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犊牛低温症的防治

初生犊牛低温症是初生犊牛低温环境影响产生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能长久站立,不能平稳走路,体温比平时低,没有食欲,食量减小,耳朵、鼻子和嘴唇处体温较低。

病牛反应较为迟钝,体温通常处于36 ℃以下。

本文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1 低温症病因  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由于气温的变化,奶牛的产奶量降低,生长也较为缓慢。

尤其是当养殖场养殖设备较为简陋的时候,极容易使初生犊牛患上低温症。

养殖场中,新生犊牛羊水没有及时擦干、体重较轻、健康状况较差、免疫力低、抗病能力不强、未及时饲喂初乳等都是低温症的诱因。

同时,如果养殖场简陋,没有挡风遮雪的装置,或圈舍密封性较强,没有通风和干燥设施,或没有按照指定的消毒管理规定对牛舍做定期的消毒杀菌处理,初生犊牛感冒或腹泻后都可引起低温症[1]。

2 临床症状  犊牛低温症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较平时低沉,不能长久站立,不能平稳走路,体温比平时低,没有食欲,食量减小,耳朵、鼻子和嘴唇处体温较低。

发病后期主要表现为:病牛反应较为迟钝,体温通常处于36 ℃以下,没有办法吃奶,即便是有工作人员进行辅助,进食量也非常少,基本上不能站立,经常躺在地上。

呼吸困难且没有规则,心跳较快但没有力量,有时候会出现间歇症状

如果病牛眼窝凹陷并出现脱水的症状,极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3 治疗措施  针对病牛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常情况下,一旦发现病牛,应首先将病牛移至气温较高的地方,并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护理。

前期用药以安纳咖或者强心剂樟脑为主,进行肌肉注射。

后期采用静脉注射,注射药物为:辅酶A 200 U, 25%的葡萄糖注射液 200 mL,三磷酸腺苷二钠 200 mg;生理盐水 250 mL,黄芪注射液80 mL;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脱水的症状,应该继续静脉注射复方盐水500 mL,每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3 d。

注意使用之前将药品进行保温,使之与病牛体温较为接近[2]。

如果想从根本上治疗低温病,则应该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

中兽医认为,初生牛犊的低温症属于阴阳病损,在这种情况下,阳气较为衰弱。

同时近代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损失较重的疾病称为营养性衰竭。

治疗该类疾病通常采用补气助阳的药物,如加味参附汤,这样能够补足阳气,达到壮补的功效。

配方为:甘草 10 g、干姜10 g、肉桂10 g、制附子15 g、黄芪20 g、党参30 g。

水煎去掉药渣,等待温度适中后分两次服用,每天2次,连续服用3 d。

4 预防措施  初生牛犊的低温症发病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同时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因此,建议各养殖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如改善犊牛饲养条件,完善犊牛饲养管理机制,建成适合犊牛生长的犊牛舍。

犊牛出生后应及时让母牛将犊牛的身体舔干或用布料及时擦干犊牛身体表面的羊水。

同时,保证犊牛出生后的1 h内饲喂足量的初乳,尽可能快地获得母牛体内的抗原,提高犊牛的抗病能力。

在出生7 d之内最好不要进行室外活动,之后如果天气晴好,可以适当安排犊牛的活动时间。

犊牛舍应日照充足,具备通风和干燥设施,避免潮湿导致环境温度低而诱发犊牛低温症。

犊牛舍内应铺有草垫,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要注意草垫的卫生状况,及时更换。

定期进行舍内的消毒,避免其他因素诱发犊牛低温症。

5 小结  对于养殖业来说,如何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养殖户应该对犊牛低温症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发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同时,加大犊牛管理力度,提高饲养人员的责任意识,争取在易患病季节来临之前做好保障工作。

本文由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参考文献:  [1] 白元生,姚倩倩,焦光月,等.犊牛饲养与管理技术[J].中国牛业科学,2015(3):55—57.  [2] 栾冬梅,齐 贺,赵 靖,等.寒区温室型犊牛舍的设计与应用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3(14):195.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