房颤、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穿刺股静脉。分别置入动脉鞘管,于鞘管内一次注入肝素3 000 U~5 000 U,以防血栓形成,将三根电极导管的顶端分别送至左心室心尖、希氏束、冠状窦,三根电极到位后,先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确定靶点位置,然后打开射频仪放电损毁靶点。

2 结果。

45例患者均经一次消融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共4例,占8.9%: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3例,占6.7%;房性心律失常5例,占11.1%。术后出现低血压6例,占13.3%,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8.9%;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2例,占4.4%,无死亡病例。

3 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虽然该技术目前己基本成熟,但相对于其他治疗来说具有历史短,患者了解少等不足[2]。因此,在射频消融前需向患者反复介绍所患疾病发病机制,该治疗目的、重要性、简单经过、有关注意事项,以及该治疗的成功病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知情度,消除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树立治疗信心,这对顺利完成治疗及减少并发症均具有重要意义。

3.2 做好术前相关准备。

3.2.1 手术区皮肤准备 术前一日备皮,清洁双侧腹股沟及颈肩部、腋窝皮肤,注意勿损伤皮肤。

3 .2.2 术前药物准备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对依赖性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症状的可在监护下停药。

3.2.3 术前适应性训练 术前1 d~2 d指导患者床上平卧排便,防止术后尿潴留及便秘。

3.2.4 术前一天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受血五项、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3.2.5 准备相关的抢救药物和仪器 包括抗心律失常药、升压药、呼吸兴奋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除颤监护仪、血压监测仪、吸痰机。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