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消费价格涨幅将出现回落

摘要:2007年我国消费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尤其是肉、禽、蛋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价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回顾了2007年前三季度的价格走势,分析了影响2007年末和2008年价格的各项因素,并对2007年末和2008年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基本结论是主导我国消费价格近期走势的食品价格将将逐渐回落,带动2008年我国消费价格整体涨幅回落

关键词:消费价格 影响因素 预测。

2007年前三季度,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出现了加快上涨的走势。但由于9月份当月CPI同比上涨6.2%,较8月份的6.5%小幅下降,相反,在消费价格涨势趋缓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在最近两个月却出现了反弹,加上此前许多机构和经济学家估计2007年第四季度之后消费价格将出现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和其他价格的走势究竟如何,是否会开始进入涨幅下降的阶段,成为各方面关心的话题。本文重点分析消费价格的未来走势。

一 2007年价格走势分析。

从2007年各类价格的走势来看,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消费价格涨幅较高,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涨幅较低;从消费价格的各构成部分来看,食品价格上涨较快,而非食品价格上涨较慢;从各类食品价格上涨情况来看,肉禽蛋类价格上涨较快,粮食、果品等价格上涨较慢甚至部分品种长期处于下降状态。各类价格的具体走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价格涨幅度呈现提高趋势。

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带动下,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从3月份开始持续超过3%的年度调控目标,7、8月份连续两个月突破公认的可承受通货膨胀率界限值5%,8月份当月同比涨幅达到6.5%,9月份较8月份略有回落,同比上涨6.2%。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先抑后扬。

2007年上半年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基本上呈现下降走势,但先后在7、8月份止跌反弹。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都受到了国际油价等因素的重要影响。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出厂价格下跌及其对石油加工品价格影响,这主要是受到了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与上年同月相比,2月份以后原油出厂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而2006年前三季度原油出厂价格的同比涨幅一直在20%以上。原油出厂价格的下跌,还带动了石油加工品价格涨幅的下跌。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下降,与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下降的影响关系密切。相反,到了2007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开始出现明显上涨,2007年10月底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甚至突破了每桶90美元大关。由于国际油价和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相关价格涨幅提高,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导致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的提高。前三季度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8%;中国物流中心编制的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6%,三者的涨幅都呈现涨幅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但三者的累计涨幅都低于消费价格

(三)消费价格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的带动。

消费价格构成情况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的加快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第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高出CPI整体涨幅3.5个百分点,高出非食品价格涨幅约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8.9%,高出CPI整体涨幅5.3个百分点,高出非食品价格涨幅近8个百分点;第三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8%,高出CPI整体涨幅10.7个百分点,高出非食品价格涨幅近15.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迅速加快,与非食品价格涨幅的差距越拉越大,是带动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四)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和饲养周期的影响

2007年以来,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带动副食品价格上涨和受饲养周期影响造成的猪肉、鸡蛋价格周期性上涨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和国内粮食需求增加的影响,由于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继续高涨,由此引起2007年前三季度粮食净出口增加,对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玉米是我国主要出口品种,2007年1~9月份我国玉米出口了3074300吨,同比提高97.7%,同期内玉米进口数量同比下降83%,净出口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国内粮食需求的增长,除了因人口和收入增长带动的粮食需求增长之外,近两年来,以投资燃料乙醇项目为主,上马玉米加工厂的热潮席卷东北主产区,造成对玉米的工业需求大幅度增长。粮食价格上涨不仅直接带动消费价格上涨,还通过影响食品的成本来间接影响消费价格上涨

除了粮食价格上涨对副食品价格影响之外,2005~2006年4月份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使得生猪饲养处于亏本状态,生猪饲养户大量减少生猪存栏,甚至宰杀母猪,2006年5月份之后虽然猪肉价格开始反弹,但不足以扭转生猪饲养亏本的状态。加上许多地区出现了生猪疫情,使得生猪存栏无法增加,加剧了生猪供不应求的状态,造成2007年我国食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

二 2008年价格走势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影响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因素是食品价格食品价格中主要是肉禽和蛋类价格。但影响肉禽和蛋类价格的因素中,粮食价格具有基础性作用,肉禽和蛋鸡的饲养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周期性。下面我们对这些因素的未来变化分别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从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看,2008年消费价格涨幅将趋于下降。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变化的反映,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我国的历史经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滞后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我们以往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季度GDP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之间存在大约2~3个滞后期。由于2007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长率持续反弹,第三季度GDP增长率轻微下降,根据我们目前的判断,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趋于下降,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大约滞后于GDP增长率2~3个季度的对应关系,2008年以后CPI涨幅继续提高的动力减弱。

(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对价格上涨形成支撑。

2007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保持18%左右的较快增速,根据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和价格的关系,当前货币增速加快,将对名义收入增加和价格上涨形成支撑。笔者以为,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对价格上涨形成支撑,更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的同时,货币流通速度在提高。具体表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高于M2的增速,由于M1所对应的货币流通速度更快,对价格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这将会对价格上涨形成支持。

(三)粮食价格将继续稳步上涨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内粮食价格的走势变得更加难以把握。当国际粮食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时,企业会从国内收购粮食用于出口;当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企业会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用于进口;虽然看起来我国粮食的进出口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不大,但由于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本身处于紧平衡状况,净出口与净进口方向的变化,对于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平衡状况和价格有可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2006年底我国粮食价格的突发性上涨,就是在国内粮食持续增产的情况下受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影响而发生的。

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我国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产145万吨,增长1.3%;早稻产量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可望继续增产,粮食生产将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这将为2008年我国粮食价格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但不好把握的是,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影响

0 次访问