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化下的原油走势分析

【摘要】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73210.htm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过后,国际原油一路反弹至90美元/桶的高位。

自2011年起开始展开3年之久的震荡收敛、盘整酝酿,2014年原油价格终于在震荡平台中爆发,上演泄瀑式下跌

在这一轮下跌调整中,具有代表性的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达到59%,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原油价格跌幅最高达到61%。

本文分析了原油此轮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本轮下跌始于2014年6月下旬,供需平衡表的宽松调整是主因,以沙特为价格战则是2014年10月以来下跌加速的重要推手。

借助于下跌原因的归结,梳理了产业结构出现的变化。

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原油供应在低油价下面临的压力及未来支撑因素。

【关键词】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支撑因素   1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分析   2014年下半年原油下跌令人叹为观止。

近二十年内原油的断崖或腰斩式下跌仅发生两次,一次在2008年,一次在2014年,这一下跌状态在2015年初还在延续。

不过,两次的下跌性质有极大区别,2008年下跌原因主要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包括原油在内大宗商品整体出现共性的大幅下跌调整。

而2014年原油价格的下跌伴随着石油产业结构内在的调整。

原油下跌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产业结构离不开供求关系。

在这一轮原油价格调整中,需求端表现出来的影响力度相对偏小。

而供给端出现了深刻变化。

同时美元强势及投机力量等其它因素均造成油价下行。

1.1 美国页岩产量近年劲升使非OPEC整体供应增加   近年来美国页岩油及页岩产量增加在能源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

它在这轮下跌中起到核心作用。

页岩油是隐藏于岩石页岩层的石油资源,要穿透岩石,从业者须采用先进科技向横钻探,然后通过水力压裂(fracking)、蒸汽注入或二氧化碳注入等方法,把圈闭在岩石层中的油释放出来,再加工提炼成汽油、煤油、柴油等液体燃料。

自2009年始美国受益于水力压裂法技术上的突破,其页岩产量开始上升,从而推动美国原油产量从2009年初的536万桶/天提高至2014年底的900万桶/天。

其中,页岩油在美国原油产量中的占比由4.7%提高到40%。

但当时产量提升并未对市场价格形成冲击,主要因为在2010至2013年间中东频频动乱,引发了OPEC产量减少,从而支撑了原油价格的强劲。

如2011年利比亚危机及2012年伊朗核危机分别导致油价冲击100美元/桶高位。

而这三年原油价格一直处于高位,为美国页岩油的规模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时机条件。

最终美国页岩油革命所带来的产量大增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

判断页岩气、页岩油就此成为高价原油的终结者仍有不确定性,但确实限制了原油的顶部空间。

一旦原油高于90美金,美国90%的页岩油田能够实现利润,从而带动产量的大幅度上升,影响供求关系,进而压制原油价格。

1.2 OPEC产量恢复及价格战使OPEC整体供应增加   第二个方面则是在伊拉克、伊拉克、伊朗产量在2014年逐步恢复增长的情况下,OPEC整体供应增加。

同时在美国页岩产量发生之后,OPEC产油国产出政策态度出现明显变化。

在2006年和2008年,原油价格出现大幅度急跌时,OPEC分别采取了120万桶/天及150万桶/天的限产保价动作。

然而至2014年,由于美国页岩气及页岩产量增长提升了非OPEC在石油供给端的份额。

原油价格出现调整之际,OPEC利益受损,其市场份额也在发生变化。

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挤压页岩能源出局,OPEC在2014年11月27日产量决策会议上采取了不予减产的决定。

其中沙特甚至扩大生产、下调对美出口价格。

新一轮石油大战一定意义上已经展开。

可以说原油价格在90美元/桶向下的自由落体式下跌多受OPEC产油国的产量决策影响。

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回归至50美元/桶的下方平台,对于阿拉伯海湾的石油国家而言,也正在利用低油价来进行行业梳理。

油价到这个点位,美国页岩气、页岩油生产商大多已无利可图。

但由于库存量居高,同时美国页岩油企业尚未出现明确的减产行为,原油的底部形态还尚未出现。

1.3 美元走强、投机力量等其它因素拖累原油价格   除原油产业结构变化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亦共同推动原油下行。

这是因为原油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集合了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及政治属性为一体。

除了供需端结构出现性质上的变化外,美元走强也使得以美元为计价的原油有下行压力;同时华尔街的投机基金和企业的对冲套保持仓对原油价格也形成了强大的冲击,CFTC的持仓数据显示NYMEX原油的总持仓从2014年7月的175万手回落至目前的145万手。

商业净空头寸比例达到历史新高。

这些投机和套保行为对期货价格也形成空头力量;另外,市场还有一种声音是美国导演了油价下跌,意为掐断俄罗斯经济命脉。

由于欧美的制裁和原油价格的暴跌,俄罗斯正在经受苏联解体之后最大的经济挑战。

我们能够看到美国原油价格控制的实力正在提升。

然而阴谋论从表面上观察却难以证实或证伪。

2 国际原油供应在低油价下的压力   2.1 页岩油成本处于高位倒逼美国页岩油企业减产   原油价格的下跌从2014年延续到了2015年,并未能像2008年年尾见底后,2009年开年就有一个具力度的反弹,这令众多的石油贸易者感到疑惑和恐慌。

虽然价格仍未见底,但中枢价值区间已到。

预估类似于天然橡胶三年长周期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作为化工油品的最起源,原油毫无疑问具备价值及成本的支撑。

因此页岩油的成本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通常页岩油油田产量在第一年里就会下降六成至七成。

因此业者须不断投入资金去钻探更多油井才能维持产油量。

目前美国已开发页岩油的盈亏平均平衡成本在30—45美元/桶这间。

而新开发页岩油井的盈亏平衡成本在70—80美元/间。

同时在2014年原油跌破90美元/桶区间时,不少美国石油企业采取原油期货等衍生品对冲工具帮助公司的运营。

期货等合约逐一到期后,衍生品市场的对冲仅能弥补近期原油价格下跌有限的一部分,却无法实现成本与销售价格之间的完全对冲。

例如,2015后美国新的页岩油生产企业生产成本为70美元/桶,而当前期现价格为50美元/桶。

盘面进行对冲操作仅仅能回补无法回补这20美元/桶的亏损。

因此,如果油价一直处于70美元/桶下方位置,美国页岩能源生产商将被迫执行减产操作。

2.2 OPEC减产压力同样存在   2014年原油市场供给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OPEC国家增产,原油供给量再创新高,以IEA和OPEC的预测数据为基础,2015年非OPEC原油供给将增长135万桶/天至5620万桶/天,再创历史新高。

但增幅较2014年的180万桶/天有所下滑。

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下滑、非OPEC国家原油供给激增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全球对OPEC国家原油供给及库存变动的需求将自2014年的2941万桶/天下滑至2902万桶/天。

由于OPEC仍旧坚持不减产,维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不变,若以三季度OPEC原油供给量3028万桶/天为参照,2012年以来OPEC供给相对宽松的状况仍将延续。

2015年原油市场隐含库存增量将达126万桶/天,OPEC国家的减产压力依然凸显。

3 原油价格支撑因素分析   除了2015年非OPEC及OPEC都有减产可能性会对原油价格起到一定支撑外,以下因素亦对原油价格存在潜在支撑。

3.1 全球原油需求相对稳定提供基本面支持   从全球宏观经济上来看,2015年全球经济持续向好的概率较大。

美国继续经济复苏、而欧洲和日本在宽松政策刺激下也将有所好转,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下滑但不至于硬着陆。

预期全球GDP增速将自2014年的3%提升至3.2%。

受此影响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较2014年小幅提升。

根据美国能源署、国际能源署、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综合性预测,预期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将从2014年的82万桶/天进一步扩大至99万桶/天,总需求达到9165万桶/天。

按照三大机构的预测,2015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量为32万桶/天,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32.1%,印度原油需求增长12万桶/天,占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12.05%。

中国战略储备原油仍是2015年中国原油需求的重要增长引擎。

到2015年底,中国将完成库容达18690万桶的储备基地建设和规模达20700万桶的储备基地储油。

其次印度经济增长仍然持续增长,同时印度在2014年10月18日解除部分石油价格管制。

因此中国及印度的需求前景对原油价格存在较好支撑。

3.2 中东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定,产量供应仍存变数   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在2014年有所好转,对全球原油市场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伊核谈判、利比亚政治纠纷以及伊拉克武装等冲突问题都发生了阶段性好转。

总体来看,2015年地缘政治局面将进一步好转,总体趋于下降,但个别国家尚存变数。

首先,安全部队占领伊吉炼油厂,巴格达与埃尔比勒协商成功,对伊拉克原油产量以及出口活动构成强有力支持,然而,战争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安全局势不稳定,使得伊拉克原油产量以及出口量存在不稳定因素;其次,伊核会谈没有实质性进展,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因此核谈判延期至2015年7月1日;同时,美国国内政局变化可能会影响2015年伊核谈判;再次,利比亚国内安全形势仍然不稳定,并有持续恶化趋势。

由于受战争威胁,利比亚主要油田、输送管道、最大石油出口港处于被迫关闭状态,因此原油产量以及出口量仍然不稳定,并有下滑趋势。

综上所述,原油价格在供应过剩及价格战的影响下持续下跌,目前距离2008年的37美元/桶的低点已经不远。

虽然2015年美国页岩能源被迫减产的可能性较大,全球需求上也存在一定影响,但价格大幅回升的空间在新产业格局下已受约束。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