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瓦文短时间内试行成功说明了什么?

载瓦文是为景颇载瓦支系创制的一种新文字景颇族内部分多种支系载瓦支系是其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支系。由于这个支系使用了与景颇语差别较大的载瓦语而不能使用拼写景颇语的景颇文,因而,要解决载瓦支系的语言文字使用问题,必须为他们另创一种代表载瓦语的拼音文字

一、载瓦文试行情况。

德宏州颁发的《关于试验推行载瓦文的意见》,对试验推行载瓦文的原则、范围、景颇文与载瓦文的相互关系和在试验推行载瓦文中必须解决的师资、教材经费等问题,以及对如何加强载瓦文试验推行的领导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1.载汉双语文教学试点最初只分布在潞西县、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的个别小学。后来,随着载瓦文试行工作的全面发展,全州实行载汉双语文教学的学校不断增加。德宏州载汉双语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大纲型:这种类型又称为正规型的双语文教学类型,即按照德宏民语文教学大纲安排民文和汉文课程。一年级学习载瓦语文课和汉语会话课,教材使用载瓦文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和《汉载会话》,二年级到六年级使用5年制汉文统编教材授课,同时使用《汉景载词语对译手册》(H6册)这种类型的特点是:1.合乎州《民语文大纲》的程序;2.课程开设齐全;3.民文课时数量安排充足:小学阶段民文一直开到毕业:课堂双语文教学使用《民汉对译手册》如潞西市营盘小学教学计划中载瓦文课时安排学前班每周14节,载汉会话课4节;H5年级载瓦文课每周2节。

同步型:做法是一年级载瓦语文和汉语文同时开设,同步进行。畹町市采用这种做法,是不同于“大纲型”的新尝试。该市载瓦文在年级中的课时安排为664332学时。

先汉后民型(又称穿插型):做法是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开设一年民文课程。瑞丽市采用这种做法。每周开设载瓦文课H2节。

突击型:学生在小学毕业前突击学习载瓦文德宏州多年的教学实践表示,推行载瓦文有利于开展载汉双语教学。而大纲型是载汉双语文教学较为理想的模式。其它类型的效果均不如大纲型好,因此也被称作非正规型的教学形式。

2.载瓦文广泛使用于扫盲工作中。景颇载瓦支系大部分居住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汉族交往较少,大多不懂汉语文,长期以来,直接用汉文对载瓦人扫盲成效不大。载瓦文试验推行以来,用载瓦文扫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用于扫盲的课本主要有:《载瓦文扫盲课本》《业余教育课本》《德宏业余载瓦文课本》《载瓦文业余教育语文课本)》等。用载瓦文快速扫除文盲的实践说明,载瓦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汉文景颇文无法起到的作用。由于用载瓦文扫除了文盲,载瓦文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普知识和农业技术也随之走进了载瓦村寨和家庭脱盲群众通过载瓦语文掌握了杂交水稻玉米茶叶、柑桔、甘蔗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学会了防治畜病方法,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见,学习和使用载瓦文,使景颇载瓦人开阔了眼界,掌握了科技生产知识,为载瓦支系人走向文明进步开辟了一条捷径。

二、载瓦文推行成功的经验。

载瓦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行成功,其经验是什么呢?

1.载瓦文试行成功说明,社会需要是一种新文字得以存在的生命力。

根据1990年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在我国景颇族主要居住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景颇族人口115711人,其中载瓦支系人口为84561人,占景颇族总人口的73.08%。载瓦支系主要使用自己的支系语言一载瓦语,它不同于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的景颇语,而属于缅语支。其语言特点与景颇语有着很大的差别。相互无法通话。载瓦支系除了少数杂居区能兼用景颇语外,大多不会景颇语,要学会使用景颇语存在相当的难处另外,在载瓦支系人中约有80%以上的人不通汉语文。所以创制一种书写载瓦语的载瓦文,是开发载瓦支系智力扫除文盲、促进民族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也是解决载瓦支系语文文字使用的必由之路。载瓦文的创制,对促进、辅助汉语文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创造载瓦文,大部分载瓦人在短期内学不会汉语文景颇文,只能处于文盲状态。

2.载瓦语内部基本一致是载瓦文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条件。

载瓦语虽然分布地区广,但语言内部基本一致,即使是分布在缅甸的载瓦支系,其使用载瓦语也与我国境内的载瓦语基本一致特别是语音系统上更是一致,不同土语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局部的语汇上。拼音文字的特点是拼写语言的音系,如果各地的语音系统有差别,不同地区的人拼写出来的文字就会有很大差别,若硬要非标准音的人学习标准音点的语音,就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学习新文字的效果。过去推行拼音文字的经验已经证明,凡是方言土语差别大的语言,推行拼音文字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成为推行没有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载瓦语内部语音系统的一致性是顺利推行新创载瓦文绝好的天然条件,它使得不同地区的载瓦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会自己的文字,而且各自拼出来的文字基本相同,这样就保证了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种新文字

3造就大批专业骨干、师资,及时抓好民族语文队伍建设,是载瓦文推行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文字方案确定后,专业骨干队伍建设就是实施文字方案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推行载瓦文的需要,在各级政府、语文机构的重视和直接参与下,从1982年到1987年省州、县(市)乡举办了载瓦文骨干师资和实用人才培训班40多期,参加学员2000多人其中如潞西县(现为市)为了在本县景颇族小学中开设载瓦文课程,仅1986年8月就集中全县景颇族小学教师193人进行了规范培训。从1985年起,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开设了载瓦文班,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合格的載瓦语文师资力量,使载瓦语文队伍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4.建立推行民族文字的配套机构,是载瓦文得以迅速推广的组织保证。

自198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关于试验推行载瓦文的意见》以后,在州委州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本民族干部及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整套与推行载瓦文工作相关的涉及教育新闻、广播影视文艺等领域的机构。

德宏州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中专门设立了载瓦语文科及载瓦语文规范小组,负责载瓦文使用情况的调查、新词术语的规范词典的编篡等工作。该组先后组织编写了《汉载词典》《汉载新词术语集》等。

德宏州教育局民族语文教研编译室载瓦文组专门负责载瓦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主要编译有小学载瓦语文课本(H10册)小学载瓦文数学课本1册汉景载词语对译手册(H6),汉载会话(2册)中师载瓦语文基础知识中师载瓦语文修辞知识中师载瓦语文文选写作等。另外还设立了德宏民族出版社载瓦文编辑室德宏宏团结报社载瓦文编辑室德宏人民广播电台载瓦语组、潞西县(已改为市)广播站载瓦语组、德宏电视台载瓦语演播组、德宏州电影公司载瓦语影片译制组等德宏有关县市教育局也设立了民族语文教学包括载瓦文教学的教研室。所有这些单位和机构,都为載瓦文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组织保证。

5.制定民族文字法规政策,并将其落实到实处,是新创文字得以顺利推行的政策保障。

1987年《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条例》出台以后,德宏州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与民委文化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先后制订了贯彻执行《自治条例》的实施办法。1990年6月州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扫除文盲工作的决议》,1993年5月州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

以上法规对民族语文在自治州自治机关执行职务的使用、在自治州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公章、牌匾中的使用,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使用以及民族语文在机关企业事业中的职工考核、评定学历和职称,对双语文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对学校这一学习使用民族文字的基地中如何开展好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了详细规定。如在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大力加强民族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行双语双文教学,通过民族语文教学这一主要渠道普及好民族文字。有本民族文字民族小学,要坚持从一年级起先开设民族语文课,加授汉语会话,使用五年制小学汉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期满后,要使学生对民族文字的掌握达到:学会声母韵母、拼音和声调,掌握各种形体的书写规则,能读单词、短句短文。”“民族中学初中一年级也应当开设双语或双文教学。州民族师范学校要继续办好民族语文班,对学生进行民族语文教学的系统训练。为保证教学质量,民族语文班的学生要从懂民族语言的考生中择优录取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干部学校,要逐步创造条件开设民族语文课,让学生选学一种或多种民族语言文字。”。

从以上法规的条文中可以看出,有关民族语文工作的规定是明确的,要点是齐全的,这说明德宏州有关民族语文工作的法规建设已逐步趋于完善。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制定确保了载瓦文的地位,使载瓦文试行工作有可能沿着法制的轨道健康发展。根据我们实地考察,尽管这些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各地基本上能够按照这些法规办事,改善民族语文工作,也就是说,这些法规政策已基本,上落实到了实处。

三、载瓦文推行成功的启示。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字创制改革改进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载瓦文是我国新创文字的一种,其推行成功对如何搞好我国民族语文工作不仅增添了新的经验,而且还有一些可贵的启示。

1.载瓦文推行成功的经验说明,一种新文字能够推行成功,有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缺一不可。内部条件是语言内部比较一致,易学易用。因为一种拼音文字要能迅速被人们所掌握,必须是文字与口语一致,即大家拼出来的词形大体符合规范。如果存在方言差异,标准音点的人拼出来的词形与文字规范一致;而非标准音点的人按自己母语发音拼出来的词形,就与文字规范不一致。要让非标准音的人学会规范文字,就要学习标准音,这存在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如果难度较大,所需的时间长,就会使学习的人望而生畏,甚至不愿接受好在载瓦语内部比较一致,各地载瓦人只要经过数周的字母学习拼音学习,就能掌握载瓦文的基本特点,而且拼出来的词形大体一致。

外部条件之一是分布相对聚居,大多数人主要掌握本族语言。在中国,载瓦支系的人口比景颇支系的多,有几块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如陇川的邦瓦盈江的盏西等地在聚居区内,群众中大多只懂本民族语——载瓦语,而不懂景颇语或汉语,因而要尽快扫除文盲,最有效的是使用代表本支繁语言的文字。语言使用的这一特点,为推广载瓦文提供了客观需要的条件。没有客观上的需要,再好的文字也不能激起群众学习的热情,更不能使一种新文字很快在群众中生根发芽。

2.载瓦文推行成功的经验说明,是否为一个民族创制新文字必须从实际,而不能搞“一切切”。景颇族原有一种景颇文,若再创造一种载瓦文,同一民族使用两种文字。同一民族能否使用一种以上文字,曾使不少人担心,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有些人担心同一民族使用一种以上文字,会影响民族团结。事实证明,推行载瓦文,使得载瓦支系迅速提高了文化水平,而且载瓦支系长期留下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不但不影响团结,而且会促进不同支系的人更为团结。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些民族,由于分布、语言等原因,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个民族使用多种文字的状况(如傣族使用四种文字)这是历史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为少数民族新创的文字中,也有为同一民族创制多种文字的,如为苗族创制四种新文字载瓦文的创制,既从景颇族的实际出发,又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因而肯定是行得通的。

3.载瓦文推行成功的经验还说明要解决民族文字使用和发展,必须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文一起考虑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本民族语文外,还要学习汉语文。所以新创的少数民族文字,从其设计到后来的推行,都要注意与汉语文的关系。载瓦文的设计,考虑到与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一致,基本上做到了使载瓦儿童学了本族文字后不与汉语拼音方案“打架”。另外,在学校中如何安排学习载瓦文的时间,如何与学习汉语文相衔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德宏州实行的办法是,在实行载汉双语文教学的学校,一般在一年级开始学习载瓦语文课,并同时加学汉语会话课,2—6年级使用5年制汉文统编教材,这种“大纲型”的民族语文教学方式,为载瓦文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样做,既保证了大纲任务的完成,又学习了载瓦语文,二者相互交融,互相促进载瓦文的学习应安排在什么时候?德宏州根据实际情况又提出了在学前班学习民族语文的主张,以适应新的变化。因为按我国现行学制,学前班不属于基础教育范畴。但若由5年变为6年,再加一年民文学前班,将面临师资、经济不足。因此,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载瓦文在学校教育中推行将会在学制的转变中受到冲击,有可能大大削弱载汉双语文教学,削弱载瓦文推行工作。我们认为,德宏州采取的措施正确地处理了载瓦文与汉语文的关系,因而是可行的。

4.载瓦文推行成功的经验说明,一种新文字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其艰苦的过程。19世纪末人们就已开始酝酿创制载瓦文。1899年,外国传教士在缅甸景颇族地区创制了第一个载瓦文。这套文字是一种以大楷拉丁字母变体形式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缅甸曾用它出版过教材圣经等。但是,这个载瓦文并未能在群众中普及。1927年,载瓦支系知识分子又在思考创制载瓦文的问题,这次提出的载瓦文方案是使用景颇文拼写载瓦语,也出版过一些宗教书。但也因种种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通行。

新中国建立后,民族平等政策和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的曙光又一次激发了景颇人的热情,人们对使用载瓦文的要求更加迫切了。1952年至1956年,曾先后草拟了几个“载瓦文方案”,对推行载瓦文有过多种设想。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通过了“载瓦文方案”,并开始试验推行。但后来,由于“左”的干扰,1958年7月载瓦文方案停止推。

之后的20年,载瓦文使用问题几乎再也提不上日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恢复使用载瓦文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这时,推行载瓦文象一股强劲东风,吹遍了景颇族地区,激荡着载瓦人的心。只有进入这一新的历史阶段,载瓦文推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载瓦文的创制,从最初提出设想初步试验,到后来的推行成功,差不多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建国后,载瓦文使用从创制一遭挫一再度兴起一成功,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这样长的时间,人们在探索,在实践,从失败到成功,其中遭受了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这一幕幕具体的过程,说明做好民族语文工作的艰巨性。长期以来,为什么民族语文工作不断出现不同的认识?为什么它总是走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这与民族语文工作的复杂性有关,同人们难以准确认识其客观规律有关载瓦文使用出现种种认识分歧,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民族语文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正视困难,把问题想得复杂些。

载瓦文推行虽然已获得巨大成功,但民族语文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决定了今后还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解决。所以,我们应当要有思想准备,在载瓦文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迎接各种新的挑战。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